农业结构需要纵向的战略性调整
杨绍明说,今天的农业与10多年前的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前的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基本标志是,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对于吉林省来说,不仅丰年有余,就是歉收年也是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降低,农民收入增长滞缓。这时候,靠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提高农民收入已经没有空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市场农产品成本低,进入中国市场以后,自然地把我国农产品价格压下去,因此,今后农民如何增收的渠道问题值得研究。
他说,农村要真正实现突破,用中央的话说就是要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前也搞调整,但那都是平面调整、适应性调整,也就是今天种点这个,明天种点那个,市场上多了就调。而真正战略性调整是纵向的调整,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产、二产、三产的结构调整,就是要实现农村的工业化,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跳出农业研究农业。
首先,要实现农村的工业化,也就是要实现三农的“裂变”:农民怎么变成工人,农村怎么变为城镇,农业怎么逐步实现工业化,其核心是如何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它是实现三农裂变的载体,只有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才能真正体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推动农村的现代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
杨绍明说,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当前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培植主导产业,因为不可能把全部农产品都实现加工转化。而培植好龙头企业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途径。
实现农民增收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展畜牧业。杨绍明说,畜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有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据他介绍,我国肉类产品的价格比国际市场要低,其中牛肉平均低50%,猪肉低20%,鸡肉低17%,即使目前我们的玉米价格要高于国际市场,但通过过腹转化为肉类以后,就由竞争的劣势转化为竞争的优势。
农村经营组织需要创新
杨绍明说,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生产力大幅提高,但从目前看,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显然已经不适应了,因此,现在需要实现农村经营组织的创新。
要解决这个问题,杨绍明认为,就是要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据介绍,松原市目前正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比如,以人为主体,成立农业合作社;以资本为主体,搞经营公司;以科技为纽带,成立各种协会,把农民按照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生产品种等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标准生产-加工包装-冷藏保鲜-配送销售一体化,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转化和利用,通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来增加农民收入。
玉米经济做好 东北将成富裕区域
在谈到东北的黄金玉米带时,杨绍明说,黄金玉米带如何发展,关系着东北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除地方要研究玉米的深加工外,国家也要给予支持。
据杨绍明介绍,玉米的深加工品种,美国达到了3000个,而中国还不到30个,而且还都是初加工。如果玉米开发的好,相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东北产粮区肯定是一个富裕区域。
他说,玉米是任何资源也替代不了的可再生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化学原料、化工原料和建筑原料等。同时,粮食是一种特定的物资,丰年是商品,歉年和战时就是战略物资。“在这种情况下,东北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只是目前资本积累不到位,投资比较少,开发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从目前看,不仅是玉米的深加工还不够,而且入世后玉米出口压力很大。对此,杨绍明说,从总的来说,中国的农业受入世冲击比较大,但有区域差异。南方东南沿海城市受冲击小,而且有利可图,因为其农产品消费,可以面向国际市场进行选择,提质降价;真正压力比较大的是11个农产品调出省,而压力最大的当属吉林省,因为其粮食商品率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尤其是玉米和大豆受冲击最大。
但杨绍明认为,解决冲击有办法,就是: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和设施化,惟其如此,才能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同时他还反复提到,国家政策支持、补偿要到位,比如,农村义务教育,敬老院、校舍道路维修等应当由国家投入,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