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的魅力不仅在它开拓人们的智力,还在于它猜射的方法多,激发人们的兴趣。猜谜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字义(包括句意)会意法,共有十二种之多。它们是:1、别解法2、假借法3、专指法4、运典法5、抵消法6、特征法7、正扣法8、反扣法9、夹击法10、归纳法11、问答法12、承启法。下面借助几条谜语,分次向读者介绍其中的几种。先来看一下这么一条谜。谜面是:“学员写路标”,谜目是猜一句七字俗语(章宏志作)。
所谓“会意”,就是理解谜面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第一步,是将谜面加以分解。我们先将上面的谜面分解成三部分来看。一是“学员”,就是指在校的学生,不在校的人不能称为学员;二是“写”,写是一种动作,目的在于让人家看,怕人家不了解,不知道;三是“路标”,路标是用在道路上的一种标志物,让过往的行人和司机能认清道路的方向。第二步就是将分解出来的谜面,结合要猜射的谜目加以综合。这样不难猜出这条谜语的谜底,即学生让人家认得道路,简化成七字就是:生怕人家不知道。猜射这条谜的关键在于分解和抓特征。谜作者运用了假借法(学员借指学生)、专指法、特征法(路标的特征是交通部门的专用语)、正扣法(正面理解谜面的涵义)、归纳法(将分解谜面的涵义加以归纳)。
这是一条好谜。略嫌不足的是“写”字用得欠妥。若改为“树”字则更好,更能显出谜面的积极意义,也更符合事理,因为学生是不能“写”路标的,有涂改之疑。用“树”则能体现学员(学生)做好事的积极意义,且增添了谜趣。(林永全撰2003.06.27夜于栖梧轩)
二、隐含文意费思量
谜语,古称“庾词”“隐语”,也就是说猜谜因谜面隐含了本意,而用别的文意来体现,让猜谜者颇费思考,从而使之具有谜趣。
有这么一条谜,谜面是“教育应从娃娃开始”,谜目为:教育名词一(张福明作)。按猜谜十二法来猜,谜面能提供的,较直观的文意仅有“娃娃”一词。即寓有“小”的意思。其他的就颇费思量了。但从整条谜面所包含的意思来看,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先做个设问“教育为什么要从娃娃开始?”大家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复兴要发展要腾飞,必须以科教兴国为先。回顾中国百年来的民族耻辱史,自鸦片战争以来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无不因为国家落后而挨打,被外国列强蚕食宰割。从李鸿章到蒋介石,不论那届政府都与世界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邓小平,经过十年浩劫后的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提出了教育兴国的伟大战略思想,发出了“教育应从娃娃开始”的呼吁。这就是谜面这句话的历史背景,也是这条谜的积极意义。这样一思考,结合谜目的要求,谜底也就豁然开朗了,也就是说,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从小就开始要好好地学习,简化为“希望小学”,即为谜底。“小学”,即从小就要学习的文意,在这里变成了名词。这叫别解,猜谜之一法。但它是谜底的别解,而不是谜面的别解,谜味即此.(林永全撰03.06.29于栖梧轩)
三、离合增补添谜趣
猜射谜语中对谜面含义还可用到字形离合的方法。它也有十二种之多,分别是:1、增补法2、减损法3、方位法4、离合法5、运算法6、辗转法7包含法8、半面法9、参差法10、影映法11、指代法12、移位法。
下面结合一条谜介绍一二。谜面是:闽江只见门前流 谜目是:永安石林景点一(蔡芳作)。谜底是:飞虹。聪明的读者已经看出点端倪来了。那就是“闽江”二字前面的“门”字和“水”(三点水)“流”去了,剩下“虫”和“工”二字恰好组成一个“虹”字。这就是离合法中的先离后合的结果,那么“飞”字又从何而来的呢?
这时想起了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中的一副对联:峰从何处飞来,峰从飞处飞来。这无疑是一句偈语。即从该飞来之处飞来。是否可以用来解释这条谜语呢?或许读者可以有更好的理解,此仅供参考而已。但还有一个说明就是,“流”在形容湍急的水的流势时,常常使用“飞流直下”或“飞流”的。那么,这条谜的“流”字就身兼二职了,即说“门、水”的舍弃离去,又暗扣谜底的“飞”字。这和字谜会意十二法中所说的“正扣法”相吻合。离合增补扣合三法合一正是这条谜的妙趣之所在。 (林永全03.07.02撰于栖梧轩)
四、假借同义浑然事
谜语虽然被人称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但因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实在太广泛了,几乎囊括了人间所有已知的知识,从而吸引了对此饶有兴趣的芸芸众生。
有这么一条谜,谜面是:“阿拉伯间息干戈”,谜目是:猜一五字军事新词(何新芳作)。通观这谜猜解的难度并不高。稍有猜技的读者很快就能知道谜底是:数字化战争。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这条谜的谜底是怎么来的呢?12345...人们都知道是阿拉伯数字,因此可以用阿拉伯来假借指代数字,而并不指中东阿拉伯地理位置;“干戈”可以用它的同义词来代,人们也知道“化干戈为玉帛”,就是停止战争实现和平,使用干戈就是使用战争。这样一解析就能解出准谜底“数字战争”,但它不合谜面要求。若有不谙猜谜的人也能很快地用一个“化”字来凑合成五字谜底。但这样就白费了制谜者的一片匠心了。“间息”就无法落实了。这一条谜的难点也就在这里。“间息”形容很短的时间,暗扣了“化”的意思。有难有易,难易搭配正是这条谜的妙处。 (林永全撰于栖梧轩03.07.03)
五、减损会意谜目寻
根据谜面带有减损意义的词汇所作提示,从谜面有关字中减去字或部首、偏旁、笔画,可得谜底,是谓减损法。这也是猜谜中,对字义猜法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有这样一条谜,谜面是:要吾闭口莫生气。谜目是:安全用语一。谜底是:五不动火(张善庆作)。
猜射这条谜先将谜面分成三部分,“要吾闭口”,就是将“吾”字下面的“口”字去掉变成了“五”字,这是用了减损法;“莫”的同义字是“不”;“生气”的同义字是“生火”或是“”“发火”“动火”“火了”等等,用的是会意法。这样底面字句一一相扣,是条好谜。(林永全03.07.10于栖梧轩)
六、增补移位混扣成
根据谜面带有增加意义的词汇所作提示,用增补字或部首、偏旁、笔画的方法,可得谜底,是谓增补法;汉字中有一些字的笔画部首只要稍加变动,就能组成另一个汉字,是谓移位法。
先看这样一条谜。谜面是:但有寸进靠先生。谜面是:猜字一。谜底是:得(蔡芳作)。
猜这条谜先将谜面分成两部分,“但有寸进”“靠先生”。“但有寸进”就是将“寸”字“进”到“但”字的下边;然后,将“生”字的“先”一笔,撇画靠到单人旁的上边成双人旁,就成了“得”字,谜底就出来了。这条谜的难处在于“靠先生”的理解会意上。蔡芳先生构思这条谜,颇见制谜的功力。若将“先生”改为“生前”,虽然也能扣合谜底,单谜面就失去了积极意义。 (林永全03.07.10于栖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