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神,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人物对于我来说始终具有巨大的诱惑力,我想探寻他的足迹,我想走近他,我想了解他,让他在我的脑海里由模糊而清晰起来。终于在初冬的一天,机会来了,我和我的一群朋友们走进了竹神的故乡—九龙竹海,开始了追寻竹神之旅。
从喧囂的闹市走进面积近两万亩的福建唯一的现代竹子科技园,仿佛是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没有穿梭的汽车,没有来去匆匆的人群,没有商家促销的叫卖声,没有都市特有的躁音,更没有眩目的霓虹,放眼望去,滿目青山,翠竹葱茏。绿是这里的主色调,就連空气也被染成了绿色。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是一种我从未感受过的带着青竹幽香又富含负离子的空气,顿时感覚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爽。竹林里幽静得很,除了能听见嬉戏于林中鸟儿的叫声外,就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这不禁让人想起古人“鸟呜林更幽”的诗句来。竹林里看不到一根杂草,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低矮的竹篱笆散布其间,那是用来挡土用的,喷浂用的水管蜿蜒于竹林的每个角落。这一切都显示出竹林主人科学管理、精耕细作的结果。初冬的阳光透过浓密的竹梢把五彩的光芒射进云烟氤氲的竹海,给原本纯粹绿色的图画抹上了一缕缕略带朦胧的金色,给这幅天然大图画又增添了几分美丽。顺着竹林便道往前走,映入眼帘的尽是粗壮挺拔毛竹,偶尔在竹子的包围中也能见到一些诸如栲树、虎皮楠、福建含笑、柳杉和红豆杉等一些珍贵树木。这时一阵山风吹过,竹梢摆动,沙沙作响,宛如潺潺溪水流过,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这便是只有在竹林中才能听到的竹涛,它不象松涛那样惊心动魄而摄人心魂,竹涛更象一曲乡村小调,那样清新迷人,令人陶醉,真是此曲只应竹海有啊!我真想醉卧在这竹海的深处,尽情欣赏这里的美景。
在竹海的一隅我们遇上了正在挖掘冬笋的杨家源,他年近五十,个头中等,虽然面目清癯,但精神矍铄,身背砍山的柴刀,肩扛挖笋的锄錐,一看便知是亇精明强干的人。见我们来了,便主动放下手上的活,给我们当起义务导游来了。听林业局黎主任介绍,这位生在竹海、长在竹海的汉子,懂竹,爱竹,对毛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科学经营竹山,成绩显著,2004年曾荣获我市“竹林高效经营示范户”二等奖,还接受过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釆访,他对竹神的传说了如指掌,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还写出了有三万多字的章回体神话小说巜竹神公传奇》,听了黎主任的介绍,我不禁对这位大山的儿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意。一路上,他有声有色地向我们讲述竹神的传奇故事,从三仙女私下天宫与黄龙太子结为三日夫妻,到三仙女遗下仙胎,被龙山老道收为义子;从大童学法,到与青梅竹马的嫦娥共育神竹并教会百姓种竹;从大童力战天宫诸神将,到被封为竹神护竹而受到百姓的崇祀。一章章,一节节娓娓道来,听得我们都忘记了旅途的疲劳,老杨还告诉我们,竹神为保护竹林不遭破坏,每日巡山不止,那些竹山小道就是竹神走出来的,渴了就喝大山的山溪水,困了就在山边的大石头上躺躺,在樟扳瀑布前,在龙依坑的路边都留下了竹神当年坐过的石头、躺过的石床的遗迹,听了这些,大家乐了,石头我们也坐过,现在我们就走在竹神巡山的山道上,我们不是成为现代的竹神了?老杨说,他家有150亩竹山,我们走过的竹山有一部分就是他的,实行林改,他领到了林权证,从此他吃下了定心丸,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如何耕好竹山上,他说,要感谢林业技术人员无偿指导他掌握了竹林丰产培育和高效经营的技术,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他耕作的竹山,每亩蓄竹量都在200根左右,且9o﹪的毛竹围径都在10公分以上,如今随着市场对毛竹需求量的增长,毛竹价格也看涨,一根围径10公分的毛竹就可以卖到13元,每亩竹山笋竹的产值,每年可达2000至3000元,如今竹农的日子是越过越甜蜜。他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半天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告别了老杨踏上了归程。
此行我们虽然没能看到竹神庙,更没有找到头戴竹冠、长须飘拂的竹神,但是竹神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已经逐渐丰满起来了,我想,林改政策的实施,给竹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党的政策成为竹农利益的根本保证,这不是竹农梦中的竹神和希望的竹神吗?而广大的林竹科技人员黙默地为发展林竹产业作无私奉献,千万亇象杨家源一样爱竹、爱山成年累月耕耘在大山的竹农,他们才是现代真正的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