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上山牛会

裴耀松  2006/2/10 17:01:41  23171点  永安之窗
  客家地区的风情民俗中,每年都要举行各有名目的庙会,在寺庙节日除迎神祭祀活动外,往往还是区域间物质交流的市集。《宁化县志》便记载店上山牛会的盛况:“农历七月二十五为湖村乡店上山双忠庙庙会,该庙崇祀张巡、许远两位元帅,迎神盛况为乡村庙会之首,前后三天。朝神赴会的远及外省、外县,途几为塞。由于庙会期间主要进行耕牛交易,各种耕牛的总数不下五六千头,因此又称店上山牛会。”

  店上山牛会期间,正值单季早稻已经收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村郊野外的稻田大多插上番薯苗,播下的秋大豆和秋花生已嫩苗出土。从四乡八邻牵来的水牛和黄牛,来到店上山划定的区域,或栓在山坡上的松树下,或于小溪旁立桩栓养。卖主备上数捆稻草或割来的芦苇作为饲料,有的还搬来几条板凳让客商入座洽谈。端着竹簸的婶婆盛满糍果小吃,老伯挑着装满诱人的湿炒花生或青皮脆柿等特产,与往来穿行的人群摩肩接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从林间升起袅袅的硝烟,那是耕牛成交后的祝贺,满山遍野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牛会期间除了客商之外,不少还是湖村一带农家的亲朋戚友,他们从各地赶来赴会,家家户户住满客人,比过年还热闹。

  耕牛交易是一件十分郑重的事,在农业社会,农家有头牛是家产的象征,农谚说,牛是农家宝,耕田不能少。谁家都看得比命根子还重要,如客家人在立春和立夏,都要备上调有盐的稀粥,掰开牛嘴用竹勺喂食以示敬重。耕牛交易除买卖双方经讨价还价最后成交外,更多的还是依靠“中人”接洽,还价成交后收取手续费。相传在明代时便出现这类职业的中人,那时叫“牙商”,官府还要向他们收取“牙税”。中人不仅要伶牙俐齿,还要具备一定的相牛常识,从相其肤色、体态、四肢及行走,判断牛的健康状况,更内行的还要掰开牛嘴数牙,断定其岁数几何,一招一式都让主客双方刮目相看。

  在牛会交易的无论水牛和黄牛,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役用牛,占的数量最大,此类牛的价格依年龄大小、体态健壮等定高低。客家山区历史上水田多,特别是烂泥田,水牛由于体格粗壮力量大,适于水田耕作,加上饲养比黄牛粗放,历来为山区重要的役畜,交易的比例占大。二是调教牛犊,此类价格相对便宜,必须经过买主训练才能役用,还需付出费用与人力调教。三类是年老退役的牛,此类牛纳入宰杀之列。由于历代官府严禁屠宰耕牛,时有榜谕告示,因此民间也约定俗成,对是否去留均有不成文的界定。

  唐代便存在迎神与市集兼有的庙会,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市集形式,一直保留到现代。宁化县湖村乡店上山牛会便是其一,每临牛会期间,来自江西石城县、广昌县、闽西各县的客商云集,不仅耕牛交易盛况不衰,长期以来,还促进了区域间的物质交流和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永安市客家文化研究会           
  地址:永安市燕江中路817号
  联系电话:0598-3671099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宁化客家祖地联

刘如姬   13年前   14540点

裴耀松老师

游生忠   15年前   14882点

抗战文化与客家土纸

刘晓迎   17年前   17432点

永安客家文化初探

许发禄   20年前   27775点

九龙溪与客家经济的联动

裴耀松   20年前   23093点

客家习俗

裴耀松   20年前   16895点

竹编小唱

裴耀松   20年前   17487点

翠 竹 赞

裴耀松   20年前   17215点

竹山喷灌抒情曲

裴耀松   20年前   15950点

送灶神和炸豆腐

裴耀松   20年前   17883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