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珍对永安历史著述的渴望

林洪通  2006/6/13 19:07:03  17028点  永安之窗
  1992年,我在担任中共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期间,曾主编《羊枣事件》一书。其间,有一篇《杨潮案件的前前后后》的文章,引起我的高度兴趣。因为该文曾于八十年代在某全国性大报上发表过的,且撰稿人是1923年即由瞿秋白介绍入党、参加过北伐战争的革命老前辈、著述颇丰的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允恭同志。他的这篇文章本应作为重要篇章之一收入《羊枣事件》一书。然而,我放弃了该文的收入。原因是,该文虽然很有份量,但我觉得矛盾甚多,严重失实。鉴于该文已在全国造成重大影响,为了编书的慎重起见,当时我把胡文寄给部分当事老同志审阅。果然,有李品珍等同志回信作出强烈反映。随着岁月的流逝,有关当事老同志已相继谢世,胡允恭同志亦已于1991年6月逝世。为了让后人进一步了解历史真象,澄清史实,我越发觉得有必要将原当事老同志之一的李品珍十多年前给我的来信公诸于众,提供给后人和抗战文化史研究者参考。李品珍同志1992年3月9日给我的来信全文如下:

洪通同志:
  永安党史研究室寄来的胡允恭的《杨潮案件的前前后后》一文,我仔细看过了,总的印象是:此文的基调与福建电视台所摄制的电视片《羊枣之狱》差不多,情节构架不错,但如果作为历史则与事实出入甚大。《羊枣之狱》里凭空杀出个尚官小姐,胡文里也出现了一个“伪装进步的某中统特务”在羊枣身边。赵家欣、叶康参、谌震和我经常接近,尤其我和谢怀丹与羊枣工作在一块,为写社论及助编《国际时事研究》,经常要交谈,据我们所知,羊枣身边并没有这样的特务。至于蔡力行,则不但和羊枣接近,也和我们每个人接近,但我们都知道他不可靠,谁也不会受他的当。电视剧和胡文有揭露国民党特务无不入的一面,但歪曲了历史,却是不能容忍的。
  其次,胡文尚有下列重大历史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
  1、谁都知道,当时美新处的兰德政治态度是比较进步的,这有当时的特殊背景使然:在1944--1945年4月罗斯福在位的时候,美驻中印缅盟军主要负责人之一史迪威和罗斯福均有意甩开蒋介石,而对我党有好感,。兰德在政治上也是倾向比较进步的,派人去浙江新四军,完全是兰德主动的。
  2、周璧并不是新四军出来的青年,他原是中央日报的校对,后到《建设导报》当校对,后到改进出版社工作。他没有什么从新四军来的证明文件。而且,周是当事人,已写得明明白白,难道远在福安的胡允恭却比周及我们在永安的人更知道情况吗?
  3、东南出版社的成立,是在四三年十月,当时刘建储是支持的,他拿出了100万元,而程星龄并未参加。骆何民也未参加,因骆当时正准备去福安。东南社的董事长是江子豪,发行人用谌震的名义,经理先是李达仁,四四年九月是李力行,四四年底换王石淋(一帆)。
  4、杨刚是羊枣妹妹,不是什么“杨潮的姐姐”。
  5、东南出版社被捕的有经理王石林、李力行的我,还有工作人员余敦,股东并未被捕。
  6、永安之狱因发生在抗战胜到前夕,敌人尚在调查,故未有判刑的。骆何民也未被无罪释放,其释放原因也和其他人一样是形势使然。
  7、其他,胡写的与程与骆的关系等等,不属于我的了解范围,故提不出意见。
  我的以上意见,请就近就正于章振乾、赵家欣、谢怀丹、陈耀民诸同志。总之,希望不要弄出以讹传讹的东西,如电视剧之所为。那个电视剧,最近,我看了,那哪是什么历史事件,只能说是附和羊枣事件的随想录。胡文连《国际时事研究》的刊名均没有记清楚,却认为自已在外,“回忆往事,相隔数十年,但仍历历如昨。”
  总之,个人认为,象胡允恭写的这种似是而非的回忆文章,最好不要编入。电视剧已引起当年在永安同志的愤怒,但我们声音微弱,电台一大屁股坐下不理,不过,我想,真正弄史的,将不会以电视剧为依据,而将根据当时永安同人的集体意见为准。但书籍应是严肃的,不可有半点随意性。
敬礼
  李品珍上
  92.3.9日
  此外,李老在这封信的信封背面又写有这样一段公开文字:
  “郭老著作叫《先秦学说述林》,没有什么‘东南述林’,也不是谌震带回的。总之,胡文处处似是而非,请你们认真对待,不要让历史著作成为大杂烩!”
  李品珍在给我写此信的同日,也给他的同仁王一帆写了一信。后王将此信转我,现将该信摘要如下:
  一帆同志:
  前信计达左右。今接永安党史研究室一信及胡允恭文稿(拟编入《羊枣事件》),要我为该文提意见。我看了,胡文很多地方都是瞎扯,如羊枣身边有特务,郭沫若要谌震带回《东南述林》,程星龄是东南出版社社长,周璧原是新四军来永安的,骆何民是东南出版社成员,羊枣受刑,兰德早和敌人预谋共害羊枣(这是不可能的。我最近看了邓贤写的一本《大国之魂》,其中透露:罗斯福在位时,曾与史迪威商量要除掉蒋介石,后因故未实现。这是七十年代一个美国人透露的,当时兰德的进步倾向还是明显的,不能因为人家是美国人,就随便给个帽子),说周璧在上饶被捕,《国际时事研究》成了《国际战争研究周刊》。总之,似是而非之处颇多,我建议他们不要采用。为了避免事后被动(如电视剧),请你也写信给他们,请他们严肃对待,不要把历史书籍弄成莫衷一是的大杂烩。
  品珍
  92.3.9下午
  
  从以上的来信中不难看出,李品珍同志对待历史是何等的严肃认真,何等的客观公正,何等的负责精神!这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好榜样。
  1996年6月9日草于上海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致众友人

林洪通   15年前   13307点

一位超耄老人在永安的无私奉献(三)

赖承光   16年前   16583点

一位超耄老人在永安的无私奉献(二)

赖承光   16年前   14635点

一位超耄老人在永安的无私奉献(一)

赖承光   16年前   27386点

2007年4月谌震致林洪通信

谌震   17年前   15708点

李品珍致林洪通信

李品珍   18年前   16012点

林洪通一致谌震

林洪通   18年前   16410点

访老作家刘金

林洪通   18年前   20866点

李品珍来信(6)

李品珍   18年前   18204点

李品珍同志致林洪通的信(4)

李品珍   18年前   17064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