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老作家刘金

林洪通  2006/8/10 15:17:35  20939点  永安之窗
  7月6日,我从上海浦东住处驱车前往徐汇区康平路拜访了作家刘金。这位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儿子,是在革命的熔炉里锤炼成为当代作家的。
  他对我这名来自永安的客人很热情。因为1985年他曾经到过永安,参加过“抗战时期永安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学术讨论会”。当时我正主持中共永安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曾有过会面叙谈。此后20多年来常有通信联系,但未再见过面。今天久别重逢,便格外亲切。他便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永安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永安呆了三年,我走向革命道路就是从永安迈开脚步的。”他中等偏瘦的身材,修长的面容饱含深情的微笑。我对他说:“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呀!现在已经退休。”看得出他对我的拜见十分高兴。
  他原名刘文铣,在永安报刊发表文章,用的笔名有柳无垠、茅塞、刘青阳、张扬、梦旦等。浙江嵊县人,1922年生。1940年在清波中学读书时,参加地下党组织的读书会“开掘社”,参与创办油印刊物《学生阵地》。其间,阅读了《大众哲学》、《新经济学读本》、《社会科学二十讲》以及秘密流传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进步书籍,思想倾向进步。1942年日冠发动浙赣战役后家乡沦陷,遂流落到福建省三元县,在“福建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任文书,翌年随训练团迁往福建战时省会永安。
  1943年开始,用柳无垠、梦旦等多个笔名在左翼作家董秋芳主编的《民主报》副刊“新语”上发表进步文章近200篇,是当时向《新语》投稿最多的进步青年之一。
  1945年3月陪同周璧从永安出发,前往浙东寻找新四军。到达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后,即留下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此后一直在师和军一级的部队报纸当记者和编辑。解放战争中,亲历华东战场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重大战役。1950年,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身份,随所在部队入朝参战。
  1952年从部队转业到上海,在华东人民出版社工作。1954年调往新文艺出版社工作,任现代文学编辑室主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反革命集团首要分子江青、姚文元点名批判,诬他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上的小爬虫”,因此受到百般批斗和折磨。据他的那位78岁的热情好客的上海籍夫人徐太太介绍,他在经受批斗中,因为他的作品早已深入人心,受到工人群众和机关干部的暗中保护。
  打倒“四人帮”以后,刘金在1978年至1986年被任命为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文学报》总编辑等职。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文联委员、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著作有诗集《笨拙的颂歌》、《前线的故事》,评论集《感情问题及其他》,散文杂文集《马上随笔》、《吹沙居杂文》、《吹沙居随笔》、《上海杂文家自选丛书--立此存照》,民间故事集《九斤姑娘》、《神仇》、《长乐宫惊梦》,专著《〈红日〉试析》,中篇小说《阿Q后传》等。1988年被评为编审职称,同年底离休。
  1985年他参加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学术讨论会后,据我所知,有不少永安的青年文学爱好者给他去信请教,他均热情回信赐教。
  在我俩畅谈中,刘金同志主动请其夫人去寻觅他仅存为数极少的著作,要赠送给我。寻觅良久,终于找出了四册著作送我。他小心翼翼地在每本书的封二上签名盖章。但我发现,他在签名时,手会颤抖。我心里一沉,便问:“刘老,您有高血压病吗?”因为高血压患者易中风,轻微中风手就颤抖。徐太太接音说:“他的血压很好,只是近二三年来由于脑萎缩,导致手脚颤抖,反应迟钝、健忘等老年病。”当我问及与周璧是否常有联系时,他说:“常有通信,前天还接到周璧的来信。”他对周璧寄予极大的同情之心,在经济上亦对周璧有所资助。他说:“抗战中期,周璧就在家乡找过新四军,要求参加革命。但因他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和证人,新四军不接纳,所以才到了永安去做文化方面的工作。在永安与我一起去浙东,他又不被接纳。解放以后,因‘永安大狱’被捕过不被信任,而且下放到苏北农村,长期劳动改造。现在景况艰难,但身体的好。他坎坷的一生,令人同情。”
  他赠送给我的四册著作,我回家后即对其中一本1993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文集《吹沙居随笔》随手一翻,即看到《题记》中刘禹锡的诗句: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个“金”字正是他的本名。《题记》写道:“《尸子.君治》有言:‘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在《马上随笔》的题记中,我曾引用屈子的话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六年后回首一看,颇觉自己‘傻容可掬’。当今之世,要坚持一点自以为应当坚持的东西,反对一点自以为应当反对的东西,真是谈何容易!年年的春夏秋冬,总是不断地变换着风向,升降着气温。一个人,若不能与世推移,随波上下,顺风转舵,实在是很难立足的。总是要受到忽而东风,忽而西风,忽而南风,忽而北风的摇荡和摧折的。”“然而我却终于‘未悔’,终于要这样傻容可掬地傻下去。”“从1988年4月24日写下上面这些文字以来,我又经历了几回这种变换风向的摇荡和摧折。所可告慰于自己的良心的是,苟‘余心之所善’,我总是坚执不放,‘虽九死其犹未悔’。我总是要这样‘傻容可掬’地傻下去。至于‘扬清激浊,荡去滓秽’,我其实何能为力,只不过聊以秃笔剩墨写心,表现着一股愚不可及的傻劲而己”。这些其实正是这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正直的革命知识分子坚持自已的信念,忠于职守,忠诚于人民的事业的生动写照。
  2006年7月7日草于上海
  2006年8月7日改于北京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文化史话:论党对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领导

林洪通   2年前   33290点

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文化史话:姚勇来、沈嫄璋政治身份之谜

林洪通   2年前   24630点

林洪通编著:福建抗战省会永安美国新闻处的抗日宣传活动二三事

林洪通   2年前   24578点

林洪通编著:抗战时期我国东南独树一帜的永安《民主报》

林洪通   2年前   29096点

林洪通编著:抗战文化城与“永安大狱”:  电视系列片脚本(文学本)

林洪通   2年前   13034点

林洪通著:《永安抗战文化史话》之《他们无愧为羊枣烈士的后代》

林洪通   2年前   8440点

林洪通编著:抗战时期驰名中外的《国际时事研究》周刊

林洪通   2年前   7654点

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史话》之《拜访百岁音乐家缪天瑞先生》

林洪通   2年前   5604点

林洪通:永安抗战文化简介

林洪通   2年前   26887点

《永安抗战文化史话》目录

林洪通   2年前   21315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