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里百日游

张如腾  2004/2/4  19639点  永安之窗
  游葛里, 两头是水, 中间是山, 即坐汽船过河才能上山游览,游山完了还得坐汽船过河回来。水上轨迹不重复,往时朝一个码头画弧而去,返时从另一个码头画弧而归,两弧连接成一个小半圆,游山则画一个大半圆,联合而成一个团圆,游踪圆满而吉祥。

  葛里景区由三个景片组成,除了葛里,还有修竹湾和栟榈潭。我神游葛里已久。“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葛”字在《诗经》里反复出现何止三四处,我觉得“葛里”这名儿很古朴。修竹湾的“湾”,词典里解释为“流水弯曲处”。水弯竹修,肯定优美。栟榈潭名之美,亦可从比较中见,《永安县志》所列永安诸潭为:南溪龙潭、杉岭潭、石壁潭、大陶口潭、天台山潭、下塔潭、百丈岩潭,我觉得还是栟榈潭名儿美。栟榈潭名亦古朴,名中栟榈是古时的叫法,今称棕榈。

  神游不过瘾。其实,岂止神游?足游桃源洞多少次就已目游葛里多少次了。在桃源洞的望象台、阆风台二处,都是远眺葛里的最佳处,栟榈潭、走马岩、降仙台、龟山、天柱峰、姐妹岩等尽在望中。往返贡川、三明、福州等地,只要是途经桃源洞,就也将栟榈潭及在水一方的那些美妙景点目游一番。鉴上,题目中的“百”字就有些道理,我也就不怕安这样有点哗众取宠味儿的题目。

  隔水目游不能近观细察,近似隔靴搔痒。一上汽船,真正意义的游葛里就算开始了。乘汽船往返,这不是为达到游览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因其本身就是目的,就是游览。游栟榈潭,与潭上鸥鸟共舞,观岸边的奇岩怪石乃至石上的题刻,并亲近之。这也就是汽船往返没有重复也不能重复的原因。摩崖石刻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大石屏上的“乾坤清气”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每字大约长2.2米、宽1.8米,为永安第一个县令李如鸿题刻于1450年,旁边还刻有一首诗。题刻当然是有所寄托, 据说是为纪念一位清官的, 这位清官在此翻船羁难。因为近在眼前,姐妹岩眉目更清楚了。最让人惊奇的是天柱峰。由于距离与角度问题,平时所见天柱峰似跟后面的大山是连体的,近于浮雕。现船近天柱峰,船稍移即有视角的大变化。到了侧面,看到了天柱峰的背面——原来背面无所倚,原来背后空荡荡!天柱峰跟后面的大山决裂是彻底的,还拉开了大距离。峰上有石刻“凌霄劈秀”四个大字,这一“劈”,还不是直劈,而是向其脚下斜劈,因此天柱峰上大下小,险得象个旋转的木陀螺,难怪能引起徐霞客的注意。徐霞客在其游记里写上了一大段,结尾是:“中一峰劈削到底或大书其上曰凌霄。”

  登岸入修竹湾。修竹湾是明天启年间开辟的,第一印象是小径两边长满了种类繁多的竹子:毛竹、刚竹、董竹、慈竹、淡竹、方竹……这里,有我最感亲切的一种竹子的杆和一种竹子的叶。一种竹子长得密不透风,其杆挤挤挨挨,杆的节距很大,杆的粗细如笔杆——那就是做笔秆用的竹杆啊!我想,如果将这些竹杆都做成毛笔,那是可以写尽天下文章的。一种竹子的叶子特别大,阔赛手掌、长如手臂。小时候常在端午节看母亲用它裹粽子,后来懂得它跟屈原有关,跟诗歌有关。眼前这密密层层的、无穷无尽的大竹叶,可以包装多少端午节和多少诗歌呢?
修竹湾环境清幽,确也引来了无数文人骚客在这里吟诗、著文、作画,他们留下的摩崖石刻就有约20处:“连壁”(两巨岩相向倾倒而相倚,下成洞,纳小径);“竹石清晤”(“竹石”概括了修竹湾的主要景物,一“清”字耐人寻味);“蕉涧”(自生自灭的野蕉林,茂密得见蕉不见涧,唯闻涧水潺潺);“欲碍冠”(这是委婉的警告,一石向下斜出,你不弯腰要撞破头皮的);“钥径”(一首五言律诗,写如同开启山门钥匙的石径,中有与“欲碍冠”相呼应的“侧冠防俯石”句);“寒翠”(门名,题于门楣);“倩爽”(此处可“借凉”之意);“千级登”(登千级石磴);“笋立”(此乃石笋,笋尖含锐气,笋体茁壮,为初生嫩笋)……

  值得特别一提的石刻有几处。“吾不饮”:刻于井口外壁,或从侧面说明这里茂林修竹,乃清凉之地,虽然登山,亦汗不出、口不干;或跟你开个玩笑,让你在挡不住的诱惑面前犹豫那么一阵子。“香泉”和“鸣玉”:二处清泉,皆为自崖顶跌落、背后无所依的悬泉,前者一根线,后者一串珠。还有一处清泉,或因是飞泻而下,有点撒野,文人嫌其粗俗而未为之名,我以为不公。葛里水丰,山下有栟榈潭,山上有如上三泉(前方尚有“九姑泉”),故而虽然无仙(马氏真仙在隔河隔山的百丈岩),但有水亦灵,常谓“水灵灵”,“水灵灵的大眼睛”有多迷人。“石头城”:刻于二处,一处是城门,一处是城内崖壁。石头城是个丹霞大洞穴,前有长50余米城墙围护,石壁上还有“悠然见南山”、“紫云低”、“高山流水”等石刻。城墙外忘忧草和石蒜花灿如彩霞,旧城新花,相映成趣,还有罗汉竹青青。“箇中居”:一个小巧玲珑的石洞。“箇”,即“个”。“箇中”是“这里面”的意思。“请,这里面住!”亦可土土地解释为“一个人住在里面”。洞顶穹隆,象倒置的大锅;洞底就是一口大铁锅,圆整平滑如锅,连大小都如锅,访佛人工而为,乃大自然创作的极品。

  摩崖石刻之外,也还有令人留连忘返处。禅顿庵旧址,现唯有断壁残垣可怀古了,建于明代,占地约2000平方米,曾经香火旺盛。路边临江一侧有一尊大岩石拱起,上平;登此,视野宽阔无比,栟榈潭、桃源洞都在望中。岩石已裸露,不知是谁将草木之根叶编织成的厚达10多厘米的“地毯”卷向一边。我在岩面上寻寻觅觅,终于惊喜地发现了一处人工痕迹:一个四方的很齐整的凹陷,显然是用利器开凿出来的。这是做什么用的呢?是亭柱插足处?亭柱的脚是方的吗?这里是应该有一座“望江亭”之类的亭子的。

  过了修竹湾,陡然出现一个大草甸,在这边山脚下和那边山脚下之间。草甸确很大,横向还遥远。草甸极平展,像平湖,因在两山之间,平和如两次战斗中间的一段休整。。色彩是斑斓的,红红黄黄白白地点缀着无数不知名的野花,我知其名的只有野菊。草密集几无隙,深厚一米余,推一推,便有点荡漾。我真不想走了,真想躺上去滚几滚。但想起葛里那边赫赫有名的大峡谷、走马岩、九姑泉等景点,我就决计重新攀登了。

  几番周折,到了大峡谷。入口处,有两三棵倒下的大树。树倒而不死,腰间又垂直长出新的主干。大树是因土层薄、根未能深扎而倾倒的,断了一些根,也仍有一些根和土层继续保持联系。稍深入,你会觉得这真是个大峡谷,其大,主要表现在长和深。大峡谷还很陡、很窄,陡胜修竹湾的“千级登”,窄近桃源洞的“一线天”。攀登近半,忽然发觉走在前头的人不见了,同时,看见石磴断跌下来,仿佛发生了大地震,这下边地面塌陷严重,路一段在地,一段在天,落差一丈多。路不接,又无梯,怎么办?刚才“失踪”的人莫明其妙地出现在天上的那段路上了,变魔术一般。原来,到了路断处便可钻进洞里去,前行,又向后转朝上攀爬,从上面洞口出来,即接上了路。
手脚并用登上云间的降仙台,展现在面前的就是最壮观的景点——走马岩。走马岩为发育完整的丹霞岩墙,耸立在栟榈潭边。岩墙顶长400多米,宽9—18米,异常平整。大山能托起个跑马之地于半天之上,是个奇迹。褐色的岩顶,镶嵌着一团团灰白色的砾石,砾石偏还低于岩面(经雨水溶蚀),真象骑士驰骋而去,留下点点马蹄印迹,巧,妙。不过,走马岩既为“墙”,四面都是深深的大峡谷,要跑马(古之“走”即今之“跑”),马蹄点到悬崖边缘为止,否则就要“天马行空”……

  降到一座跨涧的石拱桥上,就可观赏九姑泉了。山太陡峭了,泉水跌跌撞撞而下。每跌一次就是一道瀑布,每道瀑布都冲击出一个深潭,九跌九瀑九潭。瀑白,潭黒,汩汩而流之水清澈。潭黑意味水深。我惊异于它的黑,如墨,似漆。真想投石试其深,但那显然缺德,倘若游人皆然,则潭将不潭。潭不大,瀑不长,然而,潭接着瀑,瀑连着潭,自成奇丽景象。左扭右曲都急剧,有如劲舞之女郎。“九姑”比“七仙女”还多两位女性,传说比“七仙女”的传说还美丽、动人,拟专文叙述。

  葛里还有两处名胜不得不看,一是栟榈书院,一是栟榈寺。据“永安县志”记载,栟榈书院建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是为纪念南宋左正言邓肃(永安贡川人)和宰相李纲而建的。李纲因主张抗金被罢相,邓肃因上《留李纲疏》被“罢归居家”,邓肃邀李纲在栟榈山隐居读书达四年之久。栟榈寺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1997年重建时发现当年香炉一座。该香炉现保存于市博物馆。

  游葛里(包括栟榈潭和修竹湾),一不小心就游河对面的桃源洞。游,有足游、目游、耳游、鼻游、舌游、梦游、神游等数种,在水这方目游桃源洞,就只好目游了。目游桃源洞有好多回,因群山的豁口很多,桃源洞总爱在豁口处亮亮相。这时才想起,石头城的石壁上刻了“悠然见南山”,真是绝妙。固然,桃源洞不是南山,而是东山,但石头城这边也不是东篱,而是西墙。两者神似,不是吗?这边目游桃源洞是全景式的,平时游桃源洞无数次,则都是桃源洞里游桃源洞,看到的都只是桃源洞的局部。可以说,游桃源洞,到今天才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是游葛里的意外收获。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文川溪,我儿时的乐园

张如腾   19年前   17412点

新河边与新菜园

张如腾   19年前   17095点

禁伐碑

张如腾   19年前   22042点

游安贞堡

张如腾   19年前   20199点

天斗山

张如腾   19年前   16853点

燕城奇景(二首)

张如腾   19年前   17168点

华南虎伤人

张如腾   20年前   16831点

一只麻雀落窗口

张如腾   20年前   16680点

剥食香饵的鱼

张如腾   20年前   16351点

公园小景

张如腾   20年前   15906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