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这段行程记下来,因我觉得它带点野趣。游客,尤其是来自城市的游客,需要这种野趣,小路(含田塍)应永远保留。千万不要一条水泥大道通到底,小车倏一下就到古堡脚下,又倏一下远离古堡,就象吃瓜子,人家将瓜子剥了壳,你攫取了往嘴里丢,没有了“啃”也就没有情趣,还留下因未能远观古堡而不知其全貌的遗憾。
这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堡,这座占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的古堡,又名“池贯城”,位于永安市槐南乡的洋头村,是当地乡绅池占瑞、池连贯父子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始建,历时14年,迎来二十世纪的曙光,才建成。也许,历时本来还要更长,只是象我们前两年一样,为迎接新世纪加班加点,将工程赶在1899年竣工。
进边门就是一个可容千人的操场,这是当年乡勇团丁操练之所。堡体前面平直,大块石所砌墙体给人坚不可摧的感觉。正门为石拱门,双重,门板厚20公分,铆铁板,象穿铠甲的将军。推门即发出厚重、沉宏之声,给人苍凉、古远的感觉。入了此门,便仿佛进了大世界、大迷宫。
堡内首先动人的,是建筑规模的恢宏。身在其间,只觉得那木构建筑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据介绍,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光房间就有360个之多,厅、堂18个,厨房12个,水井5口。若论房间数,安贞堡当属世界级大旅馆。
建筑艺术的繁富和优美也很迷人。堡内建筑分为三进,在中轴线上排列层层厅堂,左右对称,布局平稳;每进又各有特色,既有整体美感,又有布局格式的变化;进与进之间都有天井。建筑两层,各层都有内走廊,每进厅堂两侧有楼梯与二楼走廊相通,二楼走廊外侧还有环堡小道。堡内厅、堂、卧室、书房、粮仓、厨房、水井、下水道、厕所等一应俱全。还有壁画、雕刻等艺术,精美生动,令人陶醉。屋檐、门扇、窗棂、柱础、斗拱、梁架、雀替等都随处可见雕刻、彩绘、泥塑和壁画作品。门神有秦叔宝、尉迟恭、徐茂公、魏征(都是唐代武将文臣),窗棂雕有“竹报平安”、“麒麟献瑞”等图象,壁画、泥塑等有姜太公钓鱼、刘备招亲、刘海戏蟾等故事,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着很高的文化品位。
艺术之外,还有科学,这是特别让人感兴趣的。堡内长年无人居住,却蛛丝不见一根。一幅壁画画着一个仙童手持扫帚扫除垂空的蜘蛛,传说偌大古堡不见一根蛛丝就是由于这个仙童把蜘蛛扫尽了。但我却对另一幅壁画情有独钟:一个仙童手执蕉叶,把五只蝙蝠招来。蝠,福也,谐音,五只蝙蝠即“五福”。我还有别解,蝙蝠就是蝙蝠,堡内确可见蝙蝠生活的痕迹。仙童把蝙蝠招来,蝙蝠把蚊子一类小昆虫吃了。守株待兔一般,蜘蛛守网待蚊,既然无蚊落网,蜘蛛只好到别处谋生去了。其中,有生物链、生态平衡等问题,不是科学又是什么呢?晚清时期建造的安贞堡,总体布局、外观造型、结构构造和细部装饰都堪称福建民居一绝,其总设计师池占瑞,如果当时有评职称,当是个名符其实的高工啊!
还有历史和军事。清末匪患蜂起,为保家产、为保本乡族人避难而建安贞堡。堡外墙为块石砌筑,厚达4米,牢不可破。大门双重,极厚,还铆铁板,门顶端设注水孔,可灌水御火攻。土堡正面两边角凸出为炮楼,有利于正门及两个侧门的防卫。环堡廊道的外墙上,共设96个瞭望窗和198个射击孔。我特别爱往射击孔里睁一眼闭一眼,仿佛土匪正猫着腰从田塍上向土堡逼近。不闻枪声,不见子弹飞出去。土堡是防御性的,没有了进攻,防御便沉默。小时候在家乡小陶,我爱看土楼的墙壁上的枪眼,那飞出来的也不是子弹,而是跟和平鸽形似的麻雀!我想到了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如果象安贞堡那样是为保家产、为避难,是真正的“防御”就好了,可惜,它的“防御”是进攻、侵略的代名词。
恋恋不舍地离开安贞堡,过田塍,入小道,三步一回头。这时我眼中的安贞堡,已不仅仅是一个外表庞然的大建筑,我还看到了它的丰富内涵,觉得它就是摆在我案头的一部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的大部头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