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初一新学年报名注册,一学生到班上注册,不少知情者告之,说说詹某某是个人物,在小学时是校霸:打架是日日一小打,三日一大打;旷课名单天天登;作业常常交不上,好戏时时班上演。
这苗头不对。
被人这提醒,开学初,我对他就特别注意,特意看他有什么举动。也许是开学人生地不疏,这位小男生也没有什么人与他一起玩。可不少学生在我面前说,这人惹不起尽力躲着点。也难怪下课后,不少学生对他指指点点,在咬耳朵呢。
摸清底细,有的放矢。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不是怕这位学生有多坏,有多霸,我是怕我的耳根不清静,怕主观心理上有过多的定型性结论,这种先入为主的成见有时是致命的。就像课文中的智子,有了主观的成见,对邻居的一举一动都以小偷的眼光去论证。有一个笑话:两位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老师对一位正在瞌睡的学生怒吼:上课不专心听课,还打瞌睡,像什么话?可对旁边正在瞌睡的另一位学生却大加赞赏:瞧瞧人家,打瞌睡也在听课。听之为之汗颜。
我是担心自己是否有时也有这位教师的毛病。怕的是自己会不会不知不觉滑入这主观臆断凭情感轻重好恶而评断的误区。为了避免智子疑邻式的悲剧重现,我尽可能的了解孩子并且尽可能了解全面些。
那怎么做?不入虎穴,哪能了解虎子?先是家访,了解第一手资料,从该生的家中了解到,该生母亲对孩子没有什么有效的教育原则与方法,爱心不足,自己爱搓麻将;父亲军人出身,性格刚烈,退役后是一个部门的领导,应酬多,有心无力,无暇顾及孩子,是典型的“舍小家为公家”。了解这些后,我发觉这孩子挺可怜,母亲的不爱,父亲的无暇,原先对他的纠结转为同情。同时,我从侧面入手,在从该生的小学老师了解一些情况,知道这孩子的一些特殊表现与症状特征。
有了这样较为有底气的认识,我就对这位特殊的学生施展一些特殊的做法。
未雨绸缪 群策群力
未雨绸缪,思想先行,
首先得让班级有个和谐健康的人际氛围,有容下他的位置。我就得先造势,因为有不少孩子在小学与他同班。在开学伊始,在第一次班会上,我说,中学是一张白纸,不管你在小学时是优秀生还是特殊生,只要不断努力,不断革新,就能成就全新的自我。远攻近取,我随意举了爱因斯坦,傅雷,马云等人的事例,颇有浪子回头的警示。我还特意举上一届我的学生,怎么样改过自新,最后考上不错的学校。我这样做的目的,使优秀生不浮躁,让学困生不自卑。让班上的学生能给他一个从容的目光,不要在背后咬耳朵,不要把他当另类,始终把他当作集体中一员;也希望能唤醒他那久违的自信。
在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也暗示家长,孩子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孩子是会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死了;要用发现的眼光激励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扁了。关键着眼于的现在,成就于未来。我特意再次提起马云的事例,一个从小淘气顽皮爱打架的孩子,一个被迫转了三次学的小男生,最后是如何成就为阿里巴巴网站的总裁。这在学生入学说这些,是让家长明白,孩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又是让家长淡化对特殊生的成见。
在科任教师这头,我先给他们打预防针:说我们班上坐在哪个位置上的那位小男生是比较聪明,思想比较活跃,性子比较急。我轻描淡写,就轻避重地对周利军、杨彩燕等老师说。这既是一种提醒,又是预防。这种事先交代让科任老师心中有一定数,但又不至于陷入先入为主的怪圈。不久,我问科任老师这孩子表现如何时,他们的同感是:不错啊,挺聪明的,就是有点活跃,有点孩子气。
我稍微松了一口气。
刚柔相济 恩威并施
对特殊的学生,有时需要不同的药方。别指望用些常规的药方如和风细雨,不痛不痒的讲讲道理就能给他冶好。就像一位病重的人,仅靠常规疗养的效果不一定有用。有时,是要下猛药的,甚至是下砒霜。
一次, 这小子又闯祸了。
上课使恶作剧,把香烟与纸屑塞到前一座同学的脖子里,还在校服后面写“大王八”瞧瞧,这小子够损的吧!学生跑来诉苦,我也火冒三丈:士可忍,孰不可忍!想想再做思想教育,就如外甥点灯笼——照旧(舅),他已经对这种方式产生抗体,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那怎么办?我就把这些赠送给同学的战利品全部归还到他的脖子里,我再笑笑问他感受如何?并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呆立那儿哭笑不得,同学们大笑不止。有什么办法?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对付这类孩子真的是在逼着你动脑筋。
前几日,也就是开学报名时。这小子就给我一个特别的见面礼,一个怪异的头发造型:一根根头发弄得像刺狷,令你哭笑不得。见了,我故作惊讶状:别来无恙,你上春晚了……他真不知好歹,学小沈阳的腔调嬉皮笑脸的凑到我的面前:老师,不错吧?还把头一扬,昂得更高,像只骄傲的公鸡。
下午班会肃纪,讲学生的仪容仪表。特意点了这小子头发明天要修理清楚,他竟然大声对抗:还有人的头发比我长。我脸一沉,拍案而起:哪一位的头发比你的长?前一位卢太浩比你短,旁边的王佳龙也比你短,林倩是女生。你是男生还是女生?你这样做,是男不男,女不女,你要做人妖?全班哄堂大笑,他一时无语。
第二天他以一个清爽的容貌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仁爱为上 方法为下
当然,所有的方法如果不是建立在对学生真切关爱的基础上,任何的方法与技巧都是枉然。没有温度的爱,嬉笑也容易变味成讽刺,幽默也容易腐化为刻薄。《孙子兵法》中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化用在教育上,就是不动手,不费舌,他就心悦诚服了。退一步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至少表面顺服。对这位在小学时就声名远扬的特殊生,他经历的思想教育或严刑烤打还会少吗?如果还是一些常规的思想教育,或者暴打,吓唬一类的手法段,这有什么用?他早已司空见惯,早就练就了一身的钢铁长城了。有时,这种学生使坏,他就是故意的,故意惹你老师骂,惹你老师急,惹你老师跳。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看你急,看你跳,他就躲在桌子下面笑。如果真的这样,他岂不就是导演,我们却成了演员吗?对抗是下策。只有真正的关爱他,知道他的软肋在哪,给他示之以爱,强化优点,软化弱处,才是上策。
他们之所以特殊,就应该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方法对待之,我们应该用真爱去温暖他,用宽容去铲除他心中的芥蒂,因为,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
教育手记:教育的本质是维护孩子的自尊,培养孩子的自爱,激发孩子的自信。我想,我们更像一位精神的医护者,而不是一个专门揭穿心灵伤痛的人。我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并肯定孩子的美丽与优秀,而不是一味的证明这个孩子有多蠢多坏多弱。
捐款门事件
上学期,校团委要求各班为贫困生赖玲娟的捐款。
我在班会上做了捐款动员。颇深情地说,同学们,你看看,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与我们同龄的她的爷爷得了重病,母亲也得病,自己又得病,家庭原本就十分贫穷。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学们,我们要的是给个态度,给一粒炭。尽管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境况,但我们可一点微薄的力,温暖他们寒冷的心。为防止孩子走极端,我特别强调,要量力而为,不是攀比。因为爱心无价:一元钱也是你爱心的表达。
一天两天过去了,副班长江雨菲把捐款名单让我过目时,我惊呆了。学生从这个极端滑行到另一个极端。
有八九位同学竟然仅捐了一元。特别是班长也才捐了一元。这太出我的意料,不是不能这样捐,而是这样的捐款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这几位孩子的家境都是不错的,有的孩子下课到食堂吃零食一出手就是八块十块。
这是态度问题,这是认识问题。这太不对劲了!冷静下,我想一想,是不是学生曲解了我的思意。那我得拔乱反正,不能任由自流。
上课了。我说:“同学们,我不要求在座的每位都做中国首善陈光标,不是让你们个个高调行善,不是他捐五十,我捐一百的攀比。但也不至于,给点钱,还不如你下课到食堂买根火腿肠,不够一根冰湛淋的吧。这是打发叫化子吗?”我正说着,不少学生还在下面偷笑。“善心无价,有些孩子这表现真够让人寒心,让你的善心为之蒙羞。想想这样一个家庭,想想那位同我们年级不差上下的同龄人,为了一本子,为了几粒平时同学们看不眼的糖果都充满渴望时,我们真的能敷衍我们的爱心吗?”学生躁动转为沉思。
经过一番的教育,几个学生又重新补捐。捐款的初衷当然不是为了攀比,不是炫富,更不是以钱的多少来评判爱心的尺寸。关键是尽心而为,量力而行。但如何恰当的表达这也是一门艺术,这其实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啊。
当站在学校公示栏前看到我班的捐款数目时,我感到十分欣慰。
教育手记:教育无小事。教育不单是关注学生成绩的起伏,学生思想的起伏更需要我们及时的把脉与引导。往往在似貌教育的盲点处也有柳暗花明的风景,也蕴藏着教育的契机。
12.9风波
临近一二、九了,学校要求初一各班准备两首歌曲参加歌诵比赛,一首是已经指定的《黄河大合唱》,另一曲是班级自选曲目。依照我管理班级的风格,我不会过多的干涉。
可差几天了,我就问管老师,学生唱什么,准备如何?管义珠老师说唱许嵩、何曼婷的《素颜》!吓了我一跳,真的唱这首,到时候,我这班主任绝对出名了,我班绝对被当成另类,绝对产生轰动效果。这不是我办事的风格,我不喜欢用这种剑出偏锋来引人注意。
我沉着气。课堂上,我引个关子。
我说有些同学上永安大酒店赴宴喝酒竟然是穿“晚礼服”什么晚礼服?是穿晚上睡觉的睡服,可在篮球赛上却穿着西装在打球。不少学生大笑并与同桌小声说,有病,这种人真是神经病。
学生平静后,我话题一转:同学们,谁能告诉我,12、9事件的具体过程。学生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下面有学生不自信地咬耳朵,
“好像是与抗日有关的”
“可能是东北爱国的活动”
“不是,应该是北平的大学生示威游行活动”
学生吃不准,众说纷纭。我看火侯已到,就请我班“博士”刘旭晖说说,这小子知识面广,对历史颇为精通。他不负我所望。简明扼要地说了这次事件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我说,同学们,纪念12、9,也就是在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国家危急之时,要有忧患意识。列宁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同学们在12、9纪念活动这种场合下,这种纪念活动中,适宜唱《素颜》吗?下面一阵沉默,一片静寂。
我说,在这种场合唱《素颜》,是不是有些不伦不类?是不是同穿睡衣去永安大洒店喝酒穿西装在球场上奔跑一样不合时宜呢?如果真的是这样,你我都成了历史的罪人,是不是落了个“歌者不知亡国恨,隔代犹唱绵绵曲”笑柄?学生一时无语,倾刻哗然。
第二天文娱委员跑来给我说,我们全班一致同愿唱《游击队歌》了。我轻松地点点头。
教育手记:教育不是口号标语,而是春风化雨。生活中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可通达学生心灵深处,也许曲径才能通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