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浓情话川西

余尓望  2011/11/29 21:35:27  14874点  永安之窗
  (一)羌寨里的邛笼

  如果一个地方有一些感动,会在你经过之后,能久久地烙在脑海中成为记忆中的情愫,那么岷江两岸留给我的就是羌寨里的邛笼。沿着汶川、茂县、松藩县盘旋的213国道,时不时闪现出西羌人居住的村寨。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建在半山,故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羌人赢得了云朵上的民族称号,却在生活上有了许多艰辛,他们在大山之巅的半腰上播种粮食、收获土豆、玉米、小麦、青稞,在深山里采集药材,放牧牛羊,日复一日,年年交替,在维系羌人一代代的传承时,却又因特有的地理与生存条件,延续了独特的古羌建筑文化。属古羌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数十丈,是为邛笼”。邛笼,俗称碉楼,沿途的羌寨,碉楼、石垒房随地形而筑,高低起伏,它们的墙体呈现黑灰象,碉楼已成为羌人的民俗文化标志。陪同的是一位刚做一年导游的小伙子,马尔康县羌族人,在与他的对话中我对羌族邛笼了有更多的了解。垒石为居是居住在岷江流域高峡谷地带羌族人延续了几千年的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块泥土垒筑起雄伟壮观坚固异常石屋,它的高大令人惊叹,有几十米高,它的坚固令人难以想象,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雷电和数次地震,尤其是汶川5.12强裂地震,依然屹立在山寨中。如浮在云层上的古羌人,充满韧性的灵魂,深沉地把古老的故事倾吐。据说使用的石头虽然大小不同,但都质地坚硬,用的黄泥还得加上掏碎的麻杆或青稞麦秸,以增强泥浆的粘性。在茂县沿途大多是四角、六角形式样,一眼望去外观像削去了尖的埃及金字塔。它还是羌寨人抵御外来入侵的防御建筑,每面墙上留有射击孔和观察孔,一座座高耸的邛笼像剌向苍穹的利剑,像一个个守护山寨的哨兵,守护头顶上那片白云舒卷的蓝天,守望着这个古老民族。在大山的衬托下,它显出恢宏的气势,被沧桑洗礼的身躯是那么的古朴、那么的雄奇。那一座座石头建筑犹如一首首能震撼心灵的山歌,富有特色的碉楼如一棵棵明珠嵌镶在高山崇岭怀抱中,成为一首首凝固的诗,他是古羌人的精神象征。如果说没有碉楼就没有羌寨,应该说一点都不夸张。

  民族政策的开放,沿途许多羌族人的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垒石为居”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善,我走过的这些地方很多羌民的石头屋已被钢筋水泥,砖瓦结构的现代建筑替代。羌寨人的新生活如袅袅炊烟,飘落在岷江两岸河谷。古老的羌族,你用垒石筑砌了历史,我真挚地祝福你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再垒筑出一个新的明天。

  (二)神奇梦幻的九寨沟

  早就对九寨沟心驰神往。“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噢,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伴随着容中尔甲《神奇的九寨》的音乐,我们乘坐的中巴旅行车从成都出发,经过都江堰、汶川、茂县、松藩,穿过岷江,穿过川藏高原,跋涉9个小时430公里到了九寨沟。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溶为一体“自然的美、美的自然”。然而这些印象,大都来自他人文字的渲染,媒体传播和阅读图书后的直观感觉。没有到过九寨,也根本无从亲身感受体会九寨沟的神奇。

  从九寨沟口乘环保车进入景区。山风又凉又爽,被吹拂的感觉象情人正用手指触摸自己的脸。路两边除了原始的生态,纤尘不染,就是那纯净的蓝天和飘动的白云了,空气好像被过滤似的那么地清晰、透明,它的明净灵性直指心灵。九寨沟掩映在苍翠欲滴的浓萌之中,一处处自然造化的景致充盈于眼底。

  九寨沟的色彩,美在缤纷。静卧深山里的长镜海、五花海、五彩池、熊猫海、天鹅海等大大小小的山湖泊是那样的夺人魂魄,海子像睡着美人,如梦中童话世界。海子里的翠蓝给人以美丽宁静、清丽晶莹外,光照与气候的变化还呈现出不同的色调与水韵,有的黛绿、有的深蓝、有的翠蓝、颜色泛多。这里的蓝是有生命的,能浸入五脏六腑,把身心洗涤、把欲望拽出、把负累掏空还一个全新重生的你。只要你在那默默一站,心境也会被染成翠蓝。此时我的生命竞感觉到那么透亮。沿着栈道缓行,步入五花海。川藏高原的人们很少见到大海,发现高原上的湖泊都习惯称它为海,所以俗称海子。五花湖底沉积各种色泽艳丽藻类植物,湖中形成许多彩色色块,有浅红、有橙黄、有翠绿、有宝蓝,似宝石镶嵌在水间,湖畔五彩缤纷的彩林倒映于湖水,与湖底里的色彩形成迷离变幻,异彩纷呈的水景。可叹,技巧再高的画家也无法描摹五花湖的丽影风姿。我惊诧这片神奇的土地,她比想象更事实,比语言更生动,惊鸿一瞥足以让人刻骨铭心。

  九寨沟景区瀑布群,几乎都从密林里狂奔出来。其中诺日朗瀑布,蔚为雄浑奇观,它在高于20米宽300来米的翠岩上急泻倾挂,瀑声雷鸣,气势磅礴,似挂于绿色森林中巨幅凌空的水帘,成了一幅天然绝美的风景画。从沟寨往下,沿着人工铺设的木栈道,平坦如带。整个九寨沟景处的景点设置非常人性化,沿途的栈道像一条弯曲的黄蟒掩藏缠绕于山水相依,林水相亲的清幽环境中,尤如蜿蜒于绿荫一条丝线,把各处景点串成色彩夺目的珍珠。我沿着栈道,置身古穆幽深的林莽,观宁静翠蓝的海子、听飞珠溅玉的瀑群。其感受是人间语言难以表白的。

  已是尽日黄昏告别时,我带着被纯美大自然净化了的灵魂与九寨沟挥手告别。和美丽分手总是一件难受的事。这万般秀灵的山水,让每一个踩过这块土块的词语个个鼓翼长啸,在清风中,任诗意的神奇在大自然舞台上欢歌不辍,吟诵不已。我想游九寨沟,什么都可以忘记,惟独神奇,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会成为那种永久的牵挂。

  (三)天籁之音—高原红

  在九寨沟的“高原红”剧场,曲终人散,我依然被一种声音凝固。声音是由羌笛发出的、悠悠的萦绕在高原红、飘游在九寨沟的天空。来到九寨沟景区不看“高原红”是一种遗憾。虽然150元一张的门票价格不菲。但整个“凹”型的二层剧场座无虚席,大家都为“高原红”慕名而来。“高原红”由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演唱的歌曲《高原红》引申命名而建立了“高原红组合”,它一举成为全国知名演艺品牌,从2001年9月组建以来,先后10多次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及“同一首歌”栏目赴全国各地演出,先后还获得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优秀奖,中央电视台中国西部民歌电视大赛铜奖。他们的原生态歌曲,藏羌舞蹈、藏羌民族器乐都用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嗓音唱出了心中的歌及独有的风韵。舞台上,二位近70岁的羌族老人用多声部为游客演唱的歌曲博得一阵又了一阵的掌声,他们激情奔放、抑郁顿挫的技巧和歌唱的境界打动每个人。多声部唱法以二声部为主,曲调由低到高,直至二位老人的嗓音无法再高时,突然又从四、五、八度音大弧度降落。我对多声部音乐了解不多,但原生态的多音部唱法,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我心灵受到震撼,惊讶自己能幸运地听到从沟寨里扬起的嗓音--久违的发自肺腑胸腔的音质告诉我音乐在高原的存在是那么神圣。古老的羌族多声部,曾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寨沟“高原红”舞台听羌笛。唐朝诗人王之涣有一首著名的诗篇《凉州词》,其中“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记得我念小学时课本里就有这句诗句,我相信许多人认识“羌”字也是源于王之焕这首《凉州词》的吧。吹奏羌笛非常复杂难度大,要有多种技艺如喉头颤音、手指上下滑音等技巧,据说如果沒有天份几年也不易学会,在羌族会演奏的行家己经不多了。舞台上身着羌装的小伙子,他持笛竖吹,运用鼓腮换气的技巧,一串串笛音从笛孔中飞出,音随意转、乐曲一气吹成,悠悠的叫人生出无限的情思,音色是那么的明亮柔和,那么的哀怨婉转,那么的悠扬抒情。我不敢发出那怕是轻微的心跳,生怕任何来自于外界的响动从而玷污了天际间如此美妙的声音。呜咽的羌笛那是生命至诚的乐章,你吹落羌人的日月星辰,吹平高山峻岭,吹走春夏秋冬,吹开羌族老人睑上布满的皱纹。流淌着依旧古朴纯真的音符,从远古传来的天籁之音,引发出思古之幽情。我不知不觉地有了坐在唐诗宋词上的感觉。

  (四)川西里的羌城姑娘

  从黄龙归途到成都是一段艰难的路途。傍晚约5点上车,行至茂县已8点多。茂县地处九寨沟,黄龙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也是阿坝州的东大门,联结“九寨沟”、“大熊猫”、“三星堆”三个四川旅游品牌最佳纽带。5.12地震后三年的茂县县城,夜晚灯火显得分外通明,树影婆娑,商家店铺霓虹灯闪烁,月色已将羌乡用纯白的轻纱笼罩,街道显得谧静,给人一种充满平和与温馨之感。当晚我住进了茂县凤仪镇西羌家园酒店。凤仪镇是四川省羌族人的居住聚集地,也叫羌城,是岷江上游一座依山临水的古城。晚秋的夜寒气逼人。当踏入这个栖息的驿站,前来帮助提行李的身着羌装的服务员身材娉婷、飘扬着羌韵,美丽动人、热情大方,那一声声“你好”、“辛苦了”的招呼声莺声燕语,不谛是这座家园的门面,忽然我路途中所有的疲惫在羌族姑娘的感染下荡然无存了。进入大堂,整个布局格调以其精致的设计与装饰让人置身于典雅的羌文化氛围,一看就觉得这是一处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在川西的旅程上它无疑是一颗引人注目的明珠。西羌家园面临岷江,睡在这里,我也就仿佛枕着了一河的涛声入眠。进食、洗浴后,带着被感染的情绪我在大堂随意行走中,再次遇上帮我们拎行李的几位羌族姑娘,她们穿戴传统古朴,随意秀美的羌服紧紧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羌服的秀丽。在闲谈中,了解到她们是当地羌族人,除了这身羌服外,我丝毫看不出与汉族有不同之处,包括普通话都讲的到位。她们的穿戴色彩鲜丽,有很强的民族性,衣服色彩不一,有红、黄、绿等颜色,镶着情态各异的花边,绣着的围裙,长长的腰带开满了多色的花朵,束在腰间,成了柔情似水的音符在飘逸。鞋子是绣花鞋,绣着各种逼真与抽象的花草,头顶上戴着的四方头帕绣有各色图案。看到羌族姑娘的这一身身不同色彩的服饰,真是美在不言中。从头到脚,一身秀美,从头到脚,绣制的作品无处不在,无不花开其身,那针针线线的羌绣绣出的是灵草山花,都开在羌族姑娘的脚上、身上、头顶上,我闻到了五色的香味,要不是夜深人静,蜂蝶肯定也会围着飞舞。她们穿戴的不是衣着,而是展示的一件件艺术品,是艺术的精灵。

  羌族姑娘的服饰是那么动人,是一道美丽风景,她展现在川西北岷江两岸的崇山峻岭,浮游在青山绿水的怀抱,如盛放的格桑花四季缤纷。它一驻入我的眼帘,就成了我这次川西之旅心中一道解不开的情结。羌族姑娘,你把美丽的服饰点缀在日子里,你比传说和影像中的记忆更美丽。真的,走进羌乡许多出人意料的瞬间竞会让我永久的难忘。

  (五)映秀镇印象

  从成都到九寨沟,以往人们都喜欢乘飞机,仅个把小时就到了黄龙机场,少了巅波之旅。而这次我们却选择了走都汶213国道线,目的的是可以亲临其境感受5.12汶川大地震那些被夷为废墟的地方,看一看地震后重建的生活变化,听一听为平凡又高贵的生命而感动而讴歌的故事。

  汶川县映秀镇,它的名字如所处的青山绿水般美丽。5.12大地震的映秀、可遭受了灭顶之灾。1.2万人口的镇区,几乎所有的房屋被震塌,死亡数千人。太多的痛苦追忆留在今天的映秀,以至于我以小心翼翼的心态踏上这块山谷之地。

  8月26日,一进入映秀镇,满目疮痍。一块高达六米的巨石,面朝岷江,矗立路口,“5.12震中映秀”字样被刻在这块巨石中。它是当时山崩地裂时从山上飞落下来的,如今成为伤痕累累的映秀历史的重要标志。巨石默默无言,正欲向来往的游人倾诉映秀的那一瞬间的彻骨悲痛。

  经过改造的都汶路映秀路段,隔江间通往映秀的一条50米长的一座大桥,是通往映秀的必经之路,已被震断。现依然倒在新路基外侧,这头桥体面临欲坠,那头整个桥身已扎进滚滚的岷江,而对残骸感到人类在大自然前的那种无奈和渺小。这座桥叫“百花大桥”,已成为永久性的地震遗址。在映秀镇往来的车流中有很多大巴旅游车,三年后的灾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很快,映秀镇也正在建成一系列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特色步行街,藏族风情街,民俗文化展览馆,旅游接待中心,为的是迎接“地震遗址游”,为把灾后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起来,那些曾经被当地人见惯不惊的羌族碉楼,精美的羌绣,古朴艳丽的羌族风饰,神秘的释比,大禹文化,全部打造成为映秀镇震后大力发民旅游业的一流素材。

  映秀镇凝口中学遗址,残壁断梁,东倒西歪的楼房,被摧残的废墟依旧安静地躺在这里……被完整保护下来,以此为背景修建的纪念广场里的纪念钟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26分,地震一周年时北京国旗护卫队的国旗手亲手升起的那面五星红旗依然在废址上空猎猎飘扬。伫立在“5.12祭坛”,我难抹那道瞬间剌痛的伤痕的同时,再次看懂人的生命的脆弱、无常,也许只有数秒钟。当人们内心变得越来越浮躁、空虚、疲惫,在用宝贵的青春和有限的精力应对名利上的压力时,是否能让心灵真正安静下来,好好利用生命,以一种宁静之心看待生命,以淡泊的情怀体验生死的无常,因为每下一分钟都是新的开始、每上一分钟都成为历史。我看到生命之光是如此的靓丽,愿人们快乐地生活。

  紧邻岷江岸映秀镇的新城区,一幢幢有川西民居风格和藏羌特色的楼房拔起而起……眼前的一切正告诉人们,饱受地震灾害的映秀人正迎来重生。

  作者:余尔望2011.9.10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上坪乡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6年前   85726点

西洋镇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6年前   89588点

贡川古镇历史沿革概述

余尔望   7年前   90872点

青水畲族乡历史沿革概述

余尔望   7年前   78242点

小陶镇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8年前   101534点

“财经专家”的情怀-----记永安电大客座教授刘入财

余尔望   8年前   16995点

“神龟问天”

佘尔望   9年前   28952点

霞鹤村历史沿革简述

余尔望   9年前   69099点

母  亲

余尔望   9年前   11080点

李树玉:用心破解迁坟难题

余尔望   10年前   16914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