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因为桐林人以勤劳闻名遐迩,正月初一夜里,就有农人放下年事,到地里割菜备次日上集市去卖,恶劣天气也不误农时,因此,桐林热土承载了一批又一批敦厚乡里人的梦想。
此时,11月的天气,山野初冬的细雨已略带寒气,但烟雨濛濛中,仍然能看见田地里旁若无人低头专心劳动的村民,他们在本能地打拼生活,在不经意地织造梦想。
村民的梦想与现实合拍,行进在被桐林人的勤劳双手一点一点夯筑起来,并且不断更新着的家园面貌上。多少年过去了,村落山环,热风吹雨,田地葱茏,没有太多人为规划的痕迹,民居略显零散。但也许正是这种零散的随意,让小小村落显得悠闲旷达,灵动鲜活,依然有几分“桃花源里可耕田”的味道。几声鸡鸣,几声犬哮,你路过的时候不可能听而不闻。陌生的妇孺老人望着你微笑,你会感受到那种明显区别于城市的“父老乡亲”的质朴亲切和似曾相识。只要问及,乡亲们都会争先恐后竭尽所能告诉你有关他们家园的所有故事。
岁月变成言语,平淡得让人感觉不到流失。没落的百年老屋,三庭四厢,庭院深深,断壁残垣,野草闲花……无论是起居的燕贻堂,还是待客的炽昌堂,都能从“气势”上显现出当年的恢宏兴旺。燕贻堂的院门前堆放着曾经荣耀乡邻的“武状元”江起标的残缺“状元柱”,厅堂雕花木窗上的花瓣紧紧镶嵌,走过百年朽而不落,固执地忠诚守望着旧宅,似乎还在期待着什么。炽昌堂的院门前,尽管被硬化的村道侵占得不成形的半月池池水已不再清亮,但寓意长远流传。据说门前有水,则家人生活安稳,也说为防失火,取水更近便;门扉古字之上,“毛主席万岁”墨汁苍劲;门顶“双鲤鱼跳龙门”只剩一鱼,八仙已有四仙过海,另余四仙自己看自己;唯大门左右两门神色彩斑驳陆离、目光炯炯如炬,足以让所有鬼魅望而却步。室内墙壁之上,“毛主席语录”意犹未尽:“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全世界人民只要有勇气,敢于战斗,不怕困难,前赴后继,那末世界就一定是人民的,一切魔鬼通通会被消灭”……加上“苦战三年,幸福万年”、“搞好当前工作,迎接人民公社”等标语口号,岁月的古老沧桑中,由此叠加进了政治色彩,如诉如泣,让人慨叹。
也不知道建房盖院的主人飘走了多少年,庭院走过了多少代,老人们有的说300年,有的说600年,走马观花,我们没有时间详细查阅族谱中的古文字记载。仅看着那洞开的门庭,空旷的庭院,就有了太多的思虑。
古尘依稀,缩在角落低语,古木枯槁,立在厅堂张望,该洞悉过多少深谋远虑,留存了多少厚实古朴如“族谱”的感悟,让人平添一丝说不出来的心疼。
而一幢幢新楼如雨后春笋,总是在礼炮声中,弥漫着歌声、呐喊、锣鼓和酒令拨地而起。村民今日愿望实现的欢天喜地中,又有多少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老人说,桐林最特别的一点,就是正月天里勤劳作,二月初一过大年。特别的节日是在民俗中拉开序幕的,记忆也是从那时候就种下的。当时村民生活清贫,二月初一自己做米粿,请外嫁的女儿和女婿回家吃,渐渐生活好了,族人就把单一的米粿做成了十菜八汤的宴席,不仅请亲戚,请乡邻,还请朋友,从饮食发展为文化娱乐,搭台唱戏,诗书为礼。
所以,桐林应该是一个拥有不仅仅千余村民记忆的地方,它也应该是我们所有到过或路过那里的人有所记忆的地方。
远处山体上不知名的老树以及那些沉默老屋,是见证数百年来所有桐林村民曾在这里留下汗水的象征。树木从小树日复一日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老屋孤独依旧,只感谢村人没有拆除老屋,任凭风吹雨打而不倒。
于是感觉拆旧院建新楼在农村也许不是特别好的事情,旧式农家庭院有人有景有谷有米有禽有畜,实在是适合农民的模式。老屋的一个外间里,就保存着风车和木制谷仓,侧面厢房小院中,围篱养着鸡鸭,只是院门前的池水几近干枯,鸡鸭少了些乐趣。在那老式休闲的庭院里,只有温馨的休憩,没有“入户脱鞋”的困扰和不好处理的生活垃圾。这和新楼内那些现代电器、沙发盆景、以及“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消遣没有丝毫的关系。
村部会议室的墙上,布满那些专门制作的规范的系列工作制度,让人联想到这是与窗外的安宁相一致的必要约束,开心一笑。窗外那些远远近近、新新旧旧的场景随即一一再现,连同此时桐林人的热情,都会封存在到过这里人的记忆中。
在永安十余年,到过近百个村落,每次闲暇翻阅笔记时,就总能“看到”自己在不同时期的行动瞬间。那些快乐的记忆也会象打开闸门的水库,奔涌而出。半生时光,许多的记忆都随着时间的长河不知汇入了哪个湖泊了,它们都在慢慢的被淡忘掉,而宁静如桐林乡里的那些瞬间,却牢牢的印在脑海里,终不忘却。
我想,村庄总让人情不自禁遥想到远处的故乡,那个叫做“家”的最温暖最牵心的地方,这才是被记忆的唯一理由。
拉长桐林周边的乡村视野,野花一株株扬着笑脸,在经历风雨,轮回中慢慢的花落花开,极致到枝繁叶茂,然后又在秋风里悄悄的枯萎稀疏。就如老屋的不名年轮一样,以枯木朽色显示着岁月的印痕。而生长在老屋旁边的那些矍烁老者会越来越苍老,阳光少年会天天向上成长,离那些古事会越来越遥远。
只有那些风雨中静静长起来的树木,只要人们珍惜不砍伐,它们的生命就会立在原点数百年岿然不动,应该才真实记得桐林乡里那许许多多生动的故事吧?而我们只能看着老屋暇想着,为老屋、村人、老树默默的祈祷祝福吧!
人与老屋两变迁,在乡人的眼中、记忆深处,会慢慢看到老屋的老去,看到植物的一季又一季换新颜的轮回茁壮之美。而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中,又有多少细节是值得记忆品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