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川历史悠久,盛传“未有永安,先有贡川”。
我们先是来到镇历史陈列馆,这是一座小洋楼,建于1920年,是当年贡川首富严国材的旧宅,1950年他将此楼赠给人民政府。现在这里陈列着许多从民间收集来的当地文物,并配有图片文字说明。给我印象最深而且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国内制造并驾驶飞机的第一人李宝焌,竟然出自深山中的贡川。
走出历史陈列馆,在去笋帮公栈途中,我忽然对贡川之名发生兴趣,以为这可能与贡川出贡鸡、贡席、贡笋有关。可是导游却告诉我们,贡者,贡生叠出之谓;川者,沙溪河从这里流过。
来到笋帮公栈,看见的是一座并不太大的房子,可你千万别小看它。按现在的话说,这里是笋商公会,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57年),距今已有三百多个春秋了。这个古代行业组织的办公地,在福建可谓独一无二,全国也不多见。据说每年出笋干时,全省各地笋贩云集这里,生意做成后沿沙溪河把货运到外地甚至海外。我们走进公栈大门,迎面有一个匾额,上书“正直无私”四个字,意思是来此买卖的人,要公道,不能欺诈。厅堂地面嵌有一块石头,称“公平石”,据说当年买卖双方,交易谈成后一起站在石上,面对竹神宣誓,表示这笔生意绝对做得公平合理。看完笋帮公栈,我们几个人都觉得,三百多年前就有如此规模的商贸组织,应该说是一个进步,我甚至想把它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古镇南面有一座建于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会清桥”,长41米,宽7米,桥上盖木屋,形成长廊式走道,能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因此会清桥又称风雨桥。桥中间的神龛供奉着玄武大帝,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当地老百姓常来此祭拜,祈求水神带来风调雨顺。我们走过用大块大块的丹霞石铺就的大桥,回望屋脊上的飞鱼造型,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用“会清”二字命名此桥。主人似乎摸透来客的心思,指着前面两条水系的汇合处说,从这边流过的胡贡溪水比较混,从远处路经此地的沙溪河水比较清,以浊会清,所以把桥称作“会清桥”。
会清桥畔留有明代城墙,它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53年),由于当时倭寇进犯,民无宁日,贡川的有识之士倡议筑堡自卫,得到各方热烈响应,终于集银6000多两,历经数载建成。据记载,绕贡川一周的古城墙原长3100米,但是岁月沧桑,如今只剩下1300米。我们用手触摸城墙的青砖,发现砖上刻有“贡川”、“贡堡”字样,有的还刻有青砖烧制者的姓名。据说这样做表示烧制者对质量负责,有问题可以查。我记得,长城上的砖也刻有烧制者的名字,看来古人对产品的质量非常重视,而且有一定的检测制度和方法。
走在贡川镇上,一座座古老的祠堂从眼前过去,最著名的要数陈氏大宗祠,这是一座明代古建筑。导游说,福建的陈氏,皆源于贡川,始祖是唐开元年间的中丞陈雍。因此这座陈氏大宗祠便成了八闽陈姓寻根的象征。厅堂里悬挂着许多匾额,都是陈姓后代送的。其中抗战期间福建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人陈仪和改革开放年代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丕显分别送的匾额,最为引人注目。我们戏称这是宗祠里的国共合作。我还问导游,陈雍辞官到贡川定居是告老还乡吗?导游说,“不,陈雍是外省人,当年他从长安出发,一路走一路找定居处,最终选定贡川住下来。”这个回答让我十分惊诧,因为在交通和资讯发达的今天,一个家要迁徙到外地,都得先选落脚点并做好安排才敢成行,何况1000年前的唐代,然而陈雍这个老头,竟敢什么也没有准备就带着家眷边走边找,真是匪夷所思。
贡川之行,我们就是在这种匪夷所思又充满想像的感觉中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