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应大力渗透美育理念

吴玉绸  2014/7/7 11:13:48  20113点  永安之窗
  学校美育的构成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其中,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音乐教学本质特征是在审美中完成教学的,它的教育功能的实现在那音乐流动展开的毎一瞬间,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触发和激励学生积极地去塑造自我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但是,由于我们现在世俗教育的“工具取向”:不是让人全面的发展,培养健全的人,而是把人培养成工具——学生家长或教师一味地重成绩,语数英外其他的都忽视,孩子们需要的美术、体育、乐器、舞蹈这些课程或多或少地被忽略了。另一个极端是受“造星运动”的影响,一些学生家长意识太过超前,“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过早地进行声乐、器乐方面的专门训练,以致音乐教学走向异化。

  《全是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一点中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提高全民族的美育意识,理念要先行,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抓好审美教育。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坚持音乐审美理念,自觉地把美育同音乐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欣赏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起到陶冶儿童性情、丰富联想、开发智力、鼓舞志气、激发向上、修养人格形成正能量等作用。

  一、依据教材,借助课堂,让学生感知音乐美

  审美情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感知音乐的美,才会被音乐所陶醉,才会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音乐中蕴藏的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表演的形态美,通过充满激情的演唱、演奏和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的运用幻灯、影片、录象片、VCD、DVD等教学手段,来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行为。比如,乐曲的旋律能在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的起承转合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组合运动中,展现其特有的魅力,激发人们情感的波澜。例如,歌曲《红蜻蜓》优美的歌词、起伏的旋律,无不让人心旷神怡。但是在教材中一些力度记号、二声部的学习有时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学得有效,我没有一味地教授专业知识,而是时刻把握让学生感受歌曲整体美的原则,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在音乐世界里找到优美的感觉,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融入到音乐当中。随后,给他们观看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的美好画面。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一些重难点的地方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解决,而且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完整性,音乐的美让学生完全融入了歌曲。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熏陶音乐美

  多媒体技术应用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体,以图、文、声、乐谱等并茂的形式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多样化、多维化的教学。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能创造出一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学生在美妙的环境中欣赏音乐,走进音乐,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会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心理素质。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作用于情感领域的教育活动,它能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欣赏、演唱等过程中触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深刻感知,沟通审美情感,感染学生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作为艺术老师,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手段,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美的因素,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让学生欣赏音乐美

  审美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它能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及节假日、艺术节等活动的具体参与,培养学生美感的形成。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音乐课外活动有着多种积极作用和意义,它寓教于乐,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课业的学习,反而有助于学生脑力智力的开发,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重要手段。学校及教师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主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课外音乐活动。例如,组织合唱团、歌舞队、器乐演奏兴趣小组等,又如,举办歌咏比赛、校园音乐节、文艺节等;再如,欣赏音乐会,听音乐讲座,开展音乐广播站,音乐墙报,音乐专栏等。通过内容和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学生参与唱歌、舞蹈、表演和演奏等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大大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实实在在地提高自身的音乐实践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歌咏家乡人文风景,让学生参与创作音乐美

  音乐课不只是一种单纯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和人文素质的人文性课程。它用感人的艺术形式、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打动着学生的心灵,它传承的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因此,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贯彻美育原则进行音乐教学改革中,教师不妨具体从乡土人文、风景名胜入手,作为题材,依托名家指导,师生积极参与,进行词曲创作,训练和培养音乐创造能力。

  近年来,在我市退休教师范益彰老师带领及当地朱上照等民间歌手参与下,先后创作了《美丽的燕城,我爱你》、《深情歌唱大陶洋》、《农民兄弟》、《竹乡情歌》、《禾田恋歌》等歌曲(其中,《竹乡情歌》、《禾田恋歌》为永安方言新山歌),深受欢迎与好评。《美丽的燕城,我爱你》获得2013年美丽中国大型音乐展演活动全国总评选中年组歌手演唱金奖;《深情歌唱大陶洋》获得中国音乐协会、中国音乐家网等五家知名机构评选金奖。《美丽的燕城,我爱你》中深情唱道:“……温馨的燕城啊,我爱你∕春风吹绿笋竹故乡∕城乡年年披新装∕乡村小康花芬芳∕城区到处繁荣兴旺∕啊∕江边河畔舞翩翩∕园林鸟语花香∕奋进的歌声传四方……”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走出校园,通过参与这些词曲的创作和咏唱,发现了家乡的美,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了音乐创造力,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山和水,进而激发其爱国主义感情。

  总之,以素质教育为主旨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应大力渗透美育理念。教师要善于从美的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增进学生对音乐学科的了解,使学生感知音乐美;而多媒体教学在现在音乐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开展歌舞比赛、器乐演奏等兴趣小组活动及举办歌咏、文艺表演活动,特别是参与歌曲创作传唱课外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们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其爱国爱乡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切实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是培养人抑或培养工具?》(张鸣——搜狐网——张鸣教育专栏)

  2、《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栾宁——豆丁网)

  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司荣秋——百度文库)

  4、《浅谈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中的应用——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张海霞——《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第2期)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袁传通——学教交流园——金针花之乡的空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心小学)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永安竹博会及小吃节现场晚游小记

朱昌汲   5年前   74344点

红石谷游记1

朱昌汲   6年前   80528点

红石谷游记

朱昌汲   6年前   63631点

浅谈民族音乐走进小学校园

吴玉绸   6年前   49434点

晒幸福: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严  平   6年前   57562点

王福源《苍溪杂谈》读后感

朱昌汲   7年前   64742点

魅力新浦头  美丽移民村——省级库区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埔头村纪实(三)

朱昌汲   8年前   74649点

魅力新浦头  美丽移民村——省级库区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埔头村纪实(二)

朱昌汲   8年前   68620点

魅力新浦头  美丽移民村——省级库区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埔头村纪实(一)

朱昌汲   8年前   59538点

下湖口:蕴藉秀丽的温泉村

朱昌汲  黄光棉   8年前   66368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