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于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公元1895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永安下渡。他祖辈原籍是山东邹县,24代时迁徒至江西丰城,而后又移居余江沙塘村。祖父邹舒宇曾考中清朝拔贡,以七品京官身份发派到福建省充任候补知县。就在邹韬奋在燕水之滨呱呱坠地时,朝廷正式委任邹舒宇为永安知县。下渡老宅的邹姓族人纷纷来贺“双喜临门”,即一获知县官位,二获爱孙出生。老祖父以《邹氏家谱》中的“满玉隆有,文泗律宇,国恩嘉庆,人寿年丰”四言诗的宗中辈份次序,邹韬奋属“恩”字辈,故取名邹恩润,乳名荫书。韬奋是他38岁时首次使用的笔名,后逐取代原名,成为对外正式使用的名字。邹韬奋的童年是在永安渡过的小小山城,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最初美好的记忆。在邹韬奋二三岁的时候,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朦胧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接着他又深情地写道:“她把我负在她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霄节吧,这大客厅里除了不少成人谈笑着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的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这便是邹韬奋30多年后对故乡永安的回忆。当他5岁那年,老祖父因为官清廉自持、政声显著而升任延平(南平)知府,邹氏祖孙三代方举家迁离。但是,永安民众对这位为官清正、诗书传家的邹老知县至今难以忘怀,下渡等地还流传有他激浊扬清的感怀之作《咏梅》:“狂风狂雨一时来,那管窗前要放梅。毕竟有心难冻煞,群花齐让出头开。”又如《题断梅》唱曰:“高枝一折近尘埃,铁骨冰心总不灭。任是雪霜倾力压,花偏倒向上头开。”
岁月匆匆,物换星移。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邹韬奋已是历史变革、激荡风云中产生的杰出爱国知识分子。同年11月1日,他在上海办刊时利用早晚时间,开始编译这本《革命文豪高尔基》。他边写边分期在《生活》周刊上连载。次年4月,全书脱稿,共分6编25章计约20万字,欲结集出版。鲁迅先生闻知后,当即于5月9日写信给邹韬奋,称:“今天在《生活》周刊广告上,知道先生已做成《高尔基》,这实在是给中国青年的很好的赠品。”鲁迅先生还建议若著书能配有插图,便“更加有趣”,并愿意将珍藏的《高尔基画像集》奉借制版。邹韬奋在出书时选用了10余幅,并附有《鲁迅先生志感》一文,他在编译后记中对鲁迅先生表示尊敬和感激。此书在生活书店出版后,韬奋当即寄去一本,鲁迅在7月7日的日记中有“邹韬奋寄赠《革命文豪高尔基》一书”的记载。图书出版发行后,在全国反响巨大,深受全国进步青年和爱国读者的欢迎,短短的几个月内连续6次再版,国民党当局对比非常震惊,下令严查,邹韬奋因此被列入“黑名单”。该书作为进步文化书籍的代表,在反动派文化围剿重点的上海,燃起一簇耀眼的光茫。
永安抗战时期,是福建省临时省会,也是名震海内的东南文化名城。当时,大批省内外热血男儿、文化界爱国人士汇聚燕城,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激情飞扬的抗日救亡运动。左翼作家董秋芳等人,利用他们主持下的省政府、院校图书馆,大量采购重庆等地出版发行的进步书刊,成为传播进步思想的阵地。永安发现的这本《革命文豪高尔基》,是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渝版32开本,使用当地土产熟料纸印刷。由于战时物质紧张及经费等问题,书中插图仅选取高尔基木刻肖像一张,封面以红黑两色套印,装帧极为简朴,为福建省立医学院图书馆藏书。而这时,邹韬奋因编译出版此书和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等爱国运动,《生活》周刊被勒令停刊,全国各地50余家生活书店大部被查封。同年3月,国民党当局秘密下令通辑邹韬奋,如有发现可“就地惩办”。邹韬奋因此被迫化名秘密潜入苏中解放区。就是在这种白色恐怖下,永安的爱国人士和革命青年还冒着生命危险,公开传阅此书,书中一行行认真的圈点,无不令人感受到燕城儿女灼热的抗日爱国激情。
永安人民无时不刻地都在缅怀这位英年早逝的“民主战士”,视其为骄傲的“故乡之子”。1985年11月5日,在邹韬奋诞辰90周年之际,永安人民在邹韬奋故乡福建永安下渡村为他精心制作了首日纪念封,他的夫人沈粹缜题写了签名。如今,这本邹韬奋编译的《革命文豪高尔基》在永安被发现,就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