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1941)九月二十一日,福建省政府建设厅气象局日食观测委员会在永安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日全食观察活动。
此次的日全食带,自前苏联中亚细亚进入中国国境,经过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江西、福建等七省,带宽107至144公里之间,全长3500余公里,为时80分钟,全食继续时间最长大3分21秒;全食带外各地(包括全国地方)所见时分,多数占日面半分以上。
为了把握这此千载难逢的良机,福建省气象局于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呈奉省府委员会第212次核准,组织设置了“日食观测委员会”,制定《福建省政府建设厅气象局日食观测委员会组织简章》。该委员会积极筹备、增加天文观测设备,并邀请国内外学术团体来闽实施观察。在本省日全食地带的崇安、浦城、建阳、水吉、建欧、松溪、政和、屏南等县经纬度,均经派员紧密测定,其余各县也进行了安排。同时,他们还将武夷山设为省外专家定点观测站,有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中国天文学会、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等30余个国内及省的学术团体成为赞助会员,应邀参加此次日食观测合作。中国天文学会永安分会,也表现的异常活跃,撰编了《福建日全食》刊物一种,内容包括简明原理、观测目的和方法、本省全食带内各县见食时刻等,并通过省电台随时播报日食经过和情形。
福建省气象局为了配合此次日全食观测在同年6月10日创刊、石延汉主编的《天气》期刊上,大量宣传、报道日食观测委员会的工作进展状况,发表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昆明)陈遵妫先生《日食之普通观测》的文章。杂志还对苏联组织200余名科学家,筹备观测九月日全食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
福建省政府建设厅气象局日食观测委员会,通过成功地组织了这次大规模的日全食观测活动,在全省多个地点对日全食的初亏、食既、生光、复圆之时刻进行全面观测记录,在福建临时省会永安举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邀请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等学术部门举行联合年会,研究学术、讨论促进全国天文事业之方针。
永安还计划在曦和山气象台的南侧的重黎山兴建钢骨水泥天文台,购置折镜子午仪、折光消色差远镜、两用经纬仪、恒星时辰仪、法式计时器、电影快镜、分光仪等,从事经常星辰观测及天体物理学研究。一时间福建的天文研究活动,在抗战物资及其困难的时期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相关的刊物有《福建气象月刊》、《气象通讯》、《气象论丛》、《福建气象年报》、《气象月讯》、《福建气象简报》、《福建天象》、《天气》等,同时还出版了《气象小丛书》,绘制了《星图》。有趣的是这次日全食,还对正在进行艰苦抗战的福建军民起到激励作用,预兆日本必败的信念在城乡广为流传。
永安这座闽西北的小小山城,因为有了这次非同寻常的日全食观测活动,一举成为开创福建天文学研究之先河的发祥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