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拜访高时良先生

刘思衡  2009/12/4 15:27:25  16320点  永安之窗
  我知道高时良先生,还是从《烛照东南》一书看到的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永安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始末》,由王盛淼先生主编,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作为福建省战时省会的永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汇集了一批共产党人和爱国文化人士,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呼号,以笔作枪,通过小说、诗歌、戏剧、杂文、评论、漫画以及举办专题讲座、文艺演出、教唱抗日歌曲等形式,向社会各阶层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倒行逆施;宣传抗战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发展了进步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和打击了顽固势力,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这些志士仁人中,有卢茅居、邵荃麟、羊枣、董秋芳、黎烈文、王亚南等革命先辈和文化名流,还有许多热情奔放、血气方刚的青年知识分子,高时良就是其中的一个。1937年高先生从厦门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就到省教育厅做编辑工作,后任编委会主任。1938年5月随省政府内迁永安,参加共产党人任主编的《老百姓》报的编辑工作,并任《福建教育通讯》、《现代青年》编辑、主编,发表抗战文章,编写抗战教材,开展抗战教育和戏剧教育,推进剧教运动,激励民众抗战。二战爆发后,高先生编辑出版了《第二次大战的近东与远东》、《亚洲风云》、《欧洲风云等》、《风雨海洋洲》四本专著,宣传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当时省教育厅等政府机关以及省立永安中学、省立(国立)音专、永安实验小学都设在离永安城十华里的吉山村。吉山是我的故乡,听我姐姐说,高先生在吉山兼任中学教员,高夫人是她的小学音乐老师,经常教大家唱抗日歌曲,他们的住处离我们家很近,上下班常见得着。我那时年纪还小,对家乡抗战时期那段历史没有什么直接的感受。我想,如果有机会访问一下高先生这位旧时邻居,听听他讲述六十多年前发生在永安的抗战故事,了解他近年的生活工作情况,一定会很有收获。

  高先生在福建师范大学从教三十余年,早已退休在家。我托师大的一位朋友先向高老通报,以便前去拜访。朋友说他与高教授未曾谋面过,但高教授在90岁高龄时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轰动了师大的师生,很多原本不认识他的人也都认识了,至少也知道师大有一位耄耋老人参加共产党。这位前辈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令我肃然起敬,更想尽早与他见面。于是,在重阳节的前两天我造访高老。高先生住在福州仓山阳光小区公寓里,当我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后,他十分高兴,大有半个老乡的意思,对我的来访表示欢迎。高先生看上去气色很好,口齿清楚,思维敏捷,除左耳听力差一点外,真不像是97岁高龄的人。我想初次见面,不敢造次,只是问了一些通常的问题,点到为止。其实,高老精神蛮好,也没什么顾忌,爽朗地谈了许多在永安的往事。当他讲到永安各界,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抗战激情,神情显得特别兴奋,也显得有些自豪。永安是抗战文化在东南半壁的一个重要据点,当时他在教育厅除编辑工作外,还做剧运工作和学生工作,青年学生高唱抗日歌曲、上演抗日话剧的热烈情景记忆犹新。跟他同事的一些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尤其是卢茅居、陈培光等人,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对他帮助很大,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新思想,也学会利用手中的笔,去跟敌人战斗。说到对永安的印象,高老说永安是个美丽的山城,人杰地灵,民众很朴实,青年人学习勤奋,抗日热情高涨,并说当时永安居住条件虽然差些,但物价便宜,生活不错。不过有一年发生严重粮荒,民怨极深 ,陈嘉庚先生还将陈仪省长告了一状------。

  高老说,在师大工作期间,除担任教学工作外,还带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写了不少有关教育学方面的文章,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发表了许多论文,出版了多部专著,如《学记评注》、《中国教育史纲》、《洋务运动时期教育》、《中国教育家评传》、《中国教会学校史》、《中国近代学制史料》、《中国师范教育通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记研究》、《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等等。其中《学记研究》和《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分别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我想这些成果得来不易,是高老长年累月辛勤劳动的结果,尤其是《学记研究》,吸收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历代《学记》研究的集成之作,也是体现高老学术思想、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一部力作。如今高老虽然年事已高,仍“退而不休”,坚持著书立说。今年3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作《中国教育史论丛》,这是97岁的老先生给读者们的又一个奉献。目前高老手头还有一本《中国教育史史料学》尚未完稿,他说要写完这本书,才能歇笔!高老这种不老的心态和笔耕不辍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跟高老谈了许久,怕影响他休息,便起身告辞。临行前,高老还自豪地说到他的子女都在学校工作,也算是教育世家了。我抬头看到墙上省教委授予的“优秀教育世家”的匾额,感到十分羡慕。我冒昧地问高老有什么书可以送我一本作个纪念,他说手头没有了,却转身去拿了一份两页纸的打印稿“我走过的人生道路”给我,还很客气地说这些文字很肤浅,请指正。我心里想,甭说指正了,我要跟还跟不上呢!我匆匆看了一遍,文中除简要叙述个人经历外,着重讲了做人的道理,概括起来有这么三层意思:要有坚定政治方向,跟共产党走,不迷失方向;要关心国内外大事,了解形势发展,与时俱进;做学问要有毅力,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还要虚心求教师长同仁,不断扩展知识面。他还说,人老了总是要退休的,但退休后也不是无事可做,可量力而行做些研究工作,“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再发挥一些余热。高老这些肺腑之言,寓意深刻,很有启发教育作用,值得我们好好领悟,仔细品味。

  在回家的路上,一个满腹文章的耄耋老人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一个老知识分子,经历了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文化大革命和拨乱反正,一路走来,在近一个世纪历史车轮的颠簸中,坚持教书育人,坚持学术研究,成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史学家,并在他耄耋之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获得“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在95岁高龄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实属不易,感人至深。我想,人总是要老的,退休的老人的确是该休息了,享受天伦之乐。诚然,如果健康状况许可,能够劳逸结合,发挥专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象高老那样,为教育事业继续发挥余热,也是老年人一种很好的选择。让我们为高时良老先生健康长寿祝福吧!

  作者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文化活动中地下党员的组织关系

林洪通   1年前   3238点

林洪通编著:中国现代文学馆中的永安抗战文化,其中有邹韬奋

林洪通   1年前   3536点

林洪通编著:抗战省会永安,“永安大狱”中年龄最小的囚徒陈耀民

林洪通   1年前   6713点

林洪通编著:贺“永安大狱”被捕者谌震先生90寿辰

林洪通   1年前   3624点

林洪通编著:抗战永安出版界,聆听过斯大林报告的中共党员谢丹在战斗

林洪通   1年前   4154点

闽师之源 抗战学堂

6年前   21479点

毛主席鲜为人知的抗战佳句

安安   7年前   7636点

永安抗战珍品图书《漫画阿Q正传》

安安   7年前   7567点

陈主席战时手令辑要

安安   7年前   9116点

抗战旧址群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4000万元

7年前   8167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