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知识女性,先知先觉,青年时代就投身中国革命,演绎了一出出红色传奇。
葛琴,江苏宜兴人,1907年生。曾入上海大学学习。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曾三次参加上海武装起义,是勇猛的斗士,女中豪杰。大革命失败后,她在上海、江浙一带做党的地下工作。1932年发表处女作《总退却》,逐步走上革命文艺创作的道路。1938年任中共东南局文委委员。谢怀丹,山东济南人,1908年生。17岁加入共青团。1926年被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22岁时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回国,在上海开展工人运动时被捕。获释后,由组织分配到厦门编辑党刊《福建红旗》。1934年任中共厦门妇女支部书记、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副团长等职。何柏华,福建福清人,1910年生。曾在福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8年参加福建永定金沙暴动。其后,奉调福州参与领导福州工人维权斗争。1929至1930年先后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组织部长和中共福建省委候补执委等职。1930年奉调中共上海闸北区委工作,并任区委妇委书记,配合地下党组织开展工运。1932年秋被捕,保释出狱后到广东宝安、东莞,开展抗日救亡及统战工作。后在暨南大学文史系读书毕业。柯咏仙,福建长乐人,1916年生。福州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进入北平师范大学就读,“七七”事变后南下。22岁在江西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戈阳、遂川等地从事妇女工作。
这几个原本普通的女性,在北伐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认识了共产党,找到了共产党,参加了共产党,离开舒适的家庭,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在白色恐怖中,她们斗争,逃亡,入狱,再斗争,不屈不挠,经受了比男同胞更多的艰辛与磨难,从纯朴的青年学生,锻炼成长为坚定地的革命者和妇女干部。
她们在日本侵略者大举入侵中国、民族危亡之时,以笔作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时期,作为福建省战时省会的永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汇集了包括葛琴、谢怀丹、何柏华、柯咏仙在内的一批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文化人士,他们通过小说、诗歌、戏剧、杂文、评论、新闻报道、漫画等形式,向社会各阶层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的侵略暴行和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倒行逆施;宣传抗战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葛琴于1937年冬,接受党的派遣,与其夫邵荃麟率领三十多人的战时抗日政治工作队,到浙江龙泉,并主编《龙泉快报》、《大家看》,在龙泉山区播下革命火种,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焰。1940年6月,受到国民党浙江省保安司令部通辑,遂由金华避往福建永安,在改进出版社工作,兼任《现代儿童》主编,出版《生命》一书。她按照党的指示,为组成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到处奔走呼号,并且通过刊物团结大批文艺青年和文化人。皖南事变后,奉中共南方局之命,于1940年底撤离永安到桂林,任桂林《新垦地》的编辑,后又任《大刚报》副刊主编。抗战胜利后,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和革命文艺工作。谢怀丹在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被国民党军队强行解散后,遭国民党特务追捕,1940年逃往江西,在上饶《前线日报》工作。1942年夏,上饶战事吃紧,谢怀丹夫妇又被特务告密为“奸党分子”,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于是带着孩子,历尽艰辛,辗转到福建永安。先后任《建设导报》、《民主报》编辑。1944年入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并协助羊枣编辑《国际时事研究》周刊,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争取民主,宣传抗日和妇女解放的文章。何柏华于1940年隐蔽到永安,先后在永安中学(吉山)、永安师范(大湖)任教员,引导学生从事进步活动。1943年因被通缉,逃离永安到闽南农村教书。后只身赴苏北寻找新四军,因交通受阻,遂留金华参加金华台湾义勇队少年团,任辅导员,在闽浙两省与日寇展开艰苦斗争,直至抗战胜利。柯咏仙1940年5月从江西回福建,被国民党顽固派投入监狱,后经保释,于1941年到永安,任《现代儿童》主编,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次年到长汀侨民师范、长汀中学教书,并在长汀厦门大学教育系续学。
她们四人在永安的时间不长,短的仅半年多,长的也只有3年左右,但在险恶的环境中,冒着随时有被逮捕、被杀害的危险,勤奋笔耕,忘我工作。她们富有感召力的宣传和勇敢机智的斗争,给闭塞落后的永安山城注入了活力,她们清新而坚定的革命女性形象,给永安人民,尤其是妇女,留下了深刻难忘的记忆。
她们在新中国成立后,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葛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首任副厂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职,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司机》、《三年》、《海燕》等,在文学、艺术上为民众奉献了许多形象深动的新作品,成了有名的作家。谢怀丹历任福建省立女子中学校长、福建省妇联副主任、福建省政协常委等职,在领导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何柏华任福州市第十六中学副校长、福州市政协常委等职。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从不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的光荣经历,被誉为“福州妇女界的骄傲”。柯咏仙任厦门实验小学校长整整25年,她自觉献身小学教育,兢兢业业,率先垂范,治学严谨,办学有方。
这些革命前辈胸怀祖国,志存高远,保持革命本色,在不同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以多彩多姿的人生展现了革命女性的时代风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尽管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形而上学泛滥的年代,尤其在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中,她们受到严重的冲击,却从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齐奋进,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创造新时代的辉煌,为人民贡献最后的力量,表现出共产党人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崇高品质。历史终归是公正的,虽然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已离开我们多年,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她们是妇女界的杰出代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们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贡献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励我们为复兴中华,建设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