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克明相识转眼已过二十多个春秋,1985年在家安学弟的引见下,克明带着他的篆刻作品来见我,他刻的作品很认真,我看得很仔细,然后我们就成了朋友。克明性狷介,不受虚誉,不祈妄福,本份厚道。从那时起,克明业余爱上了书法篆刻,尤其喜欢竹木、竹根雕刻。他常为酒家、茶馆雕刻竹木对联、招牌,且时有作品发表于地方刊物。从篆刻起步,他转向竹木雕,从竹刻对联竹简到创作“竹神”,从竹雕留青到现代刻字,克明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受关注。近年来克明取得之成绩不可胜数有目共睹,其竹雕作品“皆大欢喜”在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上荣获金奖,刻字作品入选第八届国展。成绩之取得源自其对艺术的矢志不渝。
论及人才的成功,历来有天赋加勤奋之说。一个人的天赋即对某种事物认知的敏锐感、想像力,当然包括其气质、性情。其若发现了已之所长,并将其以勤奋拓展开来,距离成功就不会太远。克明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克明不属于那种天资聪颖敏捷的一类,他深知“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之至理。其作品包涵的气势、气韵、气质无不与自身学养息息相关。在艺术实践上努力践行意境内涵与雕刻神韵完美统一。克明刻竹通常是以浅浮雕为主,时而也刻制一些高浮雕作品。不过他最喜欢的 还是用盘根错节的竹根,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特征,用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随形施刻,自然成器。克明学艺并未专事一家,其竹雕也未明显归属哪门哪派,更多的是自学成才。其学习方法是广取博收,兼学众家。近年他参加了福建省现代刻字艺术培训班的学习。从中他进一步领悟到了现代刻字艺术绝不是不谙书法的匠人之作。传统书刻与现代刻字艺术在镌刻上的最大区别在于深度的肌理变化,刀痕的肌理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方圆深浅,粗细起伏,纵横交错,刀痕随着笔划互为平衡。克明在书法与刻字有机结合上找到了切入点。凭着自己的领悟和感觉,他创作的《云山》,入选《福建省第二届刻字艺术作品集》。克明说,现代刻字艺术将传统的阴刻、阳刻、透雕、浮雕等技法融会贯通,在一块材料上能同时雕刻出二维和三维空间的汉字形态,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视觉扩张力,加之其将色彩技法运用到刻字作品塑造上,更增加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在福建省第四届现代刻字艺术展中,克明选送的刻字作品《追游》荣获优秀作品奖并入选作品集。该作品选用了不规则的自然形态板材,以粗犷的刀法使笔画显得厚重,边缘一任自然,肌理无规律,在构成上淡化了书写味,突出雕塑感。在用色上以暗色为底,表面用金色,使作品具有浮雕之美。
克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竹雕艺术是其生活的一部分。正是这种痴迷,他的作品从“永安竹神”、“十八罗汉船”、“竹雕‘美人鱼’”等竹雕工艺品到竹联、竹简系列,其竹雕作品亦从书斋中走向“省展”、“国展”。
克明不把自己的竹木雕刻艺术束之高阁,2003年他与朋友们创建了永安“绿竹缘”笋竹产品展示馆,并尽力将场馆办成集竹工艺、竹制小商品、竹制工业产品及笋制系列食品为一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专门场馆,为永安笋竹产业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而后又成立了永安绿竹缘文化艺术中心,相继组织举办了书画展。克明说,今年笋竹节绿竹缘将承办厦门三明刻字艺术联展,现代刻字艺术在其艺术意蕴、书法特色、色彩构成、构思立意、造型特点、刀法肌理、文化品位等方面,已经确立了独特的艺术面貌,成为“大书法”中相对独立的一种门类。
在与克明的交往中,他时时袒露自己的困惑:前路漫漫,如何走?先贤说“学无止境”。“学”的前提是“困”,困而致思,思而进学。艺术家唯有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尚能有不断地进取。
期待克明——当然不止是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