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骥之墨竹

李祖仁  2011/1/30 8:53:36  54598点  永安之窗
  中国有着悠久的绘画传统,而竹常与兰花、菊花和梅花被世人誉为“四君子”。水墨画竹始于唐,到宋代已成独立画科,至元代大盛。《宣和画谱》在《墨竹叙论》中说:“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水墨画竹,是文人雅事,借竹抒情,意趣别具。

  世人画竹者众多,而能得到竹子之精神气质者寡。马龙骥追求的是脱俗清新的格调,是人与自然、人与竹的情感交流。其笔下的竹子,用笔厚重而不滞,构图饱满,开合有致,为观者传递了竹子那种虚心、节坚、常青、傲霜……的翩翩君子之风度,穆穆圣者之美德。

  与龙骥先生相识缘于石青道兄,虽是初识却交谈甚欢,谈吐中无不透着风趣、谦和、幽默、豁达。龙骥自幼便喜涂鸦,尤喜画竹。从务农到大学生,从大学到机关,而后辞职专事画画,酸甜苦辣涌笔端。大半生的波折与时光的磨练,使龙骥笔下的那一一片翠竹总是真如。龙骥先生的言语不多,做事情却踏实,正合于孔子的“敏于行而讷于言”。他的为人与书画是相结合的,是刘熙载所说的“如其人”。这种相结合于人是感到舒服的。

  龙骥先生拜师于中国当代书画大师董寿平门下。他主攻花鸟,以梅、竹画见长,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尤其对墨竹情有独钟,数十年钻研墨竹技法,以书入画,笔精墨妙,姿态各异,脱俗清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坚韧、挺拔、高洁、典雅、潇洒、含蓄。其创作的墨竹多次在书画赛事中获奖,许多政要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友人也多有收藏。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几次个人画展,出版了《马龙骥墨竹》、《马龙骥画选》和《马龙骥画集》。许多媒体给予专题报道。

  龙骥先生之竹,画面气韵贯通,温文尔雅有儒者气象,用墨简洁而魂魄毕见。他师法传统而能出新意,博观约取却自成一家。满纸生浩然之气,通幅是和谐的旋律。虚实相映而繁简得宜,动静无始,变化万端。无论是飘逸的风中之竹,箫箫雨中之竹,还是挺拔的雪中之竹,均能传达出竹所特有的风骨神韵。其画竹取法宋、元诸家,以书法笔意入画,点画纵横,意境淡泊。读龙骥的墨竹,百态千姿,一枝一叶,横出悬垂,疏密有致,老嫩枯荣,虚实相间,各尽其妙。龙骥画竹抒情,笔下的月下竹林,风枝扫月明,天地分外清朗。其写石前丛竹,石色淡墨虚出,为竹魂助威作势。全神着意表现竹子清白不屈的精神。龙骥画竹的过程就是如何将具象美与抽象美和谐统一的过程,也就是画家本身与所画之竹融为一体的过程。多年来,龙骥先生用自己的心象主导他的创作之路,努力达到“竹我一体”的境界,他牢记寿平老师的教诲,意境由笔墨表达,而笔墨不仅是表达意境的工具,它还必须把意境融入至自身之内,即行笔、使转、曲直与意境浑然一体,把作者,笔墨、意境等等互相融合。龙骥画竹讲究“开合”,画中骨线的生发注重得势、走势和回转,像写文章有起、承、转、合。其墨竹力图在有限的画面上,让气脉运行最长的路线,形成大回环,运行路线长,气就长。从审美理想、形式风格与笔墨秩序上看,龙骥先生继承了董寿平的用笔、运墨的经验,墨气丰厚、润泽,作品中一派生机勃勃景象。他对竹子经过静观默察,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得到画竹的真谛,运用自然,传竹子的神而遗其冗繁的外貌。龙骥先生说,画竹完全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情感的宣泄,笔下之竹是似竹非竹、非竹似竹的理想中的竹子。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造,龙骥先生的笔下一直在努力塑造个人面目,说塑造似乎有太多的人为,其实看似朴拙与温厚的书画面貌里是隐藏着一股生机和风规自远的。中国画史上老来变法不乏其人,我欣赏龙骥先生寂寞画画,低调做人的生活姿态,但我希望龙骥先生能于平静的外表下再多一些波澜。所谓的人书俱老的境界我想并不遥远,我期待着。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大湖中心小学举办学生书画展

8年前   8224点

迎新春书画展开展

9年前   5565点

福建军旅书画院在永安设立

11年前   6415点

书画家与畲乡少年共绘“中国梦”

杨晓寒 钟威   11年前   6053点

东坡社区:书画家挥毫泼墨 共建和谐社区

熊征海   11年前   6503点

当代名家萧峻书画篆刻展在永举办

文化馆   11年前   7227点

燕西北塔社区与永安市老年大学开展书画联谊活动

洪金兰   12年前   9942点

甘庆琼写意花鸟之语汇

李祖仁   13年前   12130点

精淳静逸劲健清丽——读张钧篆刻

李祖仁   13年前   53259点

笔随心发真力弥漫——石青之写意花鸟

李祖仁   13年前   10705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