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海峡都市报社主办的2010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评选名单揭晓,永安市安砂镇敬老院院长李玉仙光荣当选。
据了解,本次“感动福建”评选活动在市民推选的基础上,确定15名候选人,经过2个多月的短信投票,综合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投票及往届感动人物和草根网站代表投票产生。当选的十大人物,有的在基层兢兢业业奉献,有的在苦难中对家人不离不弃,有的热衷公益关爱他人,有的为全省或国家做出重要贡献……他们虽然身份平凡,却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关链接:
李玉仙:走过26年的孝老敬老之路
26年,9400多天的分分秒秒,从29岁到55岁,从一个青春美丽的姑娘到白发斑斑的老年妇女;26年,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烧水做饭,喂饭洗脸,侍候老人,简单、机械、枯燥,日复一日,从无怨言;26年,她把青春献给了敬老院,她曾为370多位老人尽过孝,给60位老人送过终,但却没能在家好好地照顾过86岁的婆婆一天。
她的事迹传遍了十里八乡。她,就是永安市安砂镇敬老院炊事、护理、院长一身兼的李玉仙。
困难时刻:29岁“嫁”到敬老院
与敬老院的结缘,缘自于一场村民纠纷调解。26岁从永安青水三溪村嫁到安砂茶仔林村后,李玉仙出任了该村支部委员,负责村里的调解工作。1983年,在调解一起村民住宅地基纠纷事件时,眼看双方就要大动“干戈”,她却不顾个人安危,不辞辛苦地“穿梭”在当事人中间,耐心地说服劝导,平息了这场无烟的“战争”。同年9月,永安市第一所乡镇敬老院在安砂落成,有着较强工作责任心的她,就被镇领导转“嫁”到了敬老院。
听说她调到敬老院工作,许多乡亲和朋友,都极力地反对:“别去那个地方受苦,再等几年或许可以提干……”1975年,曾经当任过青水乡不脱产党委副书记的她,提干并不是没有可能。
年轻俏丽的她,要到一个没人愿意从事的又脏又累、侍候又病又残老人的地方工作,难道她会愿意吗?
“一天傍晚,我来到敬老院,看到几位老人无精打采,这时我才发现敬老院里炊烟已断,他们连晚饭都没有吃。老人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我,眼里无助,却又充满期待。顿时,一种愧疚感涌上我的心头。谁都有老的那一天啊,难道老人们就该挨饿没人照顾吗?”就这样,29岁的李玉仙主动要求做了敬老院的专职管理员。为了照顾好老人,她还搬到敬老院来住,过着夫妻分居两地的日子。
当时,敬老院老人的口粮和柴火由村里供应。刚到敬老院时,院里“一穷二白”,为了那点口粮和柴火,她每年都得到老人所在的村庄去“要”,从早到晚,有时“要”不上一斤谷子。于是,她只好把自家的口粮贴补进去,直到次年下半年见了收成才还上。那时,敬老院有三个人,另外两个承受不了这种“负担”,没有干几年就跑人了。
“那些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敖过来的,真的非常苦啊!”她说,当时敬老院一年的开支全靠自己到企业或单位去“化缘”。有一年的年底,“化缘”不到钱,老人们一个个巴扎着眼,等她“要”钱回来过年。看着心疼,这年,她把家里的旧家电卖了,给老人买肉过年。她向镇长诉苦,当时的镇长却说:“等鞭炮一响,年就过去了,熬一熬就好了。”
李玉仙每月仅有38元工资,而这38元的工资一拿就是十多年。看着李玉仙为了那可怜的几十元工资,不仅要为别人烧水做饭、倒屎倒尿,而且还得常常去“乞讨”、“化缘”,在外地做生意的女友就劝她:“别干了,跟我去做生意,过得干净体面不说,一年少说也可以挣个几千元钱。”一直到2006年的下半年,镇政府才把她的工资,从每月430元增加到600元。
面对世俗的眼光,面对金钱的诱惑,李玉仙不是没有犹豫过,尤其是当丈夫前几年从企业下岗后,她更是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但看到这些可怜无助的老人,她还是选择了留下。
精心打理:给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她每天都是这样,6点钟起床为我们做早饭,饭好了还要给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然后整理被褥,打扫房间,送开水,晚上还要烧水给我们洗脚,直到深夜10点多才能睡觉。”一谈起李玉仙,老人们像是在夸自己的女儿一样,又爱又疼,感激之情尽写在脸上。
“没有小李的精心照顾,我早就死了!”86岁的邓信金动情地说,她到养老院已经有12个年头了,那时,她是与老伴一起进来的,老伴81岁时先“走”了一步。她与李玉仙相处了这么多年,李玉仙比她的女儿还要亲。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邓信金老人感冒发烧,加上拉肚子,整个人都虚脱了。半夜三更,她想要起来方便,但好几次从床铺上摔了下来,痛得大叫,李玉仙只好给她清洗完身上的污物后,背着她再往一里外的镇医院跑。“那天晚上,天下着大雨,等到了医院,小李浑身上下都是湿透了。拿完药、打完针,她又在医院陪了我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清晨。小李辛苦啊,真是个好闺女!”邓信金说这话时流下了眼泪。
冬天,她上半夜都是和衣而卧,总是当心老人半夜里出事,为了怕老人把被子蹬掉受凉,她每晚都要去查房两三次。
聂瑞梅老人,曾得了一场大病,全身不能动弹,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年多。每天吃饭都是靠李玉仙一勺一勺地喂,半夜里,还经常要给老人端屎倒尿。医生说:“像这种情况,恐怕活不了多久。”但有李玉仙的精心照顾,聂瑞梅老人活到78岁才辞世。
1994年永安发生“5·2”洪灾,当时地处低洼的敬老院被洪水淹没了。淹没的当晚,李玉仙感觉这场大雨下得有点不对劲,半夜三更,她叫醒了熟睡中的丈夫,与她一同将老人们一个个往自己家里背,等老人们全部安全转移后,洪水已将敬老院淹没了。
敬老院的老人讲,多年来,从未见过李玉仙发脾气,她整天总是笑呵呵地对待每个人。资格最老的“院民”范庭开已经在院里待了24年,他说:“院里有精神失常的、有智力障碍的、也有肢体不全的,各种性格的人都有,但就没有见过小李对他们发过什么脾气,住进来的老人啊,没有一个想出去的。”
为了让院里老人不再寂寞,改变老人枯燥单调的生活,她自己动手在院子背后种起了蔬菜,让丈夫和已经长大的儿女用板车帮忙拣柴、拉煤,节省开支,给老人们买了一台大彩电。可她自己住的房间,除了一张一米宽的床铺和一台为老人缝补用的旧缝纫机外,却连一台电器都没有,生活还常常捉襟见肘。
如今的敬老院,“院民”已从办院当年的8人增加到现在的26人,先后住进来370多位老人。2007年9月,安砂镇政府还投资95万元新建了一座800平方米、有40个床位的新敬老院。
亲情感动:57位老人与她牵手归西
“这么多年,我没见李玉仙回家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她总是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安砂镇民政办主任、李玉仙的同村邻居王贻根说,她每年除夕的第一顿饭,都是在敬老院与老人们吃的,完了之后才回家与孩子、丈夫团圆,没有等新年的礼炮点响,又得从家里踩自行车往6公里外的敬老院跑。
过年过节,李玉仙基本上都在院里过,老公常埋怨道:“你就一辈子呆在敬老院吧!”确实,敬老院离不开她,老人们遇上气候不好,天气一冷,有时过年都会死人。1989年除夕,就“走”了一个男的,到了初五又“走”了一个女的。李玉仙说,1994年国庆期间,她第一次请了六天长假到北京旅游,去的时候,62岁的老人陈道康,还会帮她煮饭,回来时,老人就因胃出血,在她回家的次日早晨,死在厕所里。
苦不怕,累不怕,就怕老人倒下。1987年4月,86岁的邱爵乐老人坐在院里晒太阳,突然身体一歪从凳子上滑倒在地,李玉仙知道这是中风症状,马上把老人送到镇医院。医生说,幸亏送得及时,再晚来几分钟病人就没救了!老人说:“李玉仙是个好人,我这条老命就是她从阎王爷手里拽回来的!”
“李玉仙与我们这些老人朝夕相处,把我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照顾,感情实在是太深啦!每次老人去世时,她都痛心疾首。”1985年入院的肢残老人刘金玉说,1995年,敬老院的黄妹仔去世了,临终前,老人拉着李玉仙的手不肯松开,断断续续地说,李玉仙这样陪着她,比亲生女儿还亲,她很知足了……老人是流着泪、脸上带着微笑走的,李玉仙坐在老人身边哭成了泪人。她给老人洗了最后一次澡,换上干净的衣服。为了张罗老人的后事,她四处奔波,选好墓地,买来棺木,按照当地风俗安葬了老人。
陈素莲老人无儿无女,晚年在敬老院里得到了李玉仙细心的照料。临终前他把李玉仙叫到床前说:“我一辈子无儿无女,死后连个披麻戴孝的人都没有。”李玉仙对老人说:“你放心,我就是你的亲女儿。”老人死后,李玉仙像亲生女儿一样为老人披麻戴孝,一直送到墓地。
“他们都是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会离我而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老人生前生活得好些,走时没有遗憾,这样我的心里也好过些。”26年当中,李玉仙为60个老人养老送终,在生命最后一刻,让老人感到亲情及温暖。
不求所报:愿在敬老院干上一辈子
李玉仙出生于一个多苦多难的贫穷家庭。4岁时离家被人抱养,9岁时又被人家200元价卖出,不到12岁的她,就饱经了人生的风雨沧桑。后来,还是已长大成人的她,用自己赚来的钱,将养父母买她的那200元钱还上。
“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相依为命吧!”李玉仙说,生父母给了她生命,养父母给了她衣食,共产党才真正培养她成长,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她从来到敬老院的那天起,就暗下决心,不管受多大委屈,都要让老人得到一份爱心和孝意。
在敬老院,她绝对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闺女”,但在家里,她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妻子、母亲。一年365天,她天天都呆在院里,两个孩子读书教育,靠得是身残体弱、行走不便的婆婆和下岗在家的丈夫,好几次,连婆婆生病住院,她都没有时间去尽孝照顾。
她何尝不想做一个贤妻良母?她也曾经三次提出辞职,1989年,到村茶厂当书记的调令都下了,当时的敬老院还在一处有温泉的地方,老人们听说她要走,大家都哭道:“你不敢走,你走了我们就到温泉里去泡死。”第二次是1992年,小孩没人管,同时,她要求换个环境到居委会工作;第三次是1998年,想与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工作的女儿一起回家开间饭店。每次提出辞职,她都说“坚决不干”,但想想孤苦伶仃的老人们,心又软了一裁。
“有人说你傻,每天照顾有病的孤寡老人,你快乐吗?”面对知情者提出的这个的问题,李玉仙总是轻松地回答:“真正的快乐,是一种被善良所推动的无私快乐,老人们需要我,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就快乐!”
“有时我也有委屈呀!”李玉仙说,烧火做饭、拆洗被褥、打扫卫生、端屎端尿、侍候老人,受苦受累倒在其次,难的就是适应老人们怪僻、乖戾的脾性。为此,李玉仙不知暗地里吞下了多少委屈的泪水。但事情过后,她擦干眼泪,一笑了之,该干什么还继续干什么。
“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喜怒无常,有时的表现就像个孩子,对他们要像照顾孩子似的,要哄他们。”李玉仙说这话时,眼里充满柔情。
“人都会老,敬老院的工作就是让每位老人过好晚年,在人生的最后一站,少些痛苦,多些快乐。”就这样,为了这个承诺,李玉仙这一干就是26年。她说,如果有需要,她愿意在这里干上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