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多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半为寄宿生。这些学生生病时,总是想到他们的马老师,马老师每次都带这些孩子们到医院,自己守候着这些孩子打针、吃药,为他们备好开水,为他们付医药费。多年的教学生涯,连她自己也忘记了,她有几次带学生去医院,她付了多少药费,看到孩子们健健康康的在上课,在蹦蹦跳跳,她感到由衷的欣慰。
马老师往往是身兼数职,总是无怨无悔地担起学校安排的重担。她同时担任生管教师和心里咨询员,工作耐心细致。在罗坊学校有一位特殊的女生小洁,父母离异,从小跟爷爷生活在一起,家庭的破碎使这位学生缺少爱的阳光。小洁原来在外寄读,后来因违反纪律,被学校遣回罗坊学校。回到罗坊后,小洁住在学生宿舍,她经常违反纪律,早上睡懒觉,上课迟到,作业不做,逆反心理强,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和教师顶嘴,爱穿奇装异服……家人管不了她,学校领导、教师头疼,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当马老师知道这种情况后主动去做小洁的工作。马老师针对小洁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多次和小洁的沟通和交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的方法做好小洁的心理工作,并与家长联系、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除了心理疏导外,马老师还用母亲般的关爱来感化这位的学生。她曾多次带小洁到自己家中,为小洁改善伙食,找出自己年轻时穿的衣服给小洁。寒冷的日子,马老师总不忘到宿舍看望些小洁,小洁睡着了,马老师轻轻地为她盖上被子……马老师这种纯洁无私的爱,让小洁感到了母亲般的温暖,小洁不再调皮了,她有了自信、自尊,懂得了礼貌、羞耻,她不再迟到,不再穿暴露的衣服,不再违反纪律,会让人,尊敬老师,和原来的她貌似两人。如今,小洁已顺利毕业,离开了母校,但她一直难以忘怀那母亲般的马老师。
还有一位叫阿珠的女生,父母亲从小就溺爱她,过分的放纵使她从小就染上了小偷小摸的习惯。她常偷同学的东西,多次被发现,但总是改不了;和同学发生矛盾,从来不让人;经常迟到旷课;和社会上的网友聊天。有一次,阿珠离家出走,到网友家过夜,不回学校上课,要外出打工,这可把她的父母和班主任急坏了,师生们都在谈论着这位学生。孩子这么小学坏了,还要离开自己,可怜的母亲啊,如果孩子不回来,那一刻她连死的心都有了。当生管的马老师了解情况后,与家长联系并进行详细的谈话,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阿珠终于回到学校上课了,但是仍厌学,一些坏习惯还是改不了。马老师多次把阿珠带到自己家里,拿出水果和糖果给阿珠吃。马老师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在自己家里不要客气。为了便于与学生沟通,马老师经常准备了午餐和晚餐,把阿珠和其他同学留在自己家里用餐。她的工作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每当学生在家时,为了不妨碍她们的交流,丈夫往往找个借口离开家,“政府要加班,我要到办公室去了,”“今天有饭局,我到外面去吃饭了”。有时,马老师把学生留在家里谈心,一谈就是3、4个小时,她丈夫帮忙倒茶,煮饭。阿珠的转化是个漫长的过程,马老师从不放弃,阿珠病了,带她去医院、饿了,亲自煮饭给她吃,冷了,拿出自己的衣物给她穿。那拨云见雾的心理疏导,那慈母般的关怀,那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这一切让阿珠终于醒悟了。她变成一个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在学校里,再也听不到有关阿珠同学的流言蜚语了。
马老师就是这样多年如一日耐心细致的工作,她把自己无私的爱都献给了她的学生,她的孩子们!有许多学生都说马老师就像他们的妈妈,有的孩子干脆就叫“妈妈”,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叫她“妈妈,有寄宿生,有她所教的学生。“妈妈”、“老师,”世界上这两种最亲切的称呼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时,她就不再平凡了,而是多么的伟大呀!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最纯朴的称呼表达了他们的感激。市级、局级优秀班主任,市优秀中队辅导员,市“三.八”红旗手等她取得的各种各类的荣誉都比不上“妈妈”这个称呼的含金量。
“母爱如春晖”,在32年的从教生涯中,马老师对学生的爱就如春晖般照亮了孩子们成长的路,又如春风细雨样润物细无声样温暖了学生的心田。32年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已走上了各行各业,但他们一直记住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位“母亲”——马玉娥老师!
(小洁及阿珠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