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的文化细流,滋润着这块土地,培育着这座美丽的文化家园。一项项文化惠民举措,勾勒出永安发展的经典画面;一个个文化创新思路,点燃了永安发展的无限生机。“文化名市”、“体育强市”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文化惠民人人乐享
近年来,永安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未来、抓民生的理念,专题研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出台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意见》,列入“十二五”规划,该市财政每年拨出500万专项经费用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至2011年,该市财政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达到1785.22万元。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平均增幅31.47﹪,超过该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平均1.60﹪的增幅。
在文化阵地建设上,该市实施科学规划,构建上下贯通、布局合理、资源共享、方便群众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格局,逐步形成以“人人享受文化”为目标的“十五分钟文化圈”。
在全市11个乡镇设立文化服务中心,建成800平方米文化中心大楼8个、500平方米的1个、3000平方米的2个。在乡镇建成2个农民文化公园、1个农民文化艺校,成立了35支民间艺术表演队,8个文学社,7所业余艺术学校。还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村通工程,初步构筑了以乡镇为龙头、以行政村为骨架、以农户为辐射点的纵横交织的农民读书网络。
热在群众乐在基层
从2002年开始,永安市委、市政府围绕“挖掘文化艺术精品,展现地方文化积淀,发现文艺人才,丰富城市内涵”的主旨,每年组织开展全市文艺调演、民俗展示、体育比赛“三项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年。每年直接参与文艺演出的人数达到1.6万人,每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300余场。
今年来,投入300万元的“农民种文化百村赛”乡村文化建设工程已启动,积极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农村文化特色村(居)和文体骨干。“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不断诞生,切实解决农村“文化短缺”,缩小城乡“文化差距”,。这种“农民种文化百村赛”工程,从农民的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小型、方便、多样、普及、经常为原则,把农民自主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
在城市,科普文化、家庭文化、健身文化、休闲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多姿多彩。《四季歌》广场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该市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有3个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4个全国体育先进社区、1个全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示范单位。曹远镇文化站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三农服务基层先进集体”,青水畲族乡、小陶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新安社区被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称号,贡川镇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永安大腔戏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熊德钦等两人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