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者,竹胎也。”天下之笋,以闽笋为上,然闽笋间又以永安之为最佳。永安笋干天下闻名,已然成为福建笋干的代名词,旧时南北盛誉其为“闽笋干”、“贡笋干”、“白笋干”、“明笋”、“板笋”等,其肉厚节密、色泽金黄,为世间南北之佳肴,天地贫富之头菜,享有“玉兰片”的雅号。
春笋经去壳、蒸煮、压片、烘干、整形等传统工艺制取后,其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片宽节短,肉厚脆嫩,香气郁郁,是“八闽山珍”之一,在海内外名菜佐料中久负盛名。
言归正传,话说燕城某日,一老者将数枚老戳送于市,只见枚枚苍老如枯,个个衰垂不忍触摸。围观者众却无人解得其上文字,一贩便付之若干小钱,随手置于摊前。余见戳亦不识,为何使用亦茫然。谁知归来后心头若有所失,情绪恍惚食不甘味。永安昔日的老物件归来,我辈芸芸众生竟不识为何用,真有点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味道,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数日寝食不安,戳记萦绕眼前。
“绣湖、绣尖、绣片、绣底、上路、一色、永安检选”等十余枚老戳记,传递着神奇的组合密码信息,这让自以为懂得一点永安的我陷入茫然的绝境。得舍之间犹豫不定,但冥冥中仿佛又有一种磁性的吸引,使我处在一片混沌中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不甘愿,一种亲情般的念想。也许是我距离它们太远,也许我对它们不够崇敬,太多猜测的也许,竟让我突然间幡然猛醒,还先拿下再说吧!心意已决便半夜起身探望着窗外,夜空星光闪烁,心中默默祈盼快点天明。
等待是一种折磨,等待是一种追求,等待也是一种幸福。见到贩者如见到亲爹老子,急切切地寻问,顿时坠入深渊,东西已是昨日黄花物被易主了。赶忙不迭地追问明下落后,便马不停蹄地跟踪追击,匆匆赶上门去。好在因为这些印戳太老旧,衰得没有卖相,虽然经过换货易主,仍然脱不去“五羊皮”的低价。两厢没有讨价还价的过程,一口价就解决了交易。双方各怀暗喜,幸哉高价乎,辛哉低价乎。
没敢细看,没敢懈怠。便急匆匆地赶回家,破烂报纸的包裹,旧塑料袋的提携,想笑不敢笑的憨样子,乞丐和富翁步态,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不知如何回到家。小腿抽筋、大气未喘地将一枚枚蒙诟封尘、大小不等的老章恭请出来,心怀敬意地轻拿慢放,逐枚仔细研究。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满架子地爬上趴下地翻寻,想从字典、词典辞海等大部头的书里找出个中滋味来,均是屡屡失望、铩羽而归。
几天的瞎忙呼,像搬仓鼠一样在书堆间翻寻。这时,书橱墙角有本不经意间买的书,仿佛像萤火虫在草丛中点点闪闪地发亮着,我便信手取过来一看,是本民国版的《南北货海味慨述》,编者郑世庚。当时从孔夫子网购回时曾经粗粗地阅读过,印象中其间对永安笋干好像有过专门论述。记忆被瞬间点燃,当翻寻看到第48页时,顿时有如佛门破执,数日的所疑、所或、所思、所想,呼啦啦一下地都众神归位,大家各自均对号入座了。真是,从来没有无用书,从来处处都是路!
该书对各地所产的笋干作了精辟的描述,曰:“货以片大、色黄亮,节紧、根少为佳;最高者称为绣湖;绣湖之略次者为绣尖(即副牌);循次而下为绣片;黄标(根部完全削去者)”。这里的“黄标”就是永安所谓的“绣底”,称谓基本大体相同。在永安周边县市,如尤溪等地旧时侯也类似的称呼,将笋干分成:绣湖、绣尖、绣片、黄标、凤尾、下路等6个种类。
永安所产正牌笋干,1950年,每50公斤为17.73元;1953年,上升为36.94元;1954年,国家实行价格管理,本省实行统一定价,全省以永安县的笋干为基准,正牌每50公斤收购价为45元,等级品质差率以正牌为100,副牌为正牌的80%,下路为60%,红笋为55%;南平县后坪笋干品质差价为永安县的95%;建瓯县外山笋干价差为永安县的85%。由此可见,闽笋的质量、价格等,都是以永安为标准。
现在,闽笋产品一般分为四级,即一级品:长度25厘米以下,面宽壁厚,节密,老蔸少,色泽淡黄。二级品:长25至30厘米,宽厚适当,节密适中,老蔸少,色泽淡黄。三级品:长30至40厘米,如短小的退笋,笋窄、壁薄,节稀疏,老蔸较多,色泽深黄。等外品:长30厘米以上,壁薄节稀,老蔸多或无苑的筒笋,纤维明显,色泽深黄带黑。市场上零售的闽笋干,一般多为不分级的统货。永安笋干品系称为:正牌、副牌、黄标、下露等十余个品种品种。
藏之有缘,欣喜之余,前日竟又在街头遇见售戳老者,言曰:“均是贡川笋帮公栈使用旧物耳!”
2012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