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幢房子的主体工程花费28万元,有的兄弟手头不宽裕,都由上官正兴先出资。上官正兴笑着说,这是用绿豆饼当“砖头”垒起的新房呵。
出师不利折戟浙江义乌
上官正兴今年50岁,从事绿豆饼生意已经有10年。目前,他和外甥钟宏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开办闽燕糕饼厂,占地200平方米。糕饼厂年生产绿豆饼150吨,畅销南宁市的横县、武鸣县以及柳州市、贵港市等地。
上官正兴兄弟姐妹九个,他排行老五。因为人口太多,上官正兴只读到初中一年级就选择了回家务农。
1983年,上官正兴19岁,开始外出打工。他学过制茶、安装水电,还贩过鸭子,做锄头柄卖;他吃苦耐劳,可做生意却屡次失利。最惨的是一次借款4万元与同村人养鸡,由于经验不足,四千多只鸡感染病毒,几乎死光,血本无归。
上官正兴起早摸黑,做水电安装工程,6年才把借的4万多元全部还清。磨难催人奋进,正是这些经历,使他能忍辱负重,咬着牙创业。
2004年,绿豆饼生意已经在青水成长为支柱产业。青水乡政府因势利导,鼓励勤劳的畲乡人外出发展绿豆饼产业。上官正兴看准绿豆饼投资小,有商机,就和外甥钟宏衢携手外出打拼。
这一年,他们到浙江省义乌市开办绿豆饼厂。义乌有全国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场,绿豆饼作为点心,应该会很有市场。上官正兴东借西凑了2万元,办起绿豆饼小作坊,还雇了两个小工,天天熬夜做饼。然而由于人生地不熟,房租偏贵,市场没有打开,撑了一年,亏本2万多元。
那年春节回家,上官正兴只好和外甥骑摩托车回家。从浙江省义乌市到福建省三明市,600多公里的路途,两个人轮流换骑,从早晨七点,到了第二天凌晨两点才到三明市区,累得不行了,只好在三明过上一夜。
远赴广西靠诚信在异乡站稳脚跟
上官正兴把信誉看得比金子还珍贵,可是辛苦一年,连小工的工资都拖欠着,他打算换个地方拼一年,先把小工的工资给还上。春节过后,上官正兴和外甥又前往广西——那里已经有几个老乡在做绿豆饼生意,并且都站稳了脚跟。
上官正兴考察发现广西的气温偏高,很适合绿豆饼保存。气温一高,绿豆饼显得柔软适口,很受当地人欢迎。于是,他们选择在南宁市的宾阳县创业。
起步艰辛。到广西创业要添置设备,上官正兴只好再借了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第一次送货,都要先铺货,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最困难的时候,上官正兴剩下100元作为周转资金。
由于资金有限,上官正兴只能租小房子开工。白天,他和外甥两个人骑着摩托车,带着绿豆饼,一家家批发部推销,每天要跑上120公里。回到小作坊,晚上还要动手制作,常常要干到凌晨两点。在他们努力下,市场很快打开,回头客多了,那时一天可以销售20件左右,产值1000多元。
可天有不测风云,刚开始资金不足,上官正兴没有及时到卫生部门办理证件,一个月后,小作坊被查封。上官正兴意识到生产食品一定要对客户负责,他立即着手整改,并找朋友借了2000元,在卫生部门的支持下,办理了有关证件,放心生产起来。
上官正兴的小作坊越做越大,绿豆饼最远卖到横县、武鸣县一带。当地批发商很守信用,从不拖欠货款,上官正兴有了充足资金周转,那一年,上官正兴赚了5万元钱,把上一年拖欠的员工工资和借来的钱全部还清。
做大做强走上品牌包装之路
经过三年艰苦创业,上官正兴的绿豆饼作坊总算在南宁站稳脚跟,产品供不应求,每年可以赚5万元。第二年,上官正兴买了一部面包车,告别了送货时“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历史。
走上正轨之后,上官正兴又开始考虑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当时,当地有关部门下发通知,对小作坊准备取缔。上官正兴就把头两年积累的1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QS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中去,扩厂房、装修车间、招工人,2008年,一个正规化的绿豆饼加工厂建起来了。
为了实现机械化生产,上官正兴花8.5万元从安徽省进了一台包馅机。这台设备产量相当十个工人的工作量,产量一下从原来每天20件提高到100件左右。有了加工设备,质量也更加稳定。上官正兴还对产品进行包装,注册了“云鹰”牌绿豆饼商标。为了延长保质期,他还对产品进行充氮包装。
绿豆饼“穿”上新衣服,更受欢迎,在南宁市区一家批发部每月销售300多件;还走进超市,最远销到越南。目前,上官正兴告别了面包车发货,靠厢式小货车发货。
上官正兴坦言,目前,青水畲族乡的绿豆饼产业已在全国遍地开花,竞争越来越激烈,仅广西至少有永安市青水畲族乡老乡开的绿豆饼加工厂30家;仅广西玉林地区就有5家。在广西,最大的一家要数青水畲族乡三房村郑先生开办的绿豆饼加工厂,每天发货一车,中秋节销量就达100多万元。
据保守估计,青水畲族乡有上千人从事绿豆饼产业。上官正兴已带动大哥、儿子等亲戚一起加入到广西卖绿豆饼。去年,他把广西的绿豆饼生意交给24岁的儿子打点看管,自己回家盖起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