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坊乡:文化之花竞相绽放

  2013/3/15 8:45:09  9323点  永安之窗
  “接下来,请来自梦溪河畔的花灯制作好手罗洪发和反面玻璃画绝活者吴松儒登台献技......”今年正月十三上午9时,15个乡镇街道的民间艺术表演队队员在永安市豪门御景文化广场挥洒自如,尽显“生态永安、文化永安、美丽永安”活力。

  民俗文化相辉映

  制作千姿百态的花灯是罗坊乡传统的民间文化,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领头的是罗坊村村民罗洪发。据他介绍,近20年来,在乡村两级的重视、关心下,他组建了一支表演队由28人组成,都是罗坊村农民,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19岁。成立以来,已参加永安市、罗坊乡文化创作表演10余场次,深得群众的好评。“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把大家聚在一起,图的就是一种精神享受。”88岁高龄的罗康佑自豪地说。在罗坊村,现有不少的群众也积极主动加入队伍当中,将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行动、毛竹高效经营、生态养殖等多项工作融入到花灯制作中,彰显罗坊人转化区域劣势,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

  气势磅礴的梦江龙,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十五、十九,是罗坊人民春节期间传统习俗“出龙”的日子。当天由罗坊村民间理事会牵头组织龙灯、花灯、腰鼓队等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表演活动,烘托了节日氛围,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享受一餐视觉盛宴。梦江龙伴随着齐鸣的鼓乐声,响彻云霄的鞭炮声,在夜空璀璨的礼花中闪亮登场。由19名小孩组成的彩旗队、腰鼓队引领,巨龙追逐宝珠跑街串户。24盏形态各异的花灯更是娇艳无比,穿梭在巨龙和人群中,村民们竞相跟随,掌声四起、齐声叫好。游龙活动要进行近3个小时,最后进行的是巨龙穿心,飞快翻滚,花灯在龙心中遥相辉映,民间艺术竞相绽放,营造出醇厚的年味,祈福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该梦江龙组织者罗长安介绍说,梦江龙由60多节竹篾编制连接而成,每节长约1.8米,每节的间距为1米,套上龙鳞图案的布匹,全长约150米;参与表演的青壮年小伙多达120人。每年正月初五开始筹备,每家每户出工出劳,到正月十二完成龙头制作,龙身描新,线路安装、灯光调试等环节。该龙特点是龙身长,体积大,声势浩大,曾多次被邀请到永安市参加“笋竹节”、全民健身运动会、民间艺术汇演等大型活动,获得市委、市政府好评,深受群众喜爱。

  笔墨文化现活力

  吴松儒参加永安市第一届“笋竹节”,表演了精彩的电蜡枪书法,潇洒自如,荣获二等奖……

  吴老现年81岁,从小自学诗、词、赋和美术、书法,尤其酷爱美术。解放初期以农业生产为主,闲时为群众油家具,家具上装裱上山水画。从1982年至2000年在江浙粤等地的画廊为经纪人作画。画格以中西结合写实派山水画,特技为玻璃画,作品销往东南亚和印度。因种种原因,弃作回乡。如今虽然高龄,但身体硬朗在村里身兼数职,既是吴坊村的文化协管员,又兼任老人协会主任、关心下一代协会主要成员、居家养老服务站副站长、社区志愿者骨干、任罗坊小学校外德育辅导员,负责该校学生书画兴趣班,后为“梦溪诗社”的辅导老师。在老吴的牵头下,一直用心于家乡的民俗文化——“烛桥灯龙”挖掘和整理,并吸引了一大批年青人加入到“烛桥灯龙”表演队伍中来。经过多年的整理,吴松儒从老一辈的一言一语中领悟和汇集,形成了“烛桥灯龙”表演的基本跳法和传统鼓点,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铁枝戏是吴坊村的又一民俗文化。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由村民自演自唱,自娱自乐。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一民间艺术,吴松儒积极地鼓励全村村民共同参与,如今不仅这一传统被保护了下来,还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铁枝戏队伍,使山村生活更具活力。

  红色文化特色显

  罗坊乡是永安市老区乡镇之一。该乡拥有苏维埃遗址,“红军井”,红军标语等一批珍贵的革命遗迹,依稀可见,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使这些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该乡拨出专项经费,将其进行保护和修缮,得到上级的认可。

  谈到红色旅游开发建设,该乡分管领导说:“占地2800余平方米的集镇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总投资120万元的集镇观光大道正在建设之中;大丰山风电场生态旅游项目正在申报之中;革命遗址普查、保护和建设规划正在进行......”近年来,该乡对红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要在十二五期间将罗坊打造成为永安市红色旅游特色乡镇。同时,通过组织每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活动,将生态、民俗、乡村旅游与民间文化合而为一,为来罗坊游玩、考察、投资兴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承文化责任重

  针对该乡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人才短缺,绝大多数群众都是自发组织,缺乏培训和学习机会这一现状。该乡党委书记张祖禄一席话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他说:“农民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及劳动技能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罗坊乡虽然人口少,底子薄,区位有劣势,财力有限。但是,党委、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力求文化产业成大气、上规模、树品牌,创特色。”

  为此,为推进文化建设,罗坊乡出台了村级文化建设考核细则和奖励办法,通过考核机制督促工作成效,为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主体奠定了基础。同时,该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时,突出政府及文化站把农民致富奔小康作为实现文化自觉创新的原动力,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壮大队伍,让农民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真正尝到文化的甜头和价值,激发他们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乡政府决定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适时开展培训、考察、引进人才等活动。挖掘农村现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资源,培养本土文化艺术人才,保护、修缮革命遗址,发动和引导有识之士回馈家乡创业文化建设,让罗坊的明天展现无穷魅力。

  和谐文化风景美

  “音乐想起来了,走!练练去……”罗坊乡罗坊村的村民们三五成群的来到文化广场,兴致勃勃的跳起了广场舞。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地红火起来了,富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而时下能供农民消遣的除了看看电视,聚在一起聊聊天之外,就是打牌、搓麻将、酗酒等不良文化。罗坊村两委深刻认识到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但该村距城区92公里,较为偏远,交通、信息传递都比较闭塞,怎样才能满足村民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呢?在支部书记罗云兴、村委会主任罗绍云的带领下,借鉴郊区乡镇的做法:“广场舞”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村两委说干就干。该村村财十分困难,但没有放弃,于是支部书记从家中搬来DVD机,村主任从家中搬来了电视机,大学生村官带来了广场舞的学习光碟……就这样东拼西凑,音乐响起来了,舞跳起来了。

  每天傍晚,罗坊村准时响起悠扬的音乐,村里的村民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广场,自然而然的排好队形,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场响起,不分性别、年龄、身高、身材都开始迈动着轻盈的步伐,迈开优雅的舞姿。初次学舞虽然很羞涩,但大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学得非常认真,欢声笑语飘荡在整个舞场上空,吸引了很多村民来观看,小朋友们也高兴的跑来凑热闹,跟着大人一起学跳起来。在动感的音乐旋律下,翩翩的舞姿给罗坊村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

  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跳广场舞,就是跳农村新生活。”是啊,跳舞既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家庭和谐。刚跳完一曲的村民罗大姐乐呵呵的说:“在以前,农闲时节村民最大的娱乐就是打麻将,大家不团结,矛盾也多,现在好了,大家一起跳舞健身,不仅身子骨活泛了,感情也加深了,小过节也少了许多。”

  傍晚时分,11个行政村的文化广场聚满了人,跳舞、休闲、锻炼身体,音乐声、欢笑声回荡在大山深处的上空......

  生态文化亮点多

  该乡创建文明生态乡村活动一开始,就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因村而宜的具体规划,按照文明村标准,明确基础好的村以全面建设为主,条件差的村从整治环境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同时,该乡根据村庄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集中攻关,使创建效果得到了有效保障。

  坚持“树立典型,抓示范”是罗坊乡在深入推进文明生态乡村创建工作过程中的又一亮点。该乡以抓点树标,以点带面,涌现出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典型。先后总结了罗坊村“生态农业型”、吴坊村“基层组织型”、溪源村“市场拉动型”、掩桑村“果园致富型”等多种模式。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全乡创建了省级文明村5个,三明市级文明村6个,十星级文明户占全乡总户数的60%。目前,省级生态乡村验收工作已接近尾声,国家级的申报工作也摆上了2013年罗坊乡为民办实事的议事日程。

  该乡按照找准瓶颈、突出重点、逐步提高的原则,通过抓“五化”、“五中心”,大大提升乡村居档次和功能,集中打造怡居新环境。按照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净化“五化”建设要求,村庄建有绿化林,连接公路的主干道和村内道路两侧有行道树,农户房前院内有珍贵树种,全乡村庄绿化率达60%以上;村村实现入户路硬化,村村实现路灯亮化。在此基础上,该乡还大力实施净化工程,依托沼气入户工程,实现粪便、垃圾入池,到目前,全乡沼气入村率100%。

  围绕“五中心”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五中心”,即便民服务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文体娱乐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该乡依托村委会、村医疗室、文化广场、学校等,集中建设各类服务中心和活动场所。到目前,建成老年活动中心11处,使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建设5处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为农村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温馨乐园;医疗卫生中心11处,形成覆盖全乡的医疗卫生网络;建设11处文体休闲中心,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

  该乡还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为农民增收开拓新路子。该乡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交通、环保、卫生等涉农部门协作,倾心尽力为农村和农民服务。该乡针对消费者的消费趋势,提出了农作物转型升级工程,目前已发展优质蔬菜基地0.2万亩,淮山、槟榔芋、梦溪腊鸭3个产品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建立起玉米、红薯、土豆3个品种的有机农业种植基地0.3万亩,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又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很好地体现了该乡“加强财源建设、打造怡居乡村、有效改善民生”的发展思路。(鲁云)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文化活动中地下党员的组织关系

林洪通   2年前   5047点

林洪通编著:中国现代文学馆中的永安抗战文化,其中有邹韬奋

林洪通   2年前   5051点

林洪通编著:抗战省会永安,“永安大狱”中年龄最小的囚徒陈耀民

林洪通   2年前   8574点

林洪通编著:贺“永安大狱”被捕者谌震先生90寿辰

林洪通   2年前   5493点

林洪通编著:抗战永安出版界,聆听过斯大林报告的中共党员谢丹在战斗

林洪通   2年前   5966点

红色文化遗址保护“集结号”吹响

7年前   8501点

罗坊乡:闽中的香格里拉

8年前   7574点

竹天下文化广场:精美竹具引客来

8年前   9636点

罗坊村民喜摘红菇

8年前   7321点

罗坊:45只野生棘胸蛙重回“家园”

8年前   8378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