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吸毒,15年前我的老板抛弃了我,失去我喜欢的开小车工作,以后戒毒、复吸反复多次三进宫,我想改,但无法就业,我回归不了社会。自从认识了你,帮助戒毒,坚持三年的尿检都正常,可社会的人还是岐视我,就是你没放弃我,按我的要求,联系到北京办企业我的原老板,苦苦请求收留我,还告诉他吸毒人员康复后只有离开原人群再就业才能真正得到新生,我老板听了你这个道理才重新聘我做他的小车驾驶员,最近还给我提了工资,所以我就马上给你写信致谢。”这是7月7日,永安市46岁的吸毒人员叶某到北京就业半年后写信给永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缉毒中队副中队长王学,向他表示感谢的一段话。
2012年10月,永安市公安局副局长陈鹏分管刑侦工作,他要求缉毒中队民警深入民众,扎实工作,用查戒并举,康复就业并重的新思路,利用刚成立不久的永安市社区戒毒管理工作站的平台,发挥社会力量开展工作,达到减少一个吸毒,增加一名吸毒人员就业的目的。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兼缉毒中队长柯琪运筹帷幄,充分发挥王学、刘月波副中队长的聪明才智,放手让他们带领民警真抓实干,二年来演绎出许多查处、戒毒、就业故事来,有些故事还受吸毒人员、家属的点赞和效仿。
打击
打击毒品,包括制毒、贩毒、吸毒。吸毒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类型:家庭关系紧张,情感突变等方面;生意亏空,承受不了工作压力等因素;年轻人则因好奇、交友不慎引发吸毒等等。因此查处、戒毒就地工作都非常困难。
副局长陈鹏要求,每名缉毒民警都要深入旅馆、OK厅、网吧等特殊场所,化工易制毒企业以及吸毒人员家庭,不要说教老讲大道理,而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摆问题又惠民生,促进吸毒贩毒人员回归社会。负责查处案件的副中队长刘叶波很快转变了工作方法,2013年1月一天到燕南某村村民老刘家中找他吸毒、贩毒多年的儿子下落,没等这名村民赶他,刘叶波一见面就说:“现在反恐形势这么严峻,你儿子找不回来,迟早是一颗定时炸弹。”老刘反而和气地问刘叶波:“请你给解释一下?”刘叶波掰着手指给他分析:“吸毒人员因吸毒偷、抢、依附坏人甚至可能被恐怖分子拉下水,干出意外的事情来,随时都可能连累你。”这样换位思考站在老刘的位置上做他的工作,拒绝刘叶波三次进门的老刘,三天后就将儿子带到刑警大队投案自首,强制到三明戒毒。该村另三户村民看到“钉子户”老刘的举动,也认可吸毒儿女就是家庭致贫变乱的定时炸弹这一说法有道理,纷纷动员并带着吸毒、贩毒子女来投案,十分配合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的违法行为。
戒毒
今年41岁的吴某某,原是燕东街道某区居委会的居民,10年前因生意失败,染上海洛因,妻女离他而去,雪上加霜,邻居对其讨厌至极,他的亲人朋友对他教育、劝导,未能将他从毒魔中拉回,3次被公安机关抓获,送去强制戒毒,后又偷偷复吸。分管预防戒毒、就业的缉毒中队副中队长王学十分领会陈鹏副局长的工作思路、策略和做法,首先把吸毒人员当亲人,主动上门联系他,找他谈心,聊家常,定期为他做尿检,从心理上戒断毒瘾。吴某某顺从王学也跟所有吸毒人员一样,头一年每月尿检一次,次年每两个月一次,第三年一季度一次,连续三年尿检呈阴性,证实吴某戒毒成功。
吴某某感激王学和工作站的社工人员,掰着指头算他们的三年辛苦帐:尿检32次,156次上门谈心、答疑解难。如今的吴某某像变了一个人样,最近参加一家企业的一个项目投标会并中标成功,他重新购买一套房子,并带他父母到国内外旅游。
就业
就业就是吸毒贩毒人员身体康复、心理痛改前非后的主要标志,也是缉毒民警办案的最终目标。1984年出生的上坪乡吸毒人员曾某和文章开头的叶某一样, 2010年因失恋后长期吸食冰毒,父母对其几乎绝望,父亲亲自举报将其送到三明强制戒毒,2013年2月回到永安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进行康复。
其父母和姐姐看到王学和工作站人员工作十分认真,还放弃双休日到他家劝慰儿子重新振作,也看出吸毒儿子将王学等人当做朋友,于是他们重下决心,投资几十万帮其子开了店铺买了新车,让他高点就地起步,工作一年曾某生意红火,收入也比较稳定,他很感谢王学和社工人员,并给永安市戒毒管理工作站送锦旗,还告诉王学一个喜讯,今年3月,他找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已经登记领证。
由于缉毒民警和社区戒毒社工们的共同努力,二年来永安吸毒人员康复率达85%,就业率达79%,创新离开吸毒人群及歧视地,到外地有亲人朋友的企业就业的做法更能促进吸毒贩毒人员回归社会,该站今年被三明市公安局上报为省级示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