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档案馆戴岩馆长等工作人员,前来我市东南抗战文献资料库,联系查阅该校抗战史料等相关事宜。在位于市区的宏发大厦东南抗战文化联络处,有关人员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了馆藏情况,并积极协助完成了拍摄、复制该校抗战时期迁往长汀期间的部分珍贵文献资料。
永安东南抗战文献资料库,馆藏有福建省抗战原始文献资料5000余件(册),其中厦大迁长汀时期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约有100余件。
我市是福建省战时省会,傅衣凌、王亚南先生等人,在永安这块热土创下辉煌的文化基业,他们后来都担任过厦大校长职务。
傅衣凌先生,战时为躲避日机轰炸,在永安黄历的一座土楼内发现一箱约300余份明清契约文书,就此发端,开始了明清契约文书的学术研究,终于一举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主要奠基者。王亚南先生在永安郊外车坡的社会科学研究所,他的寓所“野马轩”书斋里整理、完稿,并在永安出版发行《中国经济原论》,率先提出要联系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概念。为此,该书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式的《资本论》。
永安与厦大在抗战时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侨胞领袖、厦大原校董陈嘉庚先生,多次在永安公开发表讲话及书写了“后方助力”的题词。该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拍摄、复制了首任国立厦大校长萨本栋的亲笔信,王梦鸥先生为联系萨校长《实用微积分》专著,与永安风行印刷社罗丹先生等人协商事宜。
厦大抗日话剧演出剧目,是福建抗战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惜有关文献资料保存甚少。此次在东南抗战文献资料库,厦大档案馆工作人员,看到一批鲜为人知的厦大剧团的历史文献资料,心情十分激动。这批文献资料有:厦大剧团为演出开具的联系业务公函、厦大剧团公演节目单、演出剧照、演职员往来书信等。
这些厦大剧团的文献资料,详细地记录了厦大学子在抗战时期,抗日救亡、一腔热血的真实情景。有救济福建沦陷区难民,五幕名剧《鞭》风雨不移的公演;有抗战建国二周年纪念筹备会演剧劝募“七七捐款”话剧《生命之花》;有国立厦大女生同学会为凑募征属慰劳金演出四幕八场,由巴金原著、曹禺改编的《家》;有国立厦门大学社会教育推进委员会、厦大剧团联合,第一次公演抗日话剧《中国万岁》;有第十八年校庆纪念日公演抗战话剧《飞将军》等等。在馆藏的百余份厦大文献资料中,尤为珍贵的是厦大剧团公演时的黑白原始剧照,通过照片的场景画面,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些爱国青年学子在话剧的倩影。在这些书信中,有许多是言及当时厦大剧团话剧演出后的观感及体会。有许多书信者本身就是演职员,如书信中的王梦鸥先生,就担任过导演。邱朝光先生,也担任过剧中演员。
在这些书信中,有厦大师生战时学习、生活的具体描述。在一封信中详细地讲述了萨本栋校长赴美讲学前,学校师生欢送他的情景。“这几天我们在欢送萨校长,他应美国国务院之聘赴美讲学一年,因此教职员、校友、四年级同学相继开欢送会,情况想必热闹。他说此次出国拟为厦大大事宣传,藉以获取外国人的物质援助使战后的厦大地位不至没落。”
厦大这批书信文献资料,原为该校学子邱朝光先生精心保存,后因不明原因流落至民间,终因有缘被本馆完整收藏,现能将部分文献资料,无偿地复制给该校,也算是弥补老先生的宿愿。厦大档案馆工作人员,还拜访了我市档案局、党史办、市志办等部门,参观了文庙抗战纪念馆,他们表示了今后合作研究抗战历史文化的意向。
目前,我省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以永安抗战文化遗址、遗迹为基础,申办福建抗战文化国家保护项目。永安是成功解决中国持久抗战粮食问题的试验田,严家淦先生“田赋实征”的宝贵经验,得到重庆国民党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在管辖范围内广泛推行,这是福建永安对中国抗战最大的贡献。同时,永安也是反对战后同盟国,妄图对台湾实行“国际共管”的指挥部、前沿阵地。抗战胜利前夕,在永安文龙复兴堡的台湾国民党省党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战后台湾顺利地由“中国单独接管”。如今,“永安情结”下的“复兴堡经验”对闽台关系,对台湾的回归祖国,具有借鉴和促进的现实意义。东南抗战文献资料馆所藏的文献资料,将在福建抗战历史研究及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