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永安一中三任校长的题词

  2015/9/30 17:12:20  7429点  永安之窗



  永安一中的创办直接与抗战有关,至今已有77周年了。近几年,我研究永安的抗战文化,收集到当年三位校长的题词,以为值得说一说,也借以缅怀他们。

  1938年4月,迫于日军威胁和建设新福建的需要,省政府由福州迁往永安,随迁的是一系列的机关单位及其家属。为了解决随迁子女的就读问题,省教育厅决定在驻地吉山创办省立永安初中。这件事得到地方长老的支持,发动群众促成,腾出一个大院(院名东方月)作为校址。经过一番修缮,1938年秋季招生开学,首届招收初一新生2个班,初二、初三转学生各1个班,共119人。教育厅督学林天兰出任校长,教师大部分由附近的教育厅职员兼任。省主席陈仪重视战时教育,一年内两次到学校视察。1941年首届初中生毕业,在后山增设高中部,学校更名为省立永安中学,到抗战胜利,这里只有两届高中毕业生,却培养出田昭武、黎念之、黄海等一大批人才。那个时期,物质条件极其艰苦,学生的刻苦勤奋却是出了名的,称之为“水碓精神”。那是因为,学校临河,河边一个水碓,水声哗哗,水车一刻不停地旋转,木杵声声,低头舂谷;无论冬夏,每天清晨,总有许多学生,在这诗情画意的河边,或坐或立,捧着书本诵读。

  校长是学校的引领者。我有幸见到抗战时期永安中学先后三任校长的墨宝。今天,透过那些词句,我们还可以探视当年的教育思想。

  “学无止境”,这是首任校长林天兰题写的。他1939年2月调浙江大学工作,他创作的校歌中有这样的句子:“殷勤的听讲,真挚的联欢,充满着无穷的趣味,不断向科学去钻研。敦品强躯干,励志济险艰。”

  廖祖刚1939年2月至1943年2月在任,这幅作品是他1942年7月给吴仲廉同学的毕业赠言。内容是“知识上的理想要向真处走,行为上的理想要向善处走,感情上的理想要向美处走。”

  徐叙贤1943年2月至1945年8月任校长。1944年春,张可珍老师申请调往福州,当时他正带着高三,徐校长让他坚持到学生毕业再走,他欣然答应。这一份是徐叙贤给张老师的临别赠诗:“巨木埋根数百年,蔚然苍翠上参天。不归宫阙充梁栋,也作龙舟济大川。”另外,徐叙贤在《1945届毕业班纪念册序言》写道:“第一学问之道,贵在细密有恒。有时需要看得远,能远,才能伸展得开,才能做尽瘁国事的准备;有时也需从近处着眼,能近,才能适应得妥善,才能努力于现实环境的改造。再要点滴不放松,时刻不懈怠;进一寸就应有一尺的打算,得一分就应有十分的考量;其间绝没有什么捷径也没有什么心理上的自恃。有劳必有获,不息则可久,幸致的事最多是可遇而不可谋的。”

  抗战胜利后,省政府机关陆续迁回福州,永安中学迁入城区,与永安初中合并,成为永安一中。(洪顺发)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民警做小事感动八旬大娘

廖昌照   4月前   22830点

永安市妇幼保健院党支部开展“提振精气神 建功新福建”大家谈主题党日活动

陈艺芳   7月前   36153点

永安交警救人不留名 单位感动送锦旗

廖昌照   8月前   26223点

刘振福:一路坚守,助力平安出行

廖昌照   8月前   30075点

永安交警做好开学季“护学岗”工作

廖昌照   8月前   27336点

交警多用情 伤者心不累

廖昌照   8月前   32016点

永安强化春运路面客运车辆安全检查

廖昌照   9月前   36058点

上坪雪景引游客 永安交警值守保平安

廖昌照   10月前   44806点

永安开展学生违规驾车整治工作

廖昌照   10月前   34269点

铁骑开道送医 家属送锦旗致谢

廖昌照  苏悦   10月前   34869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