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堡书册》,燕之孤本,於明嘉靖发端,清咸丰继而,全书分二册,传统木版印刷,古汉语将“书籍”称为“书策”或“书册”,譬如宋朱熹《朱文公集•出山道中口占》诗曰:“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书册实乃永邑稀世典籍,今虽为有缘者先得,不若当为“公器”,馆而藏之!
《贡堡书册》、《重修贡堡书册》,二书是读解贡川城堡之最权威的明清读本。长期以来,该书册淹没民间,存者一二、秘不示人,旷日持久、沉浮迷失,世不知晓,难见踪迹,其历经风雨沧桑,未刊未载几成孤本。
全书分为上下二册,前册主要记叙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创堡成因,后册纪事则以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经历,两书册均是咸丰八年(1858年)刊刻,距今已155年。
贡堡规模宏大,虎踞屹然。清代重修亦历时四年始至吿竣。修堡董事会将重修事宜,摆字刊刻,并思虑前朝原册历年既久,卷帙散失,为志创建之功,永世不忘,“旧册不可以不存”。因此,“依据明嘉靖旧册亦重新印刷”。
该前书册,里人林祥撰《建贡堡原记》载:【邑北四十里,曰“贡川”,居人联络。嘉靖三十九年,广贼入寇,掠劫烧戮,备极惨毒。民汹汹无宁日。抚按行示村落,筑堡自卫。余倡士民捐资营筑,询谋佥同白欧阳尹弘。欧公力赞其议。遍呈巡抚刘公焘、巡按李公廷龙、分巡余公日德、分守张公瀚胥,报“可”。下本府议。知府周公贤宣痛恻民隐,区画劝相以堡筑为己任,颛委汤经历冈责成之。汤君殚竭心力,速堡之成。】此记,后经润色修改,题为《安贡堡记》载《永安县志》(顺治本•陈廷枢•16-卷九艺文志)内。嘉靖四十年,尤溪县人苏阿普率民军攻打永安城未克,火烧唐田王庙和西门广宁桥。次年,知县欧阳弘捐资修造唐田王庙。
修筑贡堡,事非等闲;成大器者,必有能人。贡川一地,宋、元已极尽昌盛繁荣,古建筑绵延至今,堪称东南“宋城”。始倡筑贡堡首功者,当属邑尹欧阳弘氏,《永怀祠记》赞誉其“奉命祗若,早夜率作惟勤。测土圭、分地域、稽夫力、度财物、辨施舍、作秩序,纤悉罔弗戒。而乡民咸踊跃,仰承德意,富者具糇,贫者输力,乃悉大和。”于时,貤封御史林公祥、国子生赖明任、邑学子邓达材咸曰:“公德不可谖矣。曾道欧尹之惠,亦尝往来于怀者,立象生祠以曾公,并而欧尹侑焉,秩祀之谓也。”明乡进士奉训大夫湖广兴国州知州里人林腾鲤,于隆庆元年孟秋月撰文《安贡堡三公生祠碑记》,永安县邑侯欧阳君,名列其间,永志念怀。
书册刊有贡川乡民筑堡状词,这应是该堡最早的“申请”报告,以及巡抚、察院、巡道等人的批文。此后记叙道:“凡与贡堡相关之事,无论巨细均一一记录在册”,洋洋洒洒几成百科。前册据明本补录事宜,已至康乾年间,有督理生员杨寅《修堡城记》及岁贡生严万怀《贡堡庄记》。后册名曰《重修贡堡书册》,所记之事多谓“重修”。在该书册由赐进士出身,升用知府即补同知署永安县事会稽金万清撰《重修贡堡序》曰:“贡堡骎骎乎頽圮”他苦口婆心地号召民众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一日之艰难,百世之利也!诸君勉之哉。”
古代对修筑城墙的等级制度体现在高度、厚度还有所开的城门上。城邑的宫殿大小、城墙高低、规模上的等级制度完全表现着封建宗法性及国家政治权力之根本。我国现存各地的砖城墙,几乎全部建于明代,特别是中期以后。虽然这些城墙绝大多数都是两侧包砖、中央填土的形式。但也有下部以条石(长约1米,宽0.7米,厚0.3米)上部用青砖叠砌城垛,并造架楼宇。
永安贡堡,长623丈,高2丈4尺。有别于一般惯见的“土围子”,古城墙绕贡川城一周,东南二面环水,西、北二面负山,原长3100米,现遗留1300米左右,高约7米,原有七个门,现存有五门。城墙底部均用条石筑成,筑城青砖每砖重约15公斤,砖上刻有“贡川”、“贡堡”等字样,有的还刻有“黄瑞四”等烧制工匠的名字,以确保产品质量,亦防墙砖被挪作它用功能。二十六都贡堡完全是按照明清城墙规制修造,这在当时算是一个鲜见特列。
张驭寰著《中国城池史》载:“关于明代的村镇镇城,没有一个是完整的。因为凡是明代的村镇城池,到了清代都在继续运用。”他感叹:“纯粹的明代城池,基本上看不见了。从而也不知道完整的明代城池是什么样。”由此可见,永安贡川城堡,虽不完整,但它仍然具备重要的历史价值,贡堡一直完整保存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目前残存部分仍然是全国最完整的“明代的村镇镇城”,它极具学术价值。一个村镇,却以县制的规模筑城,这在福建乃至全国也是极为罕见!故有“驸马城”等附会之说,相传明嘉靖年间,贡川乡秀才李公子,进京应试,考中状元,后被皇帝招为驸马。如此全面完整保存筑城史料的《贡堡书册》、《重修贡堡书册》,为考证当时筑堡、修堡工作,提供了翔实可信的资料,堪称难得。
说起贡堡,不能不提这个金知县,他真是永安历史上一个难得的、顶呱呱级的“父母官”,因为官清廉,升任延平知府。金万清者,字谷生 会稽人氏,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孙毓溎榜进士,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任永安知县,“爱民如子,每相验下乡,单车屏从,不令供给,自开舆费。询民疾苦,剖决如流,案无冤滥。建设斗山燕江书院,捐廉罚款,以资膏伙,士民德之甚深。”
“及升署延平府,刚正廉明,一如治永时。民闻公至,或不远数百里谒公,间道其被匪苦状。公闻之,惄焉不安。禀诸上宪,请兵剿办。适顺昌土寇猖獗,公奉命往查缉,获贼匪悉戮之。亲往万全坑匪巢督剿,众寡不敌,为贼所获,不屈。贼怒,分裂其尸,焚骨灰烬。”永安之民,无不堕泪。
事闻,赠太仆寺卿,恤荫如例,诏建祠,与观察袁公并祀之。公当督剿时,先为文,以告天曰:“万清既非吏才,又乏将略。偶幸邀乎科第,遂筮仕於南闽。未洽弦歌之化,十载临民,滥膺簪绂之荣,一麾出守。窃欲仪型下属,管钥上游。无如德薄位尊,鼎真覆餗。进锐退速,师或舆尸。嗟赤子之无辜,值红巾之肆虐。良以有司失德,故降之灾。自知无善及人,不称其职。伏维神明,悯兹下民,殄彼群丑。俾金戈铁马,随霖雨以俱来,庶白叟黄童,拜英风於不朽,否则万清不能与地方俱存,惟愿先百姓而死。幽明理一,梦寐路通。乞赐先机,俯垂照鉴,谨告。”今读其文,犹见其热忱云。
据载: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356卷)(咸丰朝)大清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九,“赔福建延平府殉难知府金万清、光禄寺卿衔。予祭葬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并于延平府、及会稽本籍、建立专祠。赠守备王三韬都司衔。与训导刘维纲、把总余飞凤、外委高升、林捷升、陈朝标、陈春标、均予祭葬世职。分别附祀京师并原籍昭忠祠。及金万清专祠。”
《书》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故为政者能树大功烈于民,民必元祀以报之。祀以明禋,元以崇享,礼莫殷焉者也。将圮复完,可无功乎?金知府在永邑紫阳书院留有楹联一副,曰“常年借箸无遗策,善士居乡有远谋。”如今为官为宦者,求利甚于求名,天下已无父母官久矣!
前闻,江苏省文物管理局联合南京、西安、兴城、临海、寿县、凤阳、荆州、襄阳等相关市(县)的六省八市,加入“中国明清城墙” 的申遗序列,共同打包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此等盛举,岂能无我贡堡哉!
天地之间,已是灯暗卷黄,白驹过隙,奈何老眼昏花。字里几多往事恰似流水,桑田故事尽在指掌流连。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