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心态好,做人本份,是非分明,做事有主见,也不计较家庭个人得失。”这是重阳节前夕,笔者陪市老龄办、燕西街道中山社区有关人员在湖宾小区探望百岁老人马水生佬时,其最小的儿子马冬生对父亲所作的评价。他还说,这辈子我父亲最热心的是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的建设,对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曾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他自己做好事,还经常教育督促儿孙后辈也要多做善事。如发现子女德育教育出现差错时父亲绝不放过,从小管教严格。
1995年前,马老的家乡长汀策星村至东华山公路、凹里至大路背等多条道路建设,他捐款4000多元;马屋桥、红木坑桥、干新坑、同塘口等10几处大小桥梁建设,他捐款5000多元;东华山庙的建设捐款3000元……各类捐款大约两万元。筹集资金需要有人带头,全村募集筹划者10人,他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村民外出办事交通方便,对发展经济有很大的好处,东华山庙成为了策武乡的旅游风景区。那时候他年纪也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他身上的钱是儿女们给他的,他舍不得用,却把大部分的钱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马水生佬曾当过生产队长、生产队保管员,家里有10个子女,人口多家庭相对贫穷。困难时期,家里人连一碗干饭都吃不上,但他没有多占公家一点便宜,他自己直系马家的地基,在建新村的时候,他把地基让出来,让所有姓马的都享用建新房。在生产力落后的时期,他带人上北京找关系,为当时公社购买运输急需的汽车。
长期以来,马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生活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三餐七分饱,爱吃猪肉,但不吃海鲜,尤其不吃牛肉,他说,牛是用来耕田的,是我们的好朋友,种田人与牛最有感情,所以他不忍心吃牛的肉。马老只有高小文化程度,能自觉学习,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90岁高龄开始,他每天坚持看新华字典,通过查字典学认新字,而且每天坚持写一百个字。此外,他还会到西门桥老人活动场所参与老人集体拍手做操,初一、十五早上在观音阁念佛经。老人非常孝敬父母,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回长汀老家为父母扫墓,上山行动不便,儿孙们会扶着他上山去尽孝心。
马老身体好,在永安20年没发生过大毛病,如今是百岁的年纪,不要亲人陪护,能独自出门乘坐公交车,上超市购买食物生活用品。他身体硬朗健康,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是家人的福分,给儿女减轻压力,少了很多麻烦事,这是在采访老人家时,其媳妇告诉笔者的。
马水生籍贯长汀县策武乡策星村人。他的哥哥马仁辉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役,走完长征的路。参加平型关大战,长期参与敌后游击战。家里的农活家务事都由他负担,但他毫无怨言。在哥哥的影响下,1931年,他是村里少先队队长,为苏维埃政府站岗放哨,后来他成为一名地下游击队员,为红军运送粮食和军用物资,保护接待红军战士。1933年5月,为打破蒋介石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封锁”,他积极动员青年民兵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多种粮食,使苏区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我是农民的儿子,劳动是我们的本色”马老说,是共产党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我们才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人不能忘本,新社会人人平等,有劳动就有得食,旧社会穷人受苦,有劳动不得食。我的儿孙后辈,他们有当工人、农民、医生、干部、教师等职业,儿孙有出息,他打心里高兴。其大孙女都有两个孙子了,马老已是五代同堂的老人,他现在居住在永安与儿孙们在一起生活,还能为孙子的医疗诊所提早开门值班,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老人的欣慰,生活无忧身体好,后辈孝顺,这才是享受人间真正的天伦之乐。(吴刚毅池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