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初,“福建事变”失败后,蒋介石委派陈仪任福建省政府主席,他把《民国日报》改为《福建民报》,该报是国民党福建当局最大的权威官办报纸,为对开四版日报,发行量超过1万份以上,号称有“十大特色”,即:评论谨严、电讯迅确、消息敏捷、编排新颖、通讯活泼、增刊多种、印刷精良、递送快捷、广告效宏等。”报纸登记证号为“中宣部中字2213号” 、“内政部警字4490号”,初期由高拜石担任总编。
高拜石(1901—1969),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十四日。其先世为浙江镇海望族,以游宦落籍于福建福州。高家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杨桥巷口,因其家书房名为“古春风楼”,因此他自号“古春风楼主人”。高拜石善属文,工诗词,长于近代史事,熟谙人物掌故。此后,陈仪与他属于江浙乡党,信任有加还聘高拜石为省府参议员,在战时省会永安协助处理沦陷区的救济工作。
1938年5月,厦门沦陷以后,省会濒临危机。《福建民报》总社大份部人员和印刷设备随同省政府内迁永安。报社在永安(新街)设立总社,社长为张志智;福州(东街)改设分社,分别发行永安版、福州版两种;报社还在南平(中山街)、沙县(商会内)、连城(三民路)、福州(中平路)设立办事处。
总社内迁永安以后,福州分社(东街路127号)坚持出版《福建民报》(福州版),办有早刊、晚刊两种。报社在南台设有办事处,地址为江滨路204号。福州版早刊每月报资八角,晚刊每月报资三角,如国外及外埠另加邮费,一般均通过邮局寄递。该报在福州的坚守发行报刊,为稳定福州的社会治安和民心起到重要的种,表达了福建当局不轻言放弃、誓死抗战的决心。
《福建民报》(福州版)除正版外还创有《纸弹》文艺副刊,它与《福建民报》(永安版)的文艺副刊《墨堡》形同姊妹、异曲同工,均极富宣传号召力。《纸弹》在具有进步思想青年作家林葆青(笳尔)的努力下,团结留榕的新老文艺工作者,如钟山心、黑尼、路世坤、刘含怀、靳尼、邓向椿、萨一佛、卓飘虹、赵肃芳、苓凭、欧坦生等,激情满怀、共同战斗,一时出现了崭新的气象。《纸弹》揭露侵华日寇的暴行和宣传抗战救亡运动,支持进步文艺活动,刊出纪念鲁迅特刊,敢于反映现实、抨击黑暗,揭发福州米荒等问题,同时以诗歌、漫画、木刻、小品等为武器,反映全国和八闽抗战中的英勇事迹,副刊还大胆地刊登中共八路军朱德、彭德怀深入敌后抗战及林彪平型关大捷等文章。
1940年7月26日,《福建民报》(福州版)详细报道了台湾义勇队派员来闽领取药品的新闻。具称:“该队现分在赣浙前线,任救护、宣传、游击工作”,“该队人员采用日文,教导士兵以简单日语口号及抒情小曲,遇与敌兵接触之际,我军常以此种口号,招致敌兵投降,或在阵前歌唱敌国乡调,逗动敌兵厌战心理,曾经历验不爽,收效极宏”。此类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它见证了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共同抗击日寇的兄弟情谊。
《福建民报》(福州版),身处险地的顽强坚守,使每日的报纸均能如期出版,由于海口遭日寇封锁,进口新闻纸全部断绝,该报随即采用永安及闽西北本地生产的改良毛边纸印刷,印刷效果虽然略逊一筹,但还是能够解决燃眉之需。此后,《福建民报》福州分社与福其它报社社址与印刷工场还遭受日机轰炸,宿舍、厂房中弹累累,设施工具毁损甚钜,旋即未及撤离报社的印报机件全部沦入敌手。该报,于1941年(民国三十年)4月,福州第一次沦陷时终刊。
冬日的雨水,裹挟着一种阴冷,街树垂着湿漉漉显得厚重的叶片。街灯在水雾迷茫间昏暗无光,行人的脚步急促而拖沓。我举着伞,心头还荡漾这读后的激动。永安作为抗战时的福建省会所在地,有着太多的人文和故事,这些见证中华民族八闽大地和两岸同胞共同抗战的岁月,决不能随着时光灰飞烟灭,这些需要发扬光大的英勇事迹,不能像游魂一样居无定所、东游西逛。雨季的来临,多少珍贵的福建抗战原始文献资料,又要面临一次浩劫!阴雨霉湿,年复一年,虫蛀鼠咬年复一年,期盼总是伴随着失望,失望中又继续着企盼。心绪在行进中坏到极点,不知何时扔掉了雨伞,独自在大雨间漫无目标地前行,泪水和雨水在脸颊上流淌,雨水是冷、泪水是热。
2015年12月22日 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