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出版发行的《大成报民主报联合版》即是当时发行时间较短、影响重大、形式比较特殊的一种主要报纸。该报原先的《大成报》是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的机关报,创办于连城。《民主报》则是由原《闽西日报》改名而来,为国民党人创办的民营报纸。民国31年(公元1942年)10月,两报在建瓯合并出版《大成报民主报联合版》,其为对开四版日报。
次年9月9日,该报迁移到永安出版发行,实际编务则由原《民主报》负责。报社联合版的发行人朱宛邻,其公开身份为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执委。两家官民报纸的登记号并列使用,《大成报》登记号为“警字第二九八二号”,《民主报》登记号为“警字第八五四四号”。报社在南平中华路,建瓯中山路,永安中正路设立三个办事处。原《大成报》的国民党省党部编辑人员,只主管组稿、审阅,大家挂个空名乐享其成,省党部即不出人也不出资,这种局面仅仅维持到一年半的时间,不欢而散、即告停刊,其中该报联合版在永安编行的时间,只有七个月。
《大成报民主报联合版》在永安第一天出版时,在首期的副刊《新语》版面上登载“刊头语”,声称:“本刊于今天第一次和新省会以及各地的读者见面”,希望今后能表现出“民主精神”和“青年精神”,所谓“民主精神”当然受限颇多,但“青年精神”则由刊载青年诗人西哀的一首小诗中可见。诗曰:
啊
诗人,
飘然的长衫
请跑起,
连袜子也脱去吧,
庄稼汉的软土,
巴巴等着你
更亲切的慰语。
我收藏的这张《大成报民主报联合版》,民国32年(公元1943年)5月2日出版,与报头并列醒目地刊载了一则重要的“本报启事”,其言:“本报机房于四月口日被敌机炸毁,一时修复不及,不得已暂出一开一张,兹幸炸损机件已告修复,今日起恢复日出对开一大张,报费每份每月实收国币十五元,外埠邮寄另加邮资,诸希各界谅察为幸。”
这则“本报启事”所披露的四月敌机轰炸,报社机房受损等情,余未见永安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以往对日机对永安的无差别大轰炸,官方的统计数据似有遗漏。当年,日军穷途末路,猖狂地对永安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轰炸,所用500磅重型炸弹,并大量使用所谓“烧夷弹”,即燃烧弹,其对永安城区土木建筑的房屋破坏极大,大火成片燃烧,城区陷于火海。1月2日,新年伊始,日机便迫不及待地飞来30架轰炸机,投各类炸弹约50枚,俯冲扫射历时2-3小时,城区邮局等单位及民房受损巨大。4月,日机数量不明,据现有资料表明报社机房被炸毁。11月4日,敌机16架投弹135枚,这是日军对省会永安20余次无差别大轰炸,受损最严重的一次,史称为“永安浩劫”。根据1943年11月6日《东南日报》,刊登的消息:“永安浩劫,死伤惨重灾民愈万,公私损失近四亿元,昔日闹市尽成灰烬。”诗人覃子豪愤怒地以此为题,写下了大量激情诗歌,后结集出版即以《永安浩劫》为书名。
看着这张历经70余年,永安出版发行的老报纸,内心不免有一种久别重逢后的激动。报载的每一条新闻,都让人感触颇深。抗战期间,美军曾派遣16架B-25轰炸机,首次轰炸日本东京。美军在后来的多次轰炸返航途中,由于受导航、燃油、天气等影响,飞机大部分在福建、浙江等地迫降,为了营救美国等盟军飞行员,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在该报第三版上题为:《倭又一罪行——我沿海区美机飞行员降落地带民众被屠杀颇众》,日军对轰炸日本三岛的美军飞行员疯狂追杀,对救助掩护飞行员的福建乡亲大肆屠杀。它历史性地见证了我福建军民为救护美军飞行员所遭受的巨大牺牲。
全国大规模地开展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还余音缭绕,国家第二批抗战遗址群永安市又榜上有名。一本战时出版的书刊,一张战时出版的报纸,都应该有它神圣的殿堂。永安,是红军北上抗日的起点;永安,您这块东南抗战热土,中国的抗战壁垒,何时能够竖立起一座抗战丰碑;何时能够建造一座大型的福建人民抗战纪念馆,这是我们的旷日持久、渴望的梦想。
2016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