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共村一角。
深绿、浅绿、墨绿、嫩绿,竹叶、竹节、竹竿、竹枝,驱车进入上坪乡龙共村,仿佛进入竹的海洋,步步皆景,满眼是纯净的绿。6月24日,竹林中,龙共村民或砍毛竹,或将毛竹装运上货车,运往竹加工厂。
“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毛竹价格一直下跌,但最近每吨毛竹可以卖到560元至580元,行情还不错,不少村民抢着夏季好时机,抓紧把竹山上的毛竹卖了。”正在竹山劳作的龙共村书记杨国松说。
龙共村距市区19公里,全村180户,830人,39名党员,人均拥有竹林15亩,村民70%的收入来自竹山。村里的党员多数是致富能手。杨国松是村里的种竹大户,经营着120亩竹林。去年,他家的冬笋、春笋、笋干收入达14万元。今年,杨国松竹山上毛竹进入采伐期,预计可砍伐200余吨毛竹。
为了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建设美丽村庄。从2004年开始,该村积极探索农村党建工作促进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把党组织建在竹产业链上,通过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竹山科学经营。
2004年,村里建设全省首个“竹子现代科技园”,科技园核心区面积达600亩,部分村民不愿意将竹林变成“实验区”,当时任龙共村主任的杨国松主动将其60余亩竹林列入科技园核心区。一年后,在竹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竹林水利灌溉、适度深翻施肥、土壤结构改良、林下套种固氮植物等方式,竹林实行高效经营,使杨国松的竹林效益翻了一番,每亩产值由原来的500元变为1000元。看见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村民们心服口服,纷纷效仿,一棵棵毛竹成为了村民的“摇钱树”,村民或在城里买新房,或在村里建起小洋楼。
当天,龙共村村民杨顺益家正在建围墙。杨顺益花费65万元,建起了二层半的小洋楼,新家采用欧式装修。(林丹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