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的新闻人生

  2016/11/7 15:50:42  6292点  永安之窗

周佐彬在翻看他珍藏的报纸剪贴本。

88岁的张克涌每天都看报纸。

张克涌的报纸剪贴本。

  11月8日是记者节。记者节前夕,在市骏龙古玩城聂书专的店内,记者见到上世纪50年代《永安日报》记者张克涌撰写的新闻校队稿、报纸剪贴本。发黄的纸页,记录着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那些难忘的岁月。几经周折,联系到了已88岁的张克涌老人和《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永安报》记者——周佐彬,听他们回忆当年的新闻岁月,分享——

  曾几何:排版用铅字下乡靠双腿

  推开张克涌家门,书柜占据了卧室的半壁江山,各种报纸整齐堆放在桌上。老人的听力下降,仅剩下三分之一的听力,我们用笔交流。

  “当年,我们报社只有一部老凤凰自行车,过去没有电脑,都是用铅字排版印刷,要等打字员将稿件打印出来后,校队、修改后才能收工,经常忙到凌晨。”张克涌说。

  张克涌是1956年调到《永安人民》报社工作的。未到报社报道前,单位派他和一名同事到福州参加省委举办的第二届新闻干部训练班学习。学成归来后,张克涌负责收发、组稿、校队等业务。

  过去,报纸的文字是用铅字盘里一个字一个字抽捡出来编排,难度大,差错也难免。报纸一般经过初校、复校、打出样板交总编审定、签发、付印的程序。有时,报纸版面编排计算不准确,出现文字太多或者空格,这就需要“动手术”弥补。校对人员经常通宵达旦工作,因为熬夜辛苦,张克涌很瘦。

  1958年10月,《永安人民》报改为《永安日报》,三日一期,报社采编人员从原来5人增加到14人。为了适应报刊内容需要,采编人员划分为:农业组、工业组、文卫组等小组,实行编辑人员轮换下乡、下厂到基层一线采写新闻报道。张克涌被分到工业组。

  “我们工业组还有陈革、林雪绥,陈革任组长,留1人在编辑部编排稿件,2人到基层采写新闻报道,然后,手写好的稿件传递给编辑部,编排出版。”张克涌回忆说,报社只有一部老凤凰牌自行车,大多数人走路下乡采访。

  当年正是全民大炼钢铁和各行各业“大跃进”的形势,张克涌经常到西洋镇、槐南镇、小陶镇等乡镇重点钢铁基地,采写大炼钢铁的新闻稿件。

  那年代,《永安日报》编辑部开展新闻报道“采写、编辑、排版”的竞赛活动,张克涌负责采写编排的大炼钢铁新闻报道专版,获得了报社的“优胜红旗”。

  在报社工作期间,个别企业想请张克涌帮忙在报纸上做夸大宣传报道,被张克涌拒绝。他说:“我不能瞎写,这样既害了你,也害了我。”

  当时报社只有一部手摇电话,联系不便。一次,张克涌下乡采访,他的大儿子发高烧,他爱人林曼慈想告诉张克涌。林曼慈从家中走到报社后,告诉张克涌的一位同事,那位同事打电话好不容易才联系上正在下乡采访的张克涌。

  1961年3月,张克涌接到县里通知,到省党校参加新闻班学习。之后,全省县报停刊,张克涌被安排到省党史办公室工作。

  “我爱人就是报迷,现在每天还看报纸,晚上看完《晚间新闻》才睡觉。”林曼慈望着张可涌说。

  采访中: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多年后,《永安报》重新创刊,与读者见面。笔者也找到了《永安报》的一位记者——周佐彬,与他聊起做新闻的日子。

  “干新闻这一行,要能吃苦,不怕累,淡泊名利。”周佐彬深有感触地说。

  周佐彬是江西吉安人,1949年生。1968年,周佐彬高中毕业后,在驻永某部队入伍。1971年,他成为部队的一名宣传干事。之后,他学会了使用4A海鸥双镜头相机,自己冲洗照片,并喜欢上新闻写作。1979年,他拍摄的一张照片在福州军区主办的《前线报》刊登,认识了《前线报》的图片编辑张宇。张宇是国内知名摄影家。在张宇的指导下,周佐彬逐渐掌握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

  1985年,周佐彬转业到市文化馆工作,负责摄影。1988年7月,他调入《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暨永安市委报道组工作,从事新闻摄影,一直到退休。报道组共3名工作人员。

  “有时拍摄到一组好照片,通宵达旦在暗房冲洗照片,也不觉得累,很有成就感。”周佐彬说,照片洗出来后,照片的背面贴一张纸,写上图片说明,再邮寄给《人民日报》《福建日报》《三明日报》等报社。

  过去没有航拍相机,拍摄人员乘坐热气球拍照。一次,周佐彬与驾驶人员乘坐热气球拍摄桃源洞照片,热气球上升到半空中时,驾驶人员发现液化气燃料不够了,驾驶人员急忙大声向地面人员呼喊,大家奋力拉着热气球绳索,此时,热气球迅速下降,热气球的正下方就是河流。情况危急,周佐彬与驾驶人员忐忑不安,一分一秒都是煎熬。如果热气球掉入河水,气球会盖住乘坐人员的脸部,导致窒息死亡。在大家的努力下,热气球终于掉到了河岸边,与河流几步之遥。

  1990年6月,周佐彬接到紧急采访任务,来不及回家换鞋就出发。他们赶到采访地点——曹远镇黑风洞,报道组的同事徐海明与曹远镇的一名干部走在前面,周佐彬走在最后面。洞内石壁湿滑,突然,只听到“咚咚”一声,周佐彬摔倒在地,身体迅速往山洞石壁下滑,他大声呼救。徐海明转身一看,周佐彬身体仍不停地往下滑。滑了几步,周佐彬的上身恰巧卡入山洞的缝隙里,没有继续往下滑,否则,性命难保。众人将周佐彬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周佐彬的脾脏受损。

  为了拍摄心仪的照片,拍摄者常常要寻找制高点,周佐彬曾经冒险爬到工厂烟囱上,爬到山顶的松树上拍摄;为了拍摄偏远村庄的一对电影放映员夫妻照片,周佐彬背着相机走了8公里。长期户外工作,周佐彬患了肩周炎。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周佐彬拍摄了大量的新闻图片,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林业报》《香港文汇报》《福建日报》《三明日报》等党内外报刊杂志发表3000多件新闻图片、艺术照片;有60多幅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影展并获奖。摄影作品《女工们又笑了》获得1997年度《福建日报》通讯员好新闻二等奖。他曾被福建省记者协会评为“第二届全省双十佳新闻工作者提名奖”。(林丹文/图)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以永安出生的邹韬奋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

安安   8年前   6686点

“2012年度三明十大新闻”揭晓    "爱拼会赢成就海西‘重汽速度’"榜上有名

市网络管理中心   11年前   6100点

市公安局召开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大会战新闻通气会

廖昌照   13年前   7033点

全市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罗奕恢 叶晖   13年前   6497点

小华煤矿的一条文字新闻经永安人民广播电台重新录音采访后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管其乾   16年前   8606点

纪瑞如、何新芳受《三明日报》社表彰

市宣   18年前   8841点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有了新的管理办法

房管处办公室   20年前   11582点

民警做小事感动八旬大娘

廖昌照   5月前   24171点

永安市妇幼保健院党支部开展“提振精气神 建功新福建”大家谈主题党日活动

陈艺芳   8月前   37610点

永安交警救人不留名 单位感动送锦旗

廖昌照   9月前   27535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