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砂镇街道一角(童长福)
来到安砂镇,仿佛走进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的“故人庄”:灵山环抱,秀水相依,还有万亩良田……
“让灵山秀水分外妖娆,使良田轮作一脉镶金。”生活在这里的人,在乐享大自然宁静与神奇的同时,还达成了优化生态、循环发展、综合治理的共识。
近年来,安砂镇围绕青山绿水,做足田园文章,提升生态型、观光型农产业,形成了一条生态致富的产业链。
青山抱小镇
安砂镇现有37.47万亩山林。其中,生态公益林达9.9万亩,面积为我市之首。“这些林子,就是安砂人永续发展的宝库。”12月7日,安砂镇党委书记方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要将全镇囊括于绿海之中,并非容易之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推广以电代柴、建立专业护林队伍、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等举措,都有效地保护了安砂镇的森林资源。当中,最为有力的措施,应属生态公益林赎买机制。它既让处于生态敏感区的商品林得以保留下来,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缩短了林农的营林周期,降低了营林风险,保障了营林效益。
安砂镇党委、政府按照“有偿自愿、公开透明、收支平衡”的原则,开展重点生态区位林赎买活动。凡有意向转让重点生态区位林的林农,将山林交由森林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以当期净收益价作为交易参考价。当出让森林总量大于全镇年度赎买计划时,则采取公开招投标或集合竞价方式,对报价较低的林子,进行优先赎买。
杨学华是安砂镇新建村村民,曾经营着2000多亩山林。有一年,因曹田村的山林突遭火灾,他在那儿经营的林子受到很大损失,他痛心得直跺脚。
自2013年起,杨学华将“麾下”的1200多亩林子,以每亩一千多元的均价,分四批出让为生态公益林。“路边的单重山,靠近水源地的林子,离集镇一公里以内的山边林,都可以出让作为生态公益林。”杨学华说,“要是没有这个机制,大林子根本留不下来。”
绿水绕人家
安砂镇位于九龙溪中游流域。早些年,这里的水运十分发达,有着繁华的商业码头。古有谚语:“九龙十八滩,滩滩是险湾。”在河岸两边的山顶上,当地人修建了两座宝塔,指引航向,庇佑安全。而今,船运的时代已经遁去,可宝塔依旧在清风中,源引着这一方碧绿的活水,环绕着山里的人家。
在安砂镇九龙峡谷,建有水电站大坝,上游便形成了一个库区。市九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采取“人放天养”的模式,发展渔业养殖,达到“保水养鱼,养鱼保水”的效果。公司总经理文铁成告诉记者,6年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公司减少了养鱼的规模,后又碰上水库泄洪,把鱼苗也连带着冲走了,亏了不少钱。
“但经过多年时间,天然养殖的花鲢、白鲢都长大了。今年10月大捕捞时,收获颇丰,公司也有了效益。”文铁成说,另外,这两种鱼以库区的浮游生物为食,降低了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净化了水源。
目前,市九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注册了“安砂有机鱼”商标,正在打造“安砂渔场”餐饮品牌,发展连锁经营。安砂镇江坊村的一些村民,加盟公司,开办了“安砂渔场”餐馆。从店铺设计到装修,全在公司指导下进行。他们烹饪用的鱼,大都是产自库区天然养殖的花鲢和白鲢。餐馆开业时,公司还免费送鱼,以示庆贺。
安砂村村民杨仁天还成为了公司在永安、三明的区域代理商。谈到卖鱼的收益,他笑了笑说:“足够让一家人过上不错的生活。”
良田添鲜花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安砂镇就通过开荒地,平整出了近1万亩良田。这些年,通过完善农田设施建设,安砂镇奠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基础。
村民们采取“烟——稻——菜”“稻——稻——菜”等轮作方式,发挥出了耕地资源的最大优势,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漫步于安砂镇玲珑河沿岸,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莴苣、包菜。在纵横交错的水泥机耕道上,农民们忙着把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装车运往城里销售。
“与种烟、种稻、种菜相比,收益更大的是种花。”安砂镇荣亨合作社的社员陈春妹说。七年前,她与人合伙,种植神马白菊,之后又通过土地流转,扩大了种植规模。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72人,共种植花卉300多亩,耕种的田地涉及安砂村附近的60多位农户。
合作社种的神马白菊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其中,黄色、开放度小的白菊销往日本,每株批发价为1.2元左右;白色、开放度大的白菊销往韩国,每株批发价为0.95元左右。陈春妹仔细算过,按一亩产花四万株、合格率约80%计算,亩产值约3.6万元,毛利润达两万多元。
若以农户为例,一季种上1亩菊花,扣除一切费用,卖给合作社后,可以有五千多元收入,再加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收益金一千元,他的亩产值就有六千多元;要是种上两季的花,年亩产值就可达1万多元。而种烟一亩只有三千元、种菜一亩只有两千元、种稻一亩只有一千元,全年也不过六千元。
“然而,发展农业项目,需要长时间的付出,必须耐得住孤独。一旦产业链成熟,收益就会凸显出来。”方勇说,下一步镇里打算建设生态型、观光型农业景观带,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打造一个“百姓富、生态美”的永安西大门。(魏兴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