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专管员清理河道垃圾。
▲水陆两栖车护河。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安砂九龙湖。(罗联永/文)
▲巡逻舰护河。
▲无人机走上护河岗位。
▲整治后的燕江美如画。
河岸清波荡漾,碧光粼粼,岸上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初春时节,漫步在沙溪河畔,一副多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河水变清了,河道干净了,河边风景更美了,每天来这里娱乐健身的人越来越多。”3月29日,在龟山公园散步的市民刘昌明深有体会。
美景自是醉人,然而,背后的付出却不容易。一年来,我市认真按照省、三明市的部署要求,主动担当、守河尽责,进一步加强辖区内河流保护和管理工作,强化工作重点,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一套机制规范运作
2017年3月,我市河长办公室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市河道管控机制进入全面深化新时期。
紧接着,3月6日,《永安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实施方案》正式出台;3月16日,市河长制办公室挂牌成立;3月28日,由相关8个成员单位选调的17名人员走在了一起……从此,市河长办进入了实体化全天候运作。
成立之初,新手多经验少,会议多实战少,督查多档案少,工作多配合少,部门多协调少等初创局面一度让河长制工作徘徊不前。该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实行线索移交清单制度。”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邓海说,以此为抓手,明确了岗位职责,强化了工作分工,加强了系统内外部工作协调,促进河长制工作规范运作。
邓海介绍,线索移交清单制度明确了河流问题线索来源、移交方式、办理时限、结果运用等事项,让河长办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能合力共为,更趋有章可循,同时对涉河涉水问题的处置实行全程跟踪,全程记录存档,让工作更踏实留痕。
在邓海的办公桌上,有一份《永安市涉河专项治理线索呈报表》,里面详细记载:
3月8日,燕北街道河长办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在西营村大洲后的一售沙点有向河道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发现问题后,街道河长办工作人员与业主沟通无果,向河道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仍屡禁不止。
3月9日,燕北街道向市河长办呈递《永安市涉河专项治理线索呈报表》,并附“涉河治理线索呈报情况说明”和现场照片说明,请求永安市河长办协调相关部门对向河道倾倒建筑垃圾的售沙点进行强制关停。
3月13日,市河长办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发送《永安市涉河专项治理线索移交单》,并明确规定治理反馈时间。在时限要求内,相关部门将治理线索移交单反馈交至永安市河长办,并附上照片说明……
2017年12月,为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有效推进流域河流保护、治理,确保河长制工作取得实效,市河长办签发了《永安市涉河专项治理工作办法(试行)》,成为三明市涉河专项治理工作的一大创新。
“通过《永安市涉河专项治理工作联系告知书》《永安市涉河专项治理》等工作规程,实现了针对区域和流域实际,按照行政区划落实河流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工作落实。”邓海说。
一个班子履职尽责
3月29日下午3时,燕南街道永浆村56岁河道专管员洪培林像往常一样穿上工作服,带上两根自制的河道清理工具,骑着三轮摩托车,从家里出发了。记者在摩托车的副座上陪同前往,亲身体验了一回村级河道专管员的工作。
“每天固定巡河5至7个小时,每月固定3000元工资打到账上,就像城里的上班族一样。”去年11月,老洪成为一名河道专职管理员,主要负责后溪燕南段约10公里和永浆溪约8公里这两河段的保洁工作。
此前,老洪在铁路工地上工作,每天风吹日晒,一个月收入5000元。但老洪更喜欢现在的工作,他说现在收入虽然少一些,但是工资稳定,在家门口工作可以照顾家人,心里安稳。去年,因工作表现优异,老洪被评为市“优秀河道专管员”。
10多分钟后,老洪的三轮摩托车在永浆溪一小水电站旁停下。记者随之下车,放眼望去,河面波光粼粼,清波碧浪。
老洪停下车后,忙着把车上的工具搬下来,汗水沿着他脸上的皱纹顺流而下。他指着其中一根竹制的崭新的勾具说:“勾具泡了水后容易裂开,这根是前两天刚做好的,今年来已经用坏了3根。”说完,他拿着工具和一个簸箕朝河边走去。
每天除了巡河外,老洪还要“晒照片”,做记录。巡河结束,老洪要及时汇报情况,将当天河道巡查的照片发到“河道日巡查”等微信群里,同时做好“永安市河长制工作巡查记录”的记录,填写好水质情况、问题记录和处理情况等。
这就是负责河道日常管理工作的河道专管员的一天。“全永安市共设市级河长7名,乡级河长117名,村级河长181名,河道专管员230名,明确了各级河长、河道专管员工作职责。”市河长办主任、水利局局长林方良介绍。
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河长体系。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设立市、乡河长制办公室集中办公,绘制了全市流域分布图,对全市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72条主要河流全部落实了具体责任人。
一个品牌保驾护航
去年11月30日,市公安局生态分局建立与“河长制”配套的“河道警长制”,以流域为片区按照属地分段原则,确定了20名“河段警长”。随之,市生态综合执法局挂牌成立、市检察院设立派驻检察联络室、市法院设立生态环境审判服务河长制联系点……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目标,我市率先实行公检法“大一统”,让“河长制”成为“河长治”,成为外界纷纷效仿的响亮品牌。
“公检法的直接介入,极大地震慑了违法者,严厉打击了破坏涉河涉水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提升了河长制工作效能。”林方良说。
1月3日,市公安生态分局接到永安市环保局提供线索,线索显示,西洋镇旧街村和下螺村有人私设暗管,非法排污,导致河流污染,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水环境。
得到线索后,生态分局迅速组织警力,对案件进行查处。经调查,办案干警发现,旧街村的一家竹企业和下螺村的一家矿产公司均私设暗管,将废水直排至河道,涉嫌逃避监管非法排污。目前,两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已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
“寻找污染源是这类案件办理的难点,而无人机协助巡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市生态公安分局教导员赖德刚说,无人机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线索,确认经纬度坐标,成为确定污染源的重要依据。
无人机巡河是永安市河长制工作又一创新品牌。
市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永生介绍,河道巡查使用的是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较之一般的无人机,续航时间更长,采用的是高清10倍变焦摄像头,可以实现高清拍摄,远距离传输,打破人工拍摄的局限性,降低人工成本。
“启动无人机巡河对进一步深化河流治理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实行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结合对河道进行巡查,可起到无盲区、无死角、高效能的作用。”胡永生说。
一种文化营造氛围
去年暑期,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河小禹”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师生30余人,深入三明沙溪流域、永安巴溪河流域,开展护河专项行动。
作为“水宝”护河卫士队成员之一,来自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陈少坡,踊跃加入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他告诉记者这为期半个多月的志愿活动,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
“除了近距离体验了解河道专管员的日常工作外,这次活动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让我受益匪浅。”陈少坡说,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够再加入到这一志愿者队伍中来。
持续开展河段巡查与清洁志愿服务、河段专管员采访、挖掘“河长制”优秀案例……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水利系大学生爱河护河意识,进一步扩大了河长制宣传影响力,还为保护水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举办这一活动,旨在较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推进河长制,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水利工程系副主任张美新说。
营造“校园河长”,从娃娃抓起。去年12月15日,罗坊乡中心学校组织青年志愿者以“罗坊主人翁,河道我守护”为主题的河道清理活动,50余名志愿者圆满完成了各自责任区内的任务。
罗坊乡河长办携手学校,通过开展“河长制进校园”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成为节约水资源,爱护水环境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
“河长制工作进校园,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为,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带动保护环境社会新风尚的形成。”林方良说。(郑丽萍朱丹宇魏兴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