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盟昌是永安市燕南街道驻吉峰村第一书记。2018年12月接到驻村命令后,他第一时间赶到村里,召开两委会,决定找个突破口,让人心先暖起来;他带着小本子、认认真真走访每一户村民并发放个人联系卡,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摸清全村1051人常住村里百姓的基本情况与诉求;他独自走进田间地头、附近工厂、走访贫困户、五保户和老党员……获取关于村情的“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结合村里实际情况,他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扭转了村两委心不齐的局面,化解了村里的很多矛盾。短短两年时间,他怀着对农村的特殊情感,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来了村庄的变化,赢得了村民的点赞。
“绵羊”变“头羊”,拧成“一股绳”。抓实“三会一课”制度,让村支委和党员都有了使命感和紧迫感,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村两委干部想干事的浓厚氛围。加强阵地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6万余元,完成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长廊、党务村务公开栏及村部大楼修缮,便民利民服务形象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成立了一支15人的党员先锋队,并号召支部全体党员自愿为抗击疫情捐款3720元。
破房变新房,打准“聚光灯”。走进吉峰村后门栋新村点,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新楼房,在绿树翠竹掩映下格外醒目。他通过多次与相关部门对接协商,对新村原建成的22栋空置房进行理顺,拟定安置分配方案稿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2020年10月,新村室外配套工程,如给排水、消防用水管网、弱电管网、电信宽带管网、小区道路、燃气管道、电力线路工程等有序实施,目前处于扫尾阶段,预计5月底可全部完成。“再过几个月时间,就能搬进三层半的小洋楼,这样的生活做梦都没想到。”吉峰村村民洪大姐见证了村子的“蝶变”。平坦宽阔的道路、粉刷一新的墙面、整齐干净的陈设,让这个新村庄显得别有一番风味,让住在低洼地带、低矮破旧老房里的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间。
资源变资产,强化“内动力”。为避免出现“党员干部干,群众一边看”的现象,蒋盟昌在抓“关键少数”的同时,也不忘鼓励引导普通群众发展生产。思路变了,天地宽了,乡亲们腰杆挺起来了、腰包鼓起来了,村里处处都能见到忙碌的身影。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蒋盟昌始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一方面盘活资产,村集体所有的大山竹加工场地按照协议执行,逐步提高年租金,并催缴欠收租金,预计年收入10余万元。在疫情期间,协助企业促进复工复厂,使得租金正常收取,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吉峰桥头店面历史遗留问题正在理顺、协调,拟最大限度获得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积极与汽车工业园协调对接,将之前园区征地应预留给村集体的50亩工业用地尽快落实,目前已对接好地块并呈报,待园区过班子会进一步落实,下一步也可用于招租预计年增收10万元。
脏乱变整洁,修筑“幸福路”。“环境好了,群众心里越来越亮堂,才更有底气去创造更好的生活,才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说这话的正是第一书记蒋盟昌,从优秀村主干中考试录用的他,一直以来都有一颗“为农民办实事”的心。因村部往洛溪方向道路建成年份较早,道路破损坑洼积水,边沟挤压,路面“晴天灰雨天泥”的现象,他通过向上积极争取资金,修通了560米的边沟和对460㎡的破损路面用沥青修铺,增设错车道3处;针对吉峰桥护栏、人行道破损、桥面伸缩缝断裂等问题,争取资金完成桥面沥青层铺装、更换为不锈钢栏杆、人行道铺设大理石、加设安装路灯等;粮库门口265米破损路面修复加宽为5米水泥路面及边沟修缮工程也已完成,共对接争取资金25万元。一直以来,蒋盟昌都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来抓,通过硬化、绿化、美化等多种方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努力改善吉峰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现在,刚刚修缮的休闲广场上每天都非常热闹,老人们在这里聊天、妇女们在这里跳舞、孩童们在这里玩耍……村里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村子干净了,变亮了,住着舒服多了。”
“你们幸福,我就高兴。”坐在广场上,蒋盟昌和村民们拉话聊天,无比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