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十五日出版的《现代儿童》第十二卷二、三期合刊。历史深处的声音,如同春日的巨雷隆隆震响。我和他们一样流下喜悦的眼泪。想象一下山城此时的欢乐吧!在永安的诗人雨田(许粤华)写道:“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了!辟里巴拉磞!辟里巴拉磞!刹时响起满街的爆仗,刹时涌起满街的人声。有的高兴的狂呼大叫,有的抱着亲人乱吻,有的高兴的手足无措,有的就拿着酒瓶痛饮。”抗战胜利!这是全国的狂欢节,这是福建的狂欢节,这是永安的狂欢节啊!我们中华民族承受太多太深的苦难,我们的人民蒙受太多太深的屈辱!诗人满怀豪情地唱道:“三千多日的艰苦奋斗,挣来今夕的无上光荣。以前所受的一切的国耻,现在都雪的干干净净。”
在福建临时省会的永安,不屈的抗战的旗影在飘。多少中华豪杰,多少八闽子弟,多少燕城儿女,用血肉筑就抗日的钢铁长城!日寇重围下的东南大后方,与重庆西南大后方遥相呼应。永安,成为战时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八年抗战,因为有杨枣、黎烈文、许钦文、王亚南、王西彦、邵荃麟、萨一佛、覃子豪、葛琴、章靳以、董秋芳、赵家欣、罗丹、郭风、聂绀弩、蔡继琨、郑贞文、卢前等等。当然,也包括陈仪、刘建绪、严家淦、陈肇英、黄珍吾、柯远芬等人。永安历史才显得这样丰富多彩,永安历史才显得这样波澜壮阔。是永安的青山绿水养育了他们,是永安民众的淳朴给他们力量。许钦文写道:“许多住在永安山乡的同胞,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一百多斤的重担,在崎岖的山路上一天挑走一百来里路,吃的只是拌着红薯丝的饭和一些蕹菜之类,无怪脸上大概带着菜色。”但是,他们这样做了。作家动感情地说道:“农村的街上不容易买到鲜菜,因为农家各自种着菜,无须上街去买,就随时送菜给我们吃,邻居又分地让我们自己种,帮助我们种。到了年边,拔得大蒜和菜头送给我们,自家磨豆腐的就送豆腐给我们。不但物薄而情厚;在他们,大蒜豆腐并不是薄物。”
日寇长达七年的十二次无差别轰炸,一平方公里的山城没有倒下。让世界看看永安吧!“用血腥的泥土,阻塞着庭院和道路。来吧!我们把他打扫干净。用这些血的泥土,去填平血的坑!” 永安历史的头颅是这样高昂着,永安是挺着胸膛走进历史。抗日,是永安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覃子豪激情地写道:“ 从火里锻炼过的烟囱 /屹立在废墟上/ 它目击着毁灭与死亡/ 连叹息也没有/ 它屹立着 /表示坚强。”
我翻开这本薄薄的《现代儿童》,那披满岁月厚重的扉页写着喜悦和眼泪。有许粤华的《迎胜利》谈话、有王西彦的小说《胜利的钟声》、有郭风的散文《雨的送礼》、有杏庭的时事《日本选择了投降》,还有名不见经传,由永安县立中学一年学生高运春写的诗歌《消息好》。每轻轻地翻过一页,我都感到一颗颗心在怦怦地跳动,每慢慢读过一行行铅字,我都听到一声声震颤的呐喊!历史绝不会象流水一样悄然无声地逝去,她象烙印般深深地熱烙在我的胸口。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和她一起跳动,我的每一次行动,她都睁着警醒的眼睛。中国抗战的历史,已经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我的血燃烧着,照亮书中的每一行字:“天上有一钩新月微明,地上已经是夜凉人静。一个刚入睡的山城,突然传来惊人的喜讯。”
注:《现代儿童》抗战胜利专辑,将于八月十五日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在《永安之窗》隆重推出。
又注:根据网上读者可可先生的意见,特补注发稿时间,即2005年8月15日。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