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陶洋是小陶镇东面一个较大的盆地,春节前的1月13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赶到田头详细了解农业生产情况的八一村也在这个洋面上;至今,不少电视观众、报纸读者还清晰地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在八一村的田头手握着一杆莴苣与当地农民亲切交谈的情景。
正月里,许多农民朋友还在议论着这个话题。近年来,小陶镇取了“烟—稻—菜”或“稻—稻—菜”的模式种植莴苣,给当地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这里的农民也显得特别忙。正月初三,大陶洋的公路上就出现了商贩收购莴苣,农民成群结队地在莴苣田里收割莴苣的繁忙景象。正在收购莴苣的五爱村农民刘圣远告诉笔者,这里的莴苣远销江苏、上海、广州等地。来自江苏省靖江市的盛老板告说,虽然全国各地都有莴苣,但是永安的莴苣质量好,口味也好,他的家乡人把它称为香莴苣,最大的特点是皮薄,汁多,口感好;一般情况下,拉到靖江市去,每斤都能赚上个2角钱左右,当天的收购价是5角,到了他们那边能卖每斤能卖到1元, 2个小时左右就能一车10余吨的莴苣菜批发完;今年春节,靖江那边的气候比较冷,蔬菜的数量也少,正月初一他就出来了,赶在初三、初四吧,就必须把这批蔬菜投入到靖江市场,保证节日的蔬菜供应。
与靖江市的盛老板一起收购莴苣的刘见耿先生,今年36岁,是来自永安市吉山乡的蔬菜商贩,他告诉笔者:“正月里,城市里的居民都喜欢买一点好的新鲜菜,今天要发2车,一车到上海,一车到江苏”。因为正月初一就出来订菜了,连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时间都没有,小陶农民种植莴苣已经五、六年了,他也有五、六年没有去岳父、岳母家拜过年了。这五、六年来,他每年都发150车左右的莴苣到外地,正常的行情里,每收一车菜要给农民2万元左右吧,差不多每年要付给当地农民300来万元的购菜款。刘见耿说,做生意要讲诚信,才会有市场,“做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最不好卖的时候,我也要发车,也要收,不过价格相对会低一点”。
距离刘圣远和刘见耿的收购点不远处就是一片好很大的莴苣田,一群农民正在忙着抢收莴苣,当地新寨村农民朱昌福告诉笔者,2005年冬以来,他一共种了10余亩莴苣,总的算来将近有2万元的收入,比起人家到外面去打工,免去了出门之苦,还可以种两季水稻,如果晚季水稻用的是早熟品种,就可以提前种莴苣,赶在春节前,卖掉,价格就比较高。
据了解,小陶莴苣用的是被国家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并且在省、三明市两级展览和评比活动中,获得名特产品的金奖的优良品质飞桥莴苣。据2003年12月16日《福建科技报》5版报道,该品种具有比山东莴苣早上市的品种优势,在每年的八、九份可以栽种了,到了第二年的春节后还可以种一季,可以实行烟、稻、菜轮作,每茬每亩的成本大约只需500元,最高的亩产值曾达到8000元,是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无霜、有雾的沿河两岸农村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注:此稿的录音版本已于2006年2月7日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广播《今日关注》同题播出,图片《大陶洋农民收割莴苣》于2006年2月4日《三明日报》头版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