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第外景
在下吉山村的后仔坑有一座大夫第(即为大夫的府第)。抗战时期,在大夫第屋后左上方的竹林中古墓旁有一块宅地遗址称“慈竹居”是留法博士黄曾樾先生的旧居。为省政府官员住地、古民居、市级文物保护点。
大夫第的宅名是由朝廷所赐封的,然而其赐封是因科举考试后被赐封大夫(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笔者)或是因其乐施好善却无以考证。大夫第建于清道光丙午三十六年(1846年),占地1140平方米(整个建筑连同半月池、院坪、天井、花台,占地3000多平方米)。大夫第院后古树参天,景色宏美。整座建筑围绕在以青砖砌筑的围墙内,围墙外有半月形池塘(水象征财富,屋后及两侧流水,均流入半月池中,能聚拢财气)。院内精美的砖、木、石雕精品随处可见。斗拱、挂落、栋梁、廓心、柱基石、匾额、门罩等建筑构件上,雕刻题材丰富,技法多样,足见其家当年的富实和文化修养。
厝内文物颇多,主要以书法见长,如金字牌匾、抱柱对联、木质挂联等(有的牌匾和窗雕已损坏,剩余的牌匾主人已收存保管)正厅上摆放有八仙桌一张(小厅各2张),学士椅8张,茶几4个,大圆桌1张,均为清代木制品,还存有黄曾樾使用的“慈竹居秘芨”书柜2个,显示出书香门第的气派。
经考察,此宅为三进五开间双护厝,悬山式屋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院门坐壬山丙向兼亥巳,辛亥丁亥分金,坐室宿六度,向翌宿七度。
步入院门,看见右侧房门上贴有一张捷报:贵府相公刘名人珏蒙延平府(今南平市)正堂,陈科口录口元,院试连元,学报。(“口”字以示看不清的字)
大夫第院门
学报
院内明堂长19.65米,宽5.26米,院坪放水庚方。院围墙高1.59米。
一进厅门坐东向西(坐甲山庚向兼寅申,庚寅丙寅分金,坐尾宿九度,向毕宿十三度)。厅门高度2.39米,宽1.70米。前厅影壁后是天井(长8.64米,宽2.62)放水未方;二进春亭长8.59米,宽2.89米;三进正厅长5.90米,宽4.44米,甬道长16.41米,宽1.72米,左右大小厅各一个(长3.54米、宽3.4米)左右书院房间各1间,小厅各1个。黄曾樾的妹妹住在左边书院第一间。书院两侧是厢房。
考证一进厅门坐甲山庚向兼寅申,庚寅丙寅分金,坐尾宿九度,向毕宿十三度,作水局,寅申为夫妇正配,坐禄迎禄,禄马朝元之贵格,但甲为中男,庚为长男,二男同居,独阳不长。必在甲申年主遭盗窃(即2004年甲申,二进春亭上方横匾被盗)。该厝后托丰隆高耸,更得戌乾文笔华表尖秀。双喜红鸾到方,科甲连元(有捷报为证),必生贵子,正合贪狼星显照,加之甲庚均属火砂比和为旺砂,旺足丁财。但嫌水出坤申方为冲破向上临官,犯杀人大黄泉,必丧成材之子。
在那场严重的流感(文革)中,多少人头昏脑热,要把一切打倒,把古建筑及文物毁掉。是文川溪的清澈河水把吉山村民的眼睛洗得清亮,是清爽的山风吹得村民脑子清醒,他们不畏风险,耿直护卫着。才使“大夫第”能够历经近200多年保存下来,完全得益于吉山村后辈们对它的爱护。
“大夫第”曾因历史上出过两位大夫、一位书法家以及近代名人黄曾樾为此厝的左邻,在此居住过。村民一直把这府第看成他们的自豪和骄傲,激励着一代代后人倍加珍惜、爱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