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作为福建省十强县(市),分别提前2年、3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总体上实现小康。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极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的小康水平,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本文利用最新的《福建省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进行系统测算和评价,寻找差距,分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难点及问题,旨在寻求加快建设永安全面小康社会的对策,供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参考。
一、对我市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基本评价
按照省统计局制定的“福建省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的综合测评方法,我们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教文卫、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生态环境六个方面24项监测指标,对2000~2004年我市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
(一)从全面小康总进程看,我市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开局良好,已取得可喜的第一步。1997年我市已有不少指标超过基本小康值,已经为全面小康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且这5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大地推动了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根据研究,确定全面小康四个阶段的实现程度区间为:40%以下为起步阶段,50%-80%推进阶段,80%-90%为基本实现阶段,90%以上为全面实现阶段。我们用综合评分方法对24个指标进行测算,2004年我市全面小康进程为68.2%,为稳步推进阶段。
(二)从反映小康的24项指标看,我市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指标间实现程度差异较大。2004年居民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基尼系数、森林覆盖率三项指标均已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值,实现程度100%;城镇人口比重、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工业三废处理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四项指标实现程度超过90%,第三产业比重、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比重与全面小康值标准有一定距离,实现程度分别为78.76%、68.4%和60.56%,仍超过序时进度;人口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恩格尔系数三项属综合性、弹性小的指标,实现程度尚可但与目标绝对差距甚大。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人均生活用电量、每万人拥有律师数等指标与目标差距较大,实现程度尚未过半;人均财政收入、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综合能耗产出率分别为22.87%、25%和16%,尚未达到序时目标的25%。
(三)从反映全面小康的六个方面看,实现程度均已过半,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经济发展方面:近5年来,我市抢抓机遇,深化改革,认真落实“产业带动、项目拉动、科技推
动、区域联动、环境促动”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2004年监测结果看,我市经济发展的实现程度为66.1%,综合经济实力已跻身全省十强,城镇人口比重达56.9%,城市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就业充分,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是应该看到,虽然2004年我市一些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如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在全省十强县(市)中分别列4位和3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值还有较大的差距。2004年我市人均GDP21890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029元,实现程度仅为49.6%和22.9%。人均指标要尽快达到或超过全面小康标准尚需付出较大的努力。
社会和谐方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取得较好成效,社会协调发展能力有所增强。我市社会保障工作起步早,经过十几年建立与完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已形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止2004年止,我市养老保险人数7.94万人、城镇医疗保险6.1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拟打算明年正式铺开,最低生活保障达到应保尽保,综合我市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为24.9 %,实现程度仅为35.7%,离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社会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据抽样调查,2004年反映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是0.31,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尚处于合理区间。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114(女生为100),女性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性别歧视进一步消除。综合反映社会和谐的三项指标,2004年我市社会和谐实现程度77.1%。
科教文卫方面:科教文卫发展水平是显示国家发达、民族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目前这是我市的薄弱环节,与我市建设“文明城市”的目标很不协调。我市人口预期寿命为69.3岁, 与小康目标值75岁尚有较大差距。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7.7年,仅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文化程度,与目标值12年差距很大。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7.2‰,其实现程度为87.3%。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只有0.8%,实现程度仅为33.6%。随着经济稳步发展,我市加大了对科教文卫的投入,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程度67.2%。
生活质量方面:我市实现整体小康后,随着居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居民消费由生存型的温饱消费逐步向小康型和现代型的消费阶段过渡,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其实现程度为57.5%。从收入看,自2000年来我市城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以6.6%和5.6%平均增长速度递增,我市城镇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低水平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从消费看,信息化程度提升较快,城市每百个户居民拥有电脑26.7台,比2000年增长1.78倍。从追求物资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传统的衣食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渴望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讲求生活品味,提高生活质量,掀起了以旅游、文化教育、娱乐为主的闲暇消费新热潮。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比重逐年提高,文教娱乐支出比重的实现程度为60.6%,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3%,该指标实现程度为80.9%。居民居住质量指数稳步提高,人均居住面积25.3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10.6平方米, 实现程度为68.4%。人均生活用电量286千瓦时,实现程度为35.7% 。
民主法制方面:“平安永安”建设成效显著,居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程度达95.9%,实现程度为100%。每万人拥有律师数1.01人,与目标值2.5人差距甚大,民主法制建设进程需进一步深入。
生态环境方面:近几年我市加快了资源培育,目标是到2008年建成“两个百万亩基地”,建设与“森林型园林城市,实现一流人居环境”相适应的生态体系。由于资源优势及大力实施环境监测治理,资源环境实现程度提升最快,达到82.6%,其中森林覆盖率、工业三废处理率及城市绿化覆盖率实现程度分别达100%、96.7%和91.9%。但2004年综合能耗产出率仅为2.4元/千克,实现程度为16%,低于全省、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市工业企业多为高能耗低产出、科技含量不高的中小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二、建设全面小康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虽然目前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进程已达68.2%,但众所周知,小康建设进程开始都比较快,但愈往后难度愈大,愈往后进程愈慢,建设进程与时间长短并不成正比,往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通过对我市2004年24项指标监测分析可以看出,在全面建设小康中,经济发展是关键,但不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因为按照当前经济的发展速度,只要不出现大的波折,到2020年,经济总量和人均指标都将如期实现。从永安实际来看,我们认为,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于社会质量的全面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制、道德、环境等协调健康的发展,其核心就是全社会共同繁荣,城乡共同富裕。
难点之一:三农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总体小康阶段,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农民是得到改革开放成果最少但是人口基数又大的群体, 因此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三农”也是制约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瓶颈”。目前我市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较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仍存在较大困难,农民生活质量难提高;教育卫生的基础严重滞后于城市,农民受教育程度及科技文化素质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仅涉及到城市在岗职工,对占多数人口的广大农村来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还处在探讨起步阶段;农村生活条件差,生态破坏加速、污染严重。
难点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我们党所主张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仅靠GDP的增长,无法支撑起一个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增加了更多的社会指标,如社会和谐、科教文卫、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指标,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很大的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全面小康的实现难度。例如反映我市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素质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及综合反映医疗水平、生活质量的“预期寿命”指标与目标值分别相差4.3年和5.7岁,绝对值差距看似不大,但缩小差距需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去稳步推进,无法精确预测需要花费多少时间,需要增加多少投入或按什么增长速度递增。通过监测,我市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和谐社会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科教文卫发展滞后于经济建设,影响了我市经济发展后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市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科技人材匮乏的现实,在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崛起的今天,显然处于不利的境地。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对建设全面小康意义重大,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此外,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力量薄弱,使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偏低;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仍较为突出,而且还存在着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能力差的隐忧;社会失业率较高,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保障覆盖率低与全面小康的广覆盖目标差距很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也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事业总体发展滞缓,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严峻挑战,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难点之三:政治体制在适应社会发展上的难度。政体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确保一切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最基本条件,民主法制建设也是反映全面小康进程的重要指标。十六大报告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这是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各项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它的变革必然会波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实际操作上,我国的政治民主建设主要靠制度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制度移植或嫁接,国内外尚无经验可借鉴,这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三、永安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未来15年,我市面临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重任,任务非常艰巨。永安要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是关键,解决“三农”问题是重点,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作为根本任务,统筹城乡,兼顾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分层次推进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1、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加速经济发展是基础和前提。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是确保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政治安定、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发展才能构建和谐,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各种问题。首先我市要把建设完善的与沿海接轨的快速交通网络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交通瓶颈问题,重塑永安交通枢纽优势,为后十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加速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二是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和优化升级。另外要牢牢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特别加大规模生产性项目、科技项目的开发力度,实施项目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壮大永安经济实力。综合“九五”时期我市GDP年均增长速度达12.9%及从“十五”时期前四年平均发展速度达10.7%看,在实现全面小康四个五年计划中以年均8.5%速度增长是比较合适和稳妥的,到2017年可实现翻两番目标,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到2020年我市人均GDP预计可达63000元,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和超过的。
2、以人为本,统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提高生活消费水平的前提下,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康和医疗卫生体系。”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各级党委政府首先必须达成“只有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识,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 “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要坚决克服一些地方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要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同共进。
3、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永安”活动,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保一方平安。
(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1、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步伐。要建设全面小康,农村小康是关键,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环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支持农业和保护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三是发挥资源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已有的特色农产品,扶持壮大相关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工作思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思路,激活山区农村经济,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同时要加大农村科教文卫事业经费筹集投入力度,尽快改善农村落后面貌。
3、注重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注重产业、行业、地区、部门间均衡发展,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重点解决和提高低收入行业、贫困人群、农村人群以及弱势群体生活问题,这是今后我市建设全面小康进程中的重要的任务之一。
附:2004年永安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相关数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统计相关数据
监测指标 | 单位 | 目标值 | 权数 | 2004年 | 实现程度(%) |
一、经济发展 | 29 | 66.1 | |||
1、人均GDP | 元 | ≥45000 | 10 | 21890 | 49.6 |
2、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 元 | ≥4500 | 4 | 1029 | 22.87 |
3、第三产业比重 | % | 50 | 4 | 39.38 | 78.76 |
4、城镇人口比重 | % | ≥60 | 5 | 56.87 | 94.78 |
5、登记失业率 | % | ≤6 | 6 | 5.4 | 90 |
二、社会和谐 | 12 | 78.1 | |||
6、基尼系数 | ≤0.4 | 4 | 0.31 | 100 | |
7、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 % | ≥70 | 4 | 24.9 | 38.6 |
8、高中阶段毕业生性比 | 女生=100 | ≤109 | 4 | 114 | 95.6 |
三、科教文卫 | 13 | 67.2 | |||
9、人口预期寿命 | 岁 | ≥75 | 3 | 69.3 | 92.4 |
10、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12 | 5 | 7.7 | 64.2 |
11、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 | ≤15 | 2 | 17.2 | 87.3 |
1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 | ≥2.5 | 3 | 0.84 | 33.6 |
四、生活质量 | 23 | 57.1 | |||
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3000 | 6 | /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1000 | 3 | 9415 | 44.83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8000 | 3 | 4398 | 54.98 |
14、恩格尔系数 | % | ≤35 | 3 | 44.9 | 77.95 |
15、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 平方米 | ≥37 | 5 | 25.31 | 68.4 |
16城镇百户家底电脑拥有量 | 台 | ≥60 | 2 | 26.67 | 44.45 |
17、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比重 | % | ≥18 | 4 | 10.9 | 60.56 |
18、人均生活用电量 | 千瓦时 | ≥800 | 3 | 285.6 | 35.7 |
五、民主法制 | 11 | 73 | |||
19、居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 % | ≥95 | 6 | 95.9 | 100 |
20、每万人拥有律师数 | 0 | ≥2.5 | 5 | 1.015 | 40.6 |
六、生态环境 | 12 | 82.6 | |||
21、综合能耗产出率 | 元/千克 | ≥15 | 2 | 2.4 | 16 |
22、森林覆盖率 | % | ≥62 | 2 | 83.2 | 100 |
23、工业三废处理率 | % | ≥95 | 5 | 91.9 | 96.7 |
24、城市绿化覆盖率 | % | ≥40 | 3 | 36.77 | 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