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已载誉回到四川音乐学院的郑静琳。
伴琴声走进音乐世界
美丽的洋娃娃、可爱的玩偶、叮咚作响的小木琴,这是许多女孩小时候的玩具。和其他小孩不同,郑静琳从小就只对小木琴“情有独钟”,玩起来什么时候都不舍得放开。后来,妈妈就给她买了一架电子琴,小静琳更加爱不释手,优美的琴声经常流淌在家中。看到女儿确实喜欢音乐,1990年,这个普通的家庭硬是省吃俭用为她买来一架钢琴。
早上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晚上再一个小时,5岁的小静琳仍热情不减。正式上学后,练琴的时间更少了,别的孩子课余时间都安排得丰富多彩,小静琳却选择专心地练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没有名师系统指导的情况下,初中的阶段,她就过了钢琴十级,这也坚定了她考音乐学院的决心。
雏鹰从音乐学院起飞
2004年,郑静琳考入了四川音乐学院,主修钢琴。这是个人才辈出的学校,李云迪、陈萨、吴弛……每年都有学生在国际顶级钢琴大赛以及一些全国和地区性钢琴比赛中获奖。
师兄师姐的成功更加激励了郑静琳。靳羽西女士曾说:在钢琴这个领域,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是神性的差距。郑静琳却认为,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事情的,没有经过磨练,怎么会有好收成?差距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要懂得把差距化为动力,不断努力。
谈到音乐学院学习的经历,郑静琳特别感谢自己的老师,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李明珠。她动情地说,李老师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观念特别国际化。如果说以前的老师只是让她认识了钢琴,而李老师却让自己的眼界更为开阔,教会自己如何融入到乐曲中,演奏因此有了质的飞跃。
且听琴韵濠江流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郑静琳说,比赛前,除了正常上课以外,李明珠老师花大量的时间来听她练琴,每个小节甚至每个音都要求得十分严格。因为这次钢琴大赛有来自国内59个城市和美国、法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名青少年参加,可谓高手云集。
比赛的时候,郑静琳有些激动,但其实心里已经有了底。上台时,她以一曲柴科夫斯基的《杜姆卡》技压全场,夺得青年A专业组金奖。
“假如把自己比喻成一种花,那我就像向日葵一样,迎着阳光开放。”幸福的郑静琳说。不过她更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争取更多锻炼的机会,不断修整自己,让钢琴这门艺术在自己的手上能表达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