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投资环境的优、劣势分析及改善对策

聂爱芳  2006/10/16 10:19:51  17080点  永安之窗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好的投资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外可以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内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创业热情。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信心度,关系着投资是否安全、能否有效运行,同时也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是否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永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实行标本兼治,多策并举的措施,近年来,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狠下功夫,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的政策,使永安的投资发展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本文从投资软环境、硬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论述永安投资环境的优劣,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永安投资环境的状况。从而使当地政府正确认识永安投资环境的的优势及不足,使决策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引导投资者全面、准确认识永安投资环境,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该地区,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更快发展。

  一、永安投资发展环境的有利因素

  (一)投资硬环境显著改善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基本保证

  1、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劳动成本突显比较优势。 永安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金山银水"之称。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和资源组合、配置较好,特别是保障经济发展的资源基本供应如煤炭、矿产资源,水、土地及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等基本供给等可充分保障,这是构成永安投资环境的基础,是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较突出地位的投资环境因素。如永安森林资源集存量大,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南方集体林区改革试点区之一。现有林地面积3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2%,林木蓄积量2200多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土地资源肥沃富饶,矿产资源颇具特色。现已发现的矿种有41种,无烟煤、石灰石、重晶石、水泥粘土为优势矿种,其中重晶石、石灰石、无烟煤储量均居全省前茅, 总的特点是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良,开采条件好,有明显区域性。水力资源潜力极大,境内水资源总量达9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0.98万立方米,为福建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34.6万KW。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永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4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桃源洞-鳞隐石林、 “天然生物种质基因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宝岩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槐南安贞堡等许多景点。人力资源主要表现在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目前发达地区受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和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短缺的影响,纷纷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对外梯度转移步伐,资源优势成为永安市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亮点。投资者对我市的硬性商务成本如“劳动力价格”、“土地及房地产价格”、 “水电气价格”的评价满意度颇高。

  2、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是闽西北与闽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中转、集散地。鹰厦铁路、205国道、305省道、208省道贯穿境内,开通至福州的“永安号”旅游专列,毗邻永安的连城冠豸山机场已成功试航。着力构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快速通道,沙县机场、泉三高速公路动工建设,永武、永宁、永漳高速公路、永安至长汀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正紧罗密鼓进行,着力解决交通瓶颈问题,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我市与沿海及外省接轨的快速交通网络的建成完善,永安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同时城市南区开发、管道燃气工程、舒展温泉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正在建设中,正积极培育纺织、林竹及农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及装饰等专业市场和大型现代商业购物中心。这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必将进一步增强永安作为海峡西岸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全市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90%,电力供应较为充足,拥有水、火电装机容量75.38万千瓦。邮电通信发达,100%的行政村已开通程控电话,家庭拥有率达98%;移动电话信号已覆盖所有乡镇所在地和80%以上的行政村。

  3、城市化水平较高,积极创建一流的城市人居环境。城市规划区119.21平方公里,建成区1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8万,城镇化水平达56%;市政道路总长度117公里;人均公共绿地7.52平方米;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9.27标台;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6.41平方米。大力实施“南商北工”、“东扩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南面行政居住休闲区,已初具规模,开始启动埔岭汽车工业投资区建设,北部尼葛开发区按照“一区四园”(即尼葛工业园、大兴工业园、金银湖工业园、水东工业园)30平方公里的总体布局开发建设;香樟大道、燕江大道己经开工建设,将使城区交通环境大为改善,群众出行十分方便;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监管体系比较完善。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本地的青山秀水“园林式”的生活环境比较满意,在此投资生活他们能感受到小城市的那种休闲、舒适。

  (二)投资软环境不断完善更符合外商投资需要

  1、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宽松。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提升区位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做美’二级城市’”的发展目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全市掀起了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取得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仅靠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地争取外资,借力发展。多次制定、修改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通过优惠提供生产经营场地、简便审批手续、减费薄赋、实行国民、市民待遇、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保护服务等办法,吸引外来投资者在本地投资,为保障投资者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提供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2、 四项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85.5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47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25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十强。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改革开放以来获全国教育、科技、卫生、计生优质服务、绿化、体育、保险先进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等50多项全国性、省级殊荣。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组织落实“三项活动”,城乡文体生活繁荣活跃;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妥善解决好弱势和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健全;深入开展建设“平安永安”活动,治理社会治安环境成绩斐然;

  3、精简高效的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政府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干预正在大力实施,以“小政府、大服务”为发展方向,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站式办公制度、现场办公制度使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间大为缩减,审批程序趋于简单化。这些改革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企业发展环境不断得到客商的认同

  工业基础比较雄厚,是福建省新兴的工业城市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永安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东部开放地区,特别是90年代以来,永安和福建东部地区差距有所增大,但由于在改革开放前永安成为福建省“小三线”,国家在永安巨额的投资,兴建了一批国有骨干企业,加上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为永安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能源、原材料生产加工、机械、建材和纺织等在全省有相当实力。2005年全市现有工业企业28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48家,其中中央、省、三明市属企业21家。永安的发电量、水泥、人造纤维、石灰石、重晶石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其中化纤约占三分之一、水泥约占四分之一。境内有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建水泥股份公司、永安林业、智胜化工等4家省百家重点企业,有永林蓝豹”金刚板、 “一支花 ”牌尿素、 “中化”牌复合肥、 “建福”牌水泥等5个国家级免检产品。纺织、林竹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化工及化纤等五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到2010年,要努力成为全省工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林竹集成板生产基地、载货车及专用车生产基地、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基地、化工及化纤生产基地。这些工业基础是永安吸引外资的协作基础,通过引进外资,促进企业联合和现代技术改造,永安工业潜力将得到充分发挥,极具吸引力。

  二、永安投资发展环境的不利因素

  1、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当前,我市已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与全省其它十强县市有进一步拉大差距的趋势,三明其它县市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与我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而不断加大我市发展压力和难度。永安位居福建闽西内陆,“小三线”建设及撒县设市的辉煌使永安人以山区老大自居,小富即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优势反而成为改革开放桎梏,在项目工作中,循规蹈矩,灵活不够,常使外商左右为难;在执行上级政策中主观教条,部分优惠政策不到位,让外商感觉到政策不稳定、不连续、投资风险大;已出台的优惠政策大多雷同,创新不足。究其原因:一是缺少一个“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氛围,因循守旧思想依然制约部分干部群众头脑,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思维定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和敢为人先的超前改革精神的领导干部,缺少具备市场观念、敢闯、敢冒富的企业家群体。

  2、重招商、轻服务。我市引进外资的思路基本上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水平,还是只讲引资的数量规模,没有认真考虑如何真正改善投资环境。重招商、轻管理和服务,重数量、轻质量,重表面文章、轻实际效果。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患得患失,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执行政策简单生硬,服务不够主动、热情,不能为基层和投资者排忧解难。有的部门工作中急功近利,将“刚性规定”变成“柔性操作”,办事程序与审批手续裁而不减;有些干部作风飘浮,工作中敷衍塞责、欺上瞒下、从中作梗。许多投资者反应,在项目考察、投资洽谈、合同签约、项目实施、企业组建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困难重重,阻力很大,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信誉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也都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社会层面看,外商来永安投资,遇到的很多麻烦和障碍往往并不是来自政府上层,而是一些基层单位和个别人。少数人和部门,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刻意损害客商合法利益,他们的行为很轻易地把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而作出的艰辛努力毁于一旦,最终受到损害的是我市长远利益和全体人民共同的利益。这种事情在我市已有惨痛的例子,

  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优势不突出。近年,永安虽然对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力度加强,出台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看与东部地区省份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005年永安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56.3%,而广东在上世纪末就达到了50%,晋江、福清、石狮2005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当地就业的主要渠道,永安的非公有制经济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在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主导产业比重不高,对当地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如在我市的五大主导产业中,纺织服装和建材的产值的比重都只有14.9%,发电、化纤、化工的产值比重也分别为12.8%、10.5%和10.1%,没有一个非常有优势的主导产业,产业集聚效应及品牌效应不强。我市的产业集群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聚程度低,各产业的产业链短,能牵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少。前几年有关部门再三邀请一家颇有实力的服装生产企业到永安办生产基地,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但该公司经过细致考虑后并没有把这个生产基地设在永安而是放在了泉州,究其原因,永安缺的是服装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及相应的物流能力,这些恰恰是泉州地区的比较优势。

  4、民间资本不活跃,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功能较弱。永安缺乏沿海地区的人缘地缘,在吸引外资扩张经济实力方面是望尘莫及的, 加上民间资金的利用率低,老百姓赚钱存钱思想相当严重,投资办企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十五”期间,永安贷款年平均增长7.6%,远远低于全国贷款年均增长17.6%的水平, 2005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4.38亿元,新增存贷比低于福建5.7个百分点。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不强,观念、体制仍制约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活跃,招商引资渠道狭窄。

  5、基础设施仍不能适应外来投资商的需要。在铁路交通方面,城际快速列车较少,地方铁路发展缓慢,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等级公路、航空仍是我市的交通“瓶颈”,不能满足对外开放的需要。商务办公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与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保险、会计、律师、中介等方面的服务范围较小、水平较低,电子商务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性项目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配套能力较差,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6、教育、娱乐和卫生整体发展水平较难满足高层次群体的需求,人才资源不足。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市教育、娱乐和卫生整体设施条件虽然大为改善,水平也普遍提高,但是资源配置与大中沿海城市相比仍差别大,师资生源流失,投资者来此投资却不安家落户,教育、娱乐和卫生整体发展水平较难满足高层次群体的需求。永安每年都向全国各高等院校输送近千人才,但由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欠佳,大批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外流,相当数量的学业有成的学子争先去沿海、去国外发展,回永安发展事业的少之又少。由此,造成区域内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所需要的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营销人员不足,技术人才短缺或匮乏现象更趋严重。近年来,永安人材纷纷流到沿海城市,从工矿企业到教育、卫生等部门都出现了普遍的人材外流现象。大中型企业、卫生、教育等部门精心培养的管理人材、技术人材成批地被沿海外地企业高薪挖走,企业在实施一些重大技改或技术攻关时,明显感到人材缺乏而力不从心,正是人材的匮乏,使一些高科技项目无法引进,落地实施。

  三、改善永安投资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在拓展投资环境改善空间方面,必须立足于自身特点,进行自我定位,选择差异化策略,形成竞争优势。后发地区尤其要选择差异化策略,因为后发优势的关键就在于差异化,如果与发达城市产业同构、功能趋同,“后人发”是永远无法“先人至”的。相反,只有另辟蹊径,曲径通幽,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善投资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投资环境要素和谐度追求的正是绿色增长,是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永安早期经济发展速度慢于沿海开放区,客观上保护了资源环境,目前资源承载能力强反过来成为一种优势,并将有效支撑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届市政府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优势,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增强和利用优势。我们在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中应坚持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和谐、项目与环境的和谐、项目与产业的和谐,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与加强科学监管的关系。受市场利益驱动,资金、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要素必然向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流动。仅仅依靠市场配置资源,难免会使一些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投资回报低的企业鱼目混珠,带来低水平重复建设,地方政府依法进行干预和监管。二是正确处理坚持提高引资质量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招商引资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项目业主的综合实力和经营能力,更要看其投资取向和发展诚意;既要采取“拿来主义”直接引进,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又要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三是正确处理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系。城市建设应当本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适度超前、质量优先、量力而行,既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交通设施配套、重大项目布局以及各类要素市场设置的协调推进,又高度关注城市软件配套,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居民文明程度。 

  (二)政府转型战略

  拓展投资环境改善的政策边界,首先需要政府转型。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我市的产业发展属较典型的投资导向型,商务成本的整体水平会直接影响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因此降低和控制我市企业商务成本,特别是降低软性商务成本,提升区位优势和效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市着眼于全球化和市场化,学习国际先进执政理念,建立服务型政府,培养专家型队伍,实现网络化运行,开展标准化管理,努力占领城市竞争的制高点;着眼于知识化,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培育潜在的竞争优势。我认为,要使环境真正得到改善,需要对我市投资工作进行全面的深层的改革和创新,而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加快改革,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的功能回归到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属于政府本身的功能上来,逐步减少、最终取消政府对非公共产品直接投资的功能。为政之要,德为先。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把守德放在首位,认真履行政府的宗旨,执政为民,不要与民争利,与企业争利,更不要以不道德的手段与民、与企业争利。目前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要解决审批程序繁琐的行政效能问题,还要特别强化后续的监管,防止管理脱节。在所有审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运作的前提下,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真正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有序、宽松的环境。如果能把已经在我市投资的企业服务好,使他们产生明显的示范效应,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招商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产业聚集战略

  提高投资环境要素集中度的配套措施应该是引导产业聚集。不能形成产业集群,投资者可能因为成本相对较高而选择资金外流,投资环境要素和谐度也可能受到破坏。因此,制定合理的产业聚集战略是必要的。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时,要格外重视“企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企业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产业链、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体等要素,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目前投资商最感兴趣的东西。永安已经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培育“4(纺织、林竹、旅游、汽车及零部件)+2(建材、化工及化纤)”产业集群,建成全省工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林竹集成板生产基地、载货车及专用车生产基地、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基地、化工及化纤生产基地、海峡西岸生态休闲旅游胜地。下一步主要应围绕产业聚集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围绕我区已形成或将要形成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先引进技术含量高、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龙头企业和项目,从而带动产业集聚和配套建设。二是在规划中剔除无法承载的、或者无法形成集群效应的项目,如一些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投资回报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企业,拒之门外。三是要着眼于三明地区而不是永安市进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地区经济集聚效应,着力培植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建立城乡联动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应把永安市进一步打造成海峡西岸重要的“二级城市”。  

  (四)城市品牌战略

  城市品牌是提高投资环境要素集中度的重要元素。人类离不开工作和生活两大主题,人们向往高品质的生活,追求可持续发展,人人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在此安居乐业。优良的城市人居环境不仅能够集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而且也有助于资本、技术和信息向城市集中,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永安应综合自己的优势—丰富的山区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不断强大的经济实力、安康的人民生活、时尚的社会风貌把我市城市形象定位为“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永安还不是一个名牌城市,仍旧“藏在深闺人不识”,外界对其了解程度偏低,所以我们要通过努力打响中国魅力城市、中国笋竹之乡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个品牌,扩大了知名度、提升了影响力。走项目拉动与环境促动相结合的路子,筑巢引凤,相信我市通过创建一流人居环境,以优良环境为支撑,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外资、人才参与我市建设。  

  (五)城市合作战略  

  从短期看,城市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因为资金和人才都没有“分身术”,不是流动到此地就是流动到彼地。从长期看,城市之间,尤其是相邻城市之间更是存在一种合作关系,因为一些资源只有共享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才能产生附加价值。 永安应以更宽的视野,谋划对外开放和市内发展,在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寻求未来定位,加快三明市区—永安城市联盟进程,要通过借助三明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空港优势实现自我增值;抓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对外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强区域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驻永中央、省、三明市属企事业单位发展,推进区域经济联动,实现双赢发展。要鼓励各类民间机构参与并推动区域合作,发挥民间团体、半官方组织在促进城市间要素整合、信息沟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明地区的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民间组织正逐渐成为商务交流和招商引资的活跃力量。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省扶贫基金会向我市捐赠5台血球分析仪

7年前   6108点

永安市连续17年进入“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

张国忠   13年前   9824点

永安市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99亿余元

13年前   8160点

我市实施产业发展富民工程,“一户一业”促进农民增收

市委农办   13年前   7996点

2011年一季度永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7亿元

13年前   7635点

安砂水电厂学习实践活动顺利转入分析检查阶段

王鹏徽   15年前   6364点

我市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2007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吴家福 罗兴茂   16年前   15091点

永安市2007年进入全省县级经济实力十强第六位

张国忠   17年前   11456点

我市水泥价格继续冲高

杨茹琴   18年前   13302点

我市水泥价格止跌回升

杨茹琴   18年前   12593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