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家族创建安贞堡的生活史

华林龙  2007/7/3 21:06:20  32393点  永安之窗

池氏家族部分裔孙合影  池仁升  摄

  岁月如流,人生几何,唯有建筑,丰碑长存。
  走进古堡,呈现在笔者眼帘中的是一座规模宏伟,金碧辉煌,震撼永安、全省乃至全国的客家古建筑——安贞堡。然而,人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景物太多,看建堡主人的心灵太少。又曾有几人深思过:“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美丽的校园固然难忘,同窗情深的同学固然难舍,若有人问我,游览了古堡,令你最难忘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池氏家族历经数代含辛茹苦,勤奋创业,省吃俭用,耗万金资财兴建古堡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
  一、承祖遗业  续发万金
  池氏家族经商创业可谓是一代胜过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强。如同长江流水后浪推前浪。据《西平宗谱》记载:十四代朝敏公(振桥公第四子),经商省内外(主售杉木、楠木、牛皮、香菇、茶叶等生意)屡得荣归,置田计粮二百余亩。并与三兄朝邑公合建“隆兴堂”一座。十五代圣笃公(朝敏公长子)59岁时以其父名盖“菁英堂”一座,给其弟侄儿居住。(于光绪丁丑(1877)十月间失火,只存右边扶屋顶头两间,左边扶屋一植及门亭,迨光绪戊寅(1878)四月十八日由绍忠公(圣笃公之子)重新架造,十月落成,散处旧屋者复转新居。)69岁自建“景云堂”一座,被人称“万金厝”现已列入永安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景云堂”正厅  华林龙  摄

  十七代占瑞公(绍忠公之子)一生存心正直、处世无欺、尊师重道、乐善好施,承父遗业,自其祖父起,三代单传,全部继承了祖父两代的“万金”家财,加之自己又经商兴业,广置田产,已有蓄粮万担以上家业,成为当地乡绅,永安首屈一指的大富豪。十八代连贯(占瑞公长子)年幼聪明、颖敏过人、性格温顺、待人热情、素怀大志,自27岁考取乙酉科“拔贡”学名后,又加补“知府”,财运双美,更加发扬光大,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与其父占瑞公共建安贞堡,历时十四年完工。
  池氏家族虽不惜花数万金建筑安贞堡,但家人在生活上还是本着能省则省,不肯多花一分钱,如果不是这样,又怎能迅速积敛起巨额财富呢!据池氏后裔说:“有一次占瑞外出办事,买米团充饥,以盐巴拌米团吃,又怕别人见笑,却以长袖遮掩着吃。”池氏家族在生活上总是节衣缩食,把好吃的食物留下来待客。如昔日五天一圩才能买到猪肉,祖上将买来的鲜肉,要留五天,以备客人来食用,家人连肉汤都舍不得喝,留下待客。池云龙过世后,其夫人余翠娣更是克勤克俭,每圩买一斤肉,要切成七片,每天只许食一片,另有两片留下待客用。

二进下主堂两侧的厨房  华林龙  摄

  有谁曾料想到,呈现在游览者面前的这座庞大古堡,竟是池氏始祖庚一公从沙县清水池(今永安曹远汶州)迁居到西华洋头村肇基的家族,原来是世代佃农,靠当长公生活,从十二世以后起,丁财逐渐兴旺起来,特别是经过十四代、十五代、十七代、十八代祖孙四代的不懈努力,突然暴富起来,依靠经商生业、购置田产、考取学名入仕途,走进社会上层后才开始摆脱了农民身份,成为当地有名的乡绅。从此,为兴建安贞堡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二、遵循古训  处世无欺
  据罗上和老人(现年83岁)说:池氏家族一贯遵循“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等古训,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总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如有一次池占瑞从家中出来,行至田埂上,有群放牛娃,将田沟水泼到池占瑞身上,衣服被弄脏了,池占瑞回家换套衣服后,再过田埂时,不仅没有骂泼水的孩子,还笑着对这个小孩说:“不要贪玩,误了时间,没有把柴草砍回家,家里大人会骂你的,今后不要再这样了。”
  池仁慈老人(现年93岁)回忆说:“在太华罗丰,池家原有一块田,租给当地一位老人耕种,租田老人孤寡一人,无依无靠,后来老人年迈体弱,无法耕种,将田地转租给他人耕种,收得地租粮作为养老食用。池云龙得悉后,对他的生活处境深表同情,从此不再向老人要租,直至老人逝世后,才收回租地。”
  池氏后裔说:听老辈人讲,建土堡时,有人向池云龙反映,有人将过秤后的石料,又重复过秤,池云龙听后笑着对他说:“做工的人起早贪黑地干活,挣得是辛苦钱,多算点工钱不要紧。”反劝别人不要去计较。又有一次,一位夯堡墙的工人,乘别人挑土未到之机,先躺在墙上休息,不久睡着了。正好池云龙到工地察看,别人要喊醒他,池云龙立即制止说:“他总是干活太累、太疲倦了,别叫醒他,让他多睡一会儿,免得他在朦胧中惊醒,从高墙上摔下,那就麻烦多了。”从上述事例中可以,充分说明池占瑞父子具有虚怀若谷、宽宏大度的气质,对待工匠礼遇有加,报酬丰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三、济困扶危  好善乐施
  洋头村有一位朱姓老人曾对别人说:“过去自己家中很穷,靠给人打长工度日。结婚时,连一顶蚊帐都买不起,还是安贞堡主人赠送的。”
  池氏在建设有块田,当时因要建圩场,池云龙当即表示无偿奉送,为圩场贸易提供好场所,也为乡亲赴圩购买农副产品提供了方便。
  据当地老人反映:“池氏家族建堡时,池占瑞、池云龙父子俩人平时对待工匠态度好,既热情又大方,古堡竣工后,工匠为了答谢主人,连工具都不愿带走,留给堡主修缮住宅时用。在建堡前大坪时,池连潭做小工,挑沙,堡主得知他家生活比较困难,每次傍晚收工后,都允许他用一个小布袋装些盐巴带回去,以补家用。池云龙长抱利人之念,长怀助人之乐。凡是乡亲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去找他,池云龙总是有求必应。”
  池占瑞父子对乡村筑路、修桥、搭板、建凉亭等善事,都能慷慨解囊。至今池氏后裔不忘祖训,积德行善,为乡亲们做好事,如在白岩峡建“乘风亭”时,池氏家族有13人及池云龙后裔池仁升、池仁惠都积极捐款盖建。

乘风亭  华林龙  摄

  池占瑞父子在建安贞堡动土开工之时,宴请来宾九十多桌,该堡竣工时,设宴酬谢贺宾一百多桌,当时在离县城偏远,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能赢得这么多亲朋好友的信赖,纷纷赶来庆贺,可见,池占瑞父子,平时广交朋友,和蔼守信,待人接物是多么平易近人。
  四、创建古堡  造福桑梓
  1885年,池占瑞站在卧牛山下的小山村的土埂上,非常自信地对年仅27岁的长子池云龙说:“池氏家族要建一座全省甚至全国独一无二的客家大土楼。”当时扬言要建成全国最大的家族土楼,且不说建堡耗资多么高昂,光是其气派胆略,就能够令人震撼的了。
  而池氏家族要建一流的土楼,既要利于本地、邻乡群众躲避匪难,又能以一御百,坚固耐用的,集全国之大成的军事防御的土堡,还要符合他们贵族身份,礼仪森严,仕大夫闲情雅致,养生冶性、行义求志、诗书传家的豪宅。
  为了建好大土堡,池占瑞父子煞是费了一番苦心。父子带着工匠,多次晋京参观、考察,在京城还询问了部分西欧来华的外国人,同时还到各地土堡进行实地考察、比较,并由池云龙亲自设计绘成土堡建造草图。呈报邑侯甘常俊给示同意盖建。
  建筑一座如此庞大的土堡,动用的财力物力是相当巨大的。池家父子心里十分清楚,他们只有一边招工动手兴建土堡,一边管理种田收租,一边继续经商做生意,将池氏世代祖宗经商生业,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黄金约三万两,银圆九万多块,约八千多担谷子的资财(由五百多亩田地中的一部分田地收租得来的)],全部投入土堡建设之中。由于安贞堡的建造工序繁多,用工数量惊人。整个建堡过程中需要地理师、夯工、挑土工、木匠、泥水匠、雕工、画工等多种工匠。因施工顺序有先有后,工匠成批来又成批地走,轮换施工因而无法统计人数,施工管理难度大,加之财力所致,工程时而打打停停,致使安贞堡整个建造工期拖延十四年才完工。
  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内外忧患,战火连绵,“匪气四起,满地萑符”。主人建堡的主要目的是为家族、乡邻避匪患。
  古堡四周高墙相绕,厚达4米,外墙高达9米多。并用黄土、石灰、细沙、再加少量蛋白、红糖、糯米,反复搓、揉,制成“三合土”,采用传统的“大墙板”夯筑的方法,一板一板地筑成墙。在夯筑过程中,还要加上竹条、木条做筋骨连成一体,已增强坚固性。
  堡内设计着眼于防御,如第一道正门拱门的上方设有二个圆孔,可以从马道向下射击或灌溉开水击退敌人。堡正面左右突击两个观察哨,三面都密布枪眼,可打击三面来敌。后面马道最高处顶一个。三个哨所形成犄角,互为照应。有利于观察敌情、指挥防御、打击进犯之敌。堡墙上有一条供防守人员来往的环堡大走廊(俗称马道),墙上向外设有扇形嘹望窗90个(内大外小),圆形射击孔180多个,一律用竹筒夯在墙体内,可以居高临下夹击近墙的敌人。在那没有大炮、导弹的年代里,土堡是很难攻破的。

古堡正门左侧观察哨楼  华林龙  摄

  堡内生活设施卧房、厨房、餐厅、浴厕配套齐全,食、住、防均有保障,有18个厅堂、12个厨房、大小房间360间、水井5口,粮仓贮粮充足,可供千余人居住。即使敌人围困一月、半年,饮水不断,丰衣足食,安然无恙。

一进天井中的水井  华林龙  摄

  土堡落成后,池云龙带着全家14人,喜迁居住。延平府叶辛弟作联两副:正厅第一柱:“安从静后来诚意正心修身为本,贞者事之斡厚德载物应地无疆”;正厅第二柱:“庆其地肯其堂自前成来好聚数个年国族,云从龙风从虎喜际会时震惊廿二省江山”。大田拔贡范冠鳌作联一副:正厅第三柱:“衍五福干箕畴康宁富寿,庆长春于天地黼黻文章”。永安岁贡罗升赋诗一首(族谱):
  鼎建安贞历有年  当年创造已周全
  四边到处珍如画  登上二楼变了天
  麟趾呈祥改革宪  凤毛齐美进家声
  资财不输王公富  发业兼乾君子人
  屈指燕江为第一  功名道德赶何人
  1930年,德化土匪尚本戎率千余人攻打安贞堡被击退。据洋尾村罗锦章老人(现年79岁)回忆说:“有一次避土匪侵犯,他三代人都住到堡内,昔时住的房间依稀可记。父亲罗凤赞为抗击土匪,有个手指被鸟铳炸掉。从此得绰号叫“没手九”。德化土匪曾两次进攻土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西华全乡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了保全。” 先建安贞堡,再盖“庆云堂”、“会龙堂”足以说明池氏家族,处处先为乡邻群众利益、安危着想,再考虑儿孙后代的利益,至今仍赢得乡亲们的称赞。


(左为池占瑞的元孙仁慈现年93岁  中为池占瑞的元孙仁美现年84岁  右为池占瑞的曾孙媳罗莲英现年104岁)  池仁升  摄
  
  安贞堡建筑不仅体现了池氏祖先的智慧,池氏家族创业史上的杰出创举。也是池氏家族建堡的真实生活的写照。安贞堡几经沧桑,历尽风雨,百年堡宅至今立柱无倾斜,房架无破损,主体结构建筑保持完整,当年宏观尚在,风韵依存。古堡始建迄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真是“千柱玲珑泽源开,百年建堡出奇才。先辈功德荣故里,后秀守业更难哉。”
  凝视古堡,发人深思,意犹未尽,感慨万千:历史如轮,日月留痕,一个事物的存在,必有其与众不同的历史故事,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随着目光的移动,昔日建堡主人呕心沥血,工匠汗流浃背,登高抬运,那一石一木、一砖一瓦,千担黄土,夯一板墙,施工一年,又复一年的艰难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那骨子里的耐人寻味,也注定了它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观看“移动空中看海西”的拍摄拾趣

华林龙   16年前   10832点

对民间流传的安贞堡建筑来历的纠正

华林龙  裴耀松   17年前   45295点

安贞堡奇闻趣事

华林龙   17年前   52409点

安贞堡建筑与客家风水说

华林龙   17年前   17876点

安贞堡文物保护管理所举行成立揭牌仪式

文体网   18年前   13364点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修复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考察安贞堡

19年前   14025点

首届中华木子兵法植物风水培训班举办

华林龙   12年前   11612点

再论安贞堡与客家文化源流

华林龙、池仁升、谢庆   13年前   9678点

神牛石的传说

华林龙  罗锦章   16年前   23058点

神奇的天马山

华林龙  池仁升   16年前   21430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