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福建省永安市视察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工作,3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给八一村书记朱光木和老支书刘茂千亲笔回信:“希望乡亲们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用好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我们村变化真大!”2006年岁末,记者赴山区永安调查采访时,乡亲们对市里各项惠农措施的满意溢于言表。
八一村是个只有229户,不足800人的小村。谈起2006年的变化,村支书朱光木充满自豪:蔬菜种植面积从600亩增加到了1000亩;投资11万元,维修了1350米水渠;投资270万元,整理1350亩农田;投资30万元,加固了380米河堤;投资50万元,引进了纺织厂、石料开采场、竹胶板厂,还兴建了篮球场、科教文体服务中心、健身路径、40多盏路灯。
“至少上了20多个新项目。”朱光木说,“今后,八一村将根据市里的规划,走‘农业立村,工业强村,旅游旺村’之路,大抓工业和旅游业。”
岭干村村主任温国森说:“路灯、环村道路、老年活动中心、两条进户便道,去年村里项目多得很。全村目前已有36户拥有载重货车,到2010年,我们争取全村119户每户都有一部车,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运输村。”
城乡统筹,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撑为把住资金投入这个新农村建设最为关键的环节,永安市里建立“一个漏斗向下”的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将城市经营性房地产土地出让收益部分的5%、农村城市建设维护税收入中城市统筹部分、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和其他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本级财政资金统筹安排,实行“以奖代补”、“以项目申报资金”做法,2006年初市本级财政预算内专项、预算外统筹、部门专项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4550万元,乡村两级共投入1967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
为整合城乡资源,领导干部和100个部门分别挂包1-2个示范试点村、挂包经济能人和低收入户各1户,龙头企业与村级开展“村企共建新农村”,12家驻军单位就地就近与9个村结成共建等制度,军民共建新农村的做法受到全国双拥办的高度评价。
2006年1-10月,全市挂包领导、挂包单位为挂包村、联系户办实事213项,投入帮扶资金359万元。
为实现城乡资源的全面整合,使各村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由市里牵头,委托复旦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单位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目前全市228个行政村已完成新村规划修编的行政村119个,正在修编的46个。
形成产业推动、项目带动新机制为充分发挥产业推动作用,市里大力培育壮大林竹、畜禽和特色种植“三大产业”。林竹产业:扎实推进百万亩速生林、百万亩竹林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林板一体化、芳香樟原料基地等项目建设,目前速生丰产林面积达92.3万亩,竹林面积达92.6万亩。畜禽产业:在充分发挥昌民公司、华融禽业、燕东种猪场、金圣农公司等龙头企业作用的同时,加快推进华融禽业产业化、优质羊产业及融燕肉鸡加工等项目建设,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特色种植产业:大力发展莴苣、烟叶、优质茶果、珍稀食用菌、生物药材等特色种植业,扩大种植规模。
为切实发挥好项目带动这一抓手,市里出台了一系列可操作举措:一是围绕重点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抓项目。2006年1-10月全市乡村工业小区规划面积2.15万亩,其中动工建设4225亩。二是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抓项目,重点是加快推进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省级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项目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六千”水利工程、农村路网改造,力争年实现100%行政村和70%以上的自然村通自来水。 (农民日报)